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农村土地调查本章主要内容概述农村土地调查准备工作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土地地类调查第一节概述一、农村土地调查的概念二、调查的范围与内容三、调查的程序与步骤四、数学基础与技术要求五、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一、农村土地调查的概念农村土地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指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以查清土地利用和权属状况为宗旨,以提供客观、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和图件,满足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开展的调查。农村土地调查以县为基本调查单位,按照调查内容分为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1、农村土地调查的范围就全国而言,农村土地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大陆和海岛。具体调查范围覆盖完整的行政辖区,辖区内的“城镇村与工矿用地”,依据《国标分类》规定划分,按单一地类图斑进行调查。其他土地,依据《国标分类》进行细化调查。二、调查的范围与内容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以宗地为调查单元,充分利用已有权属调查成果,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查清国有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查清公路、铁路、河流的权属状况;查清其他地类的国有、集体权属性质;依法调处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3、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1)查清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管辖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并量算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区辖,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及各地类的面积;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权属界线图。三、农村土地调查的程序与步骤县级农村土地调查程序主要分为技术准备、权属调查、外业地类调查、内业、成果检查验收与核查等五个阶段。其作业步骤可细分为:①准备工作;②正射影像图制作;③内业解译;④外业调查与核实;⑤外业调查成果检查验收;⑥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⑦数据库预检;⑧编写土地调查报告;⑨成果检查验收;⑩成果资料归档。四、数学基础与技术要求1、数学基础比例尺以1:1万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或1:5000比例尺;坐标系统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带,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幅与编号统一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即新的行列式编号,而不用旧图号。2、技术要求(1)方案制定。市、县和调查任务承担专业队伍要编制调查技术方案,报省级土地调查办审批后实施。技术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区基本情况、资料情况、调查底图、技术方法、技术流程、时间安排、组织实施,质量监控及主要成果等内容。(2)作业要求。内业要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外业调查必须实地逐图斑调查,必须做到走到、看清、问明、记全、画准。权属界线应认定合法、位置准确、表示规范;图、数、实地三者应一致。技术要求(3)分类与图式。采用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采用全国土地调查图式。(4)坡度测算。每块耕地需进行耕地坡度量算。用于耕地坡度量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由省级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提供。(5)田坎系数。坡度小于2度时,不扣除耕田坎系数,坡度大于2度时,扣除耕地田坎系数。(6)土地面积。农村土地调查面积采用椭球面面积。技术要求(7)数据取位。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单位为平方米(m²),保留一位小数。长度、面积的单位为米(m)或平方米(m²),保留一位小数。统计、汇总面积单位为公顷或亩,保留一位小数。(8)质量检查。农村土地调查要建立承担单位自检、乡镇检查、县检、市检四级检查制度,各级检查均需提交检查报告和检查记录。(9)应用软件。采用经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正版软件。五、技术路线与方法1、技术路线调查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先进行室内遥感影像解译,找出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地块;然后,外业逐地块实地调查核实变化和未变化的所有地块的地类、范围和权属;再对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从而完成查清各类土地的权属和利用现状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农村土地调查主要技术流程如图4-1。2、技术方法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制作调查底图;采用GPS等测量技术手段,实地对每一地块土地的地类、权属等情况进行外业调查,详细记录,绘制相应图件,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以外业调绘图件为基础,采用成熟的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识别相结合的信息提取技术,对每一地块的形状、范围、位置进行数字化,准确获取各地块的界线、面积等土地利用数据。第二节农村土地调查准备工作农村土地调查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方案制定、人员培训、资料收集与分析、仪器设备准备,及外业调查底图制作等。一、组织准备二、资料收集与分析三、界线及面积控制四、外业调查底图的制作1、组织准备2、制定方案3、人员培训4、开展试点一、组织准备领导机构、专业队伍、工作责任制。专业队设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组、若干作业组、面积量算统计组、图件编绘组等。