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摘要:在分析校企合作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对近年来常见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关键词:校企合作;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编识码:A0引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常见的却是校企合作的“单相思”。企业发声:谋求校企合作,我们很孤独。学校慨叹:实现校企合作,一个巴掌拍不响。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今天,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学校也在作着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而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环境和教育传统的不同,还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十分成熟的运行体系,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和终身职业教育需求,能促进职业教育长远发展,并且是值得探索和实施的模式。1对校企合作内涵和意义的理解“校企合作”是主谓结构,属主谓词语,“合作”是谓语,谓语的动词词性决定了动词“合作”的主语必须是双主体,“校企”是主语,主语中又存在着并列关系,即“校”与“企”并列,也就是说概念的主语是双主体。概念的双主体性体现出词面与整个词义的同一性。从校企合作的概念看,其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1)校企合作直接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形式上相关“校企合作”这一概念在国内可以上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半工半读”,甚至可以追溯到再早一些的“勤工俭学”。在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开始有了“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这样的明确表述。当然这只是不同时期理论研讨的出发点,现在更多的观点是,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应该说,是在“校企合作”的大范畴下赋予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更崭新的意义。(2)校企合作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校企合作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也体现了职业教育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而最终体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3)校企合作是一种育人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都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校企合作表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4)校企合作是一系列的管理结构在职业院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习”中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权益、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5)校企合作代表一种助学举措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可以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也是勤工俭学的最佳形式。(6)校企合作更是一种工作探索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能够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更愿意接收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2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2.1研发模式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的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开展科技研究开发,形成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省、市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企业与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契约的形式或者通过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联盟达成合作。这种“契约的形式”是指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契约,以职业院校为依托,职业院校提供技术研发,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通过企业将技术产业化,商品化。而“独立法人资格的形式”则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出资,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入股,职业院校以技术入股,共同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技术联盟企业,共同研发,相互合作,凭借优势互补,实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飞速进步,从而实现技术产业化。2.2教学辅助模式这是一种企业介入到学校教育教学进程中,并能基于企业视角给予一定评价的模式。包括学生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实训教学等。2.2.1学生职业角色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和利用暑期到企业实践等,引导学生进行提早体验职业角色,学生通过体验相关行业员工的工作,体会职业感觉,确定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在体验活动中,专业导师、辅导员承担着职业导师的任务,了解学生体验职业角色的感受,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状况。2.2.2企业指导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企业一般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品德好,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能大大提高实训的效果,同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时向学生介绍企业状况,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和要求,以及企业所需要的特殊技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企业,增强对企业的认同与理解,对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至关重要。2.2.3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由于职业教育属于岗位群教育,无论是专家学者的研究,还是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国际经验,或是我国职业院校的实践,都证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必须与企业相适应。(1)校企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学院办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企业培训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学院的专业开发、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直接参与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工作。(2)参与课程设置的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校企联合开发实训课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课程,系统设计课程结构,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合理确定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要求。(3)项目驱动,合作编写工学结合培训教材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专业实训教材,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加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培训。按照项目驱动原则,校企合作选用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工程项目开发融高职教学与技术培训为一体,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工学结合培训教材,这样教材既作为学生工学结合培训教材,也用于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4)参与改革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存在于同一统一体内部。企业的参与无疑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企业培训中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可以帮助转变职业教育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并且可以走出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5)企业专家兼课企业专家兼课的途径,一是“车间进校”,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在企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二是“企业课堂”,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使用企业自有资源(师资、设备、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在“车间进校”、“企业课堂”中,学校共享了企业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这样通过建立访问工程师、客座讲师的制度,通过学习培训、企业专家辅导等形式,可以努力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质。2.3员工培训模式职业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既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也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其培养目标是直接为当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许多职业院校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并将职业资格证培训纳入正常教学体系。在完成计划内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3结语职业教育是紧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往往又反过来有力地推动本国经济的进步。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尤其活跃,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杠杆。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不是一种单项的,而是多向的,既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参与的外在需求,还有各国政府为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要求。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徐健.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4).[2]黄红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1).[3]邓淑华.创新模式完善服务,孵化器全力培育创新主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12-13.[4]付玉辉,王晓峰.校企合作,搭建高职学生技能培养的平台[J].中国成人教育,2008(7).[5]赵鑫.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职业培训之我见[J].劳动保障世界,2009(10).[6]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