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李白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的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学重、难点:立足于“读”,品味诗歌的意象、语言。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蜀道提及李白,你能想到哪些关键词呢?小结: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我们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我们领悟了人生的自信,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中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状态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诗人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今天我们跟随着李白的脚步,感受雄伟绮丽的蜀道。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蜀道难》,感受诗歌的情感。2、找同学起来尝试朗诵3、示范朗读三、精读探究1、找诗眼,你认为蜀道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难2、蜀道难,难在哪些方面?高——危——乱3、蜀道难,一难在其高,诗人是如何描写的呢?自由朗读第一节,找出描写山高的诗句,赏析其艺术手法,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己,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喊”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蚕丛及鱼....……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一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一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与得令人心惊肉跳。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百要洛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一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一一第二句写出了蜀道的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迂回盘旋的特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摩坐长叹”上句中的“扪”是摸的意思,“历”是从中间穿过,“仰”是仰着头,“胁息”是屏住呼吸;下句中,“以手抚膺”是用手摸着胸脯,“坐长叹”,徒有长长地叹息。这整句话实际上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我们来看,“扪”、“历”、“仰”、“以手抚膺”是不是都是动作描写啊?”胁息”和“长叹”我们不能从动作上看出来,但是可以从神态上看出来,诗人通过摹写包括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一系列的动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状犹在眼前。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4、我们通过李白的笔触想象了蜀道之高,接下来请同学们直观的来感受一下。放蜀道图片5、带着豪迈的心情,再一次齐读诗歌四、作业布置关于《蜀道难》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对友人的关怀和劝慰,有人说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有人认为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有人说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五、板书设计蜀道难李白蜀道历史蜀道难高难行蜀道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