建立各种责任制,增强调查人员责任感。基本情况、资料、路线、方法、流程、时间、经费、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及成果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调查方法和要求等先开展调查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调查工作1、资料收集调查前需要收集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三方面的资料。二、资料收集与分析(1)基础地理资料地形图资料按《规程》要求:农区不小于1:10000重点林区1:25000一般林区1:50000牧区1:50000或1:100000控制测量资料遥感资料:航片、卫片(2)权属方面的资料无权属问题土地的有关资料:主要有:以往的权属界线图;以往签订的《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国有、集体土地的登记资料;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已颁发的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的《国有土地证》。林地、草地登记发证资料。(2)权属方面的资料存在权属问题土地的有关资料: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资料;以往调查时,将国有荒山、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等错划为集体土地,或对其所有权是否有争议等情况。以往调查未处理或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情况。与调查要求有关的其他权属资料和情况。(2)地类调查方面的资料依据《分类国标》,对地类进行认定,是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在实地进行地类认定时,不但要看现状还要定性,如同样的道路,是确认为公路还是农村道路,需要其他资料作旁证。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收集或配合调查人员收集下列有关地类的资料。①公路资料;②河流资料;③湖泊资料;④水库资料⑤各种界线资料;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生态退耕的设计、验收图件、文字等资料;⑦以往土地调查资料;⑧调查工作底图;⑨与调查要求有关的其他资料。2、资料分析主要任务是对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如原数据库成果是否满足国家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要求,控制面积、数学基础的正确性与准确性,权属资料的合法性与完备性等进行检查和分析。资料分析要作记录,并由分析人员签名,作为验收的依据。⑴现有数据库成果分析。⑵控制面积分析。⑶田坎系数分析。⑷城镇土地调查资料分析。⑸权属资料分析;⑹基本农田数据库分析。⑺统计数据分析。二、资料收集与分析土地调查,是以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为基本单位开展调查,是以国界线、陆地(含海岛)与海洋的分界线、各级行政区域界线为控制范围界线进行的。我国土地调查,各级控制界线和辖区控制面积采取分级统一制作的方法,自上而下逐级提供调查使用。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国界线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约22000公里。涉及周边国家的14条边界线,国界线与国内的9省相邻。国界线的确定采用主管部门认可的最新边界条约附图、协定书附图、联检议定书附图上的国界线。土地调查(二调)中使用的国界线由国家土地调查办统一提供,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处理。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沿海滩涂界线和海岛资料沿海(含海岛)滩涂界线,采用海洋基础测绘资料,由全国土地调查办统一收集资料,提供相应地区使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全国土地调查办处理海岛指四面环水在大潮平均高潮时露出水面的陆地。只对大于或等于500m²的海岛进行调查与统计汇总。国调办向海域测绘主管部门(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收集海岛的名称、位置、面积等资料,提供相应地区使用。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行政区域界线行政区域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相邻的各有关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包括省级、市(地)级、县级、乡级。省、市(地)、县级调查界线采用各级民政部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界确定的勘界资料。乡(镇)级调查界线由县(区、市)政府确定,采用最新确定的界线。民政部门行政勘界形成的成果主要有:勘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附图、界桩成果表、界桩登记表、界桩照片和文字记录等。各级界线在调查中的应用各级界线,采用自上而下逐级提供相应界线的方式。对提供的界线,不得擅自修改,但应复核,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报提供界线的部门处理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定国家土调办负责提供国界线、陆海分界线、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作为省级调查范围的控制界线,并制作标准分幅矢量界线图,提供给相应地区使用省土调办负责提供本省内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县级调查范围的控制界线,并制作标准分幅矢量界线图,提供给相应地区使用。各县土地调查办,负责确定本县内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辖区控制面积确定辖区控制面积确定的方法与要求:⑴行政区域界线标准分幅矢量界线图制作;⑵计算图幅内控制面积;⑶计算调查区域控制面积。⑷界线数据提供。(1)行政区域界线标准分幅矢量界线图制作。依据民政部门行政区域勘界图件,界线为矢量数据的可以直接利用,为纸介质的,通过扫描矢量化和接边处理变为矢量数据。按照调查比例尺,将矢量数据落到标准分幅图上,矢量数据坐标系与土地调查不一致的应首先进行坐标转换,建立标准分幅行政界线层数据(包括线层和面层两种),作为调查范围的控制界线。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辖区控制面积确定(2)计算图幅内控制面积。以标准分幅图为单位,以图幅理论面积为控制,对标准分幅的矢量界线数据按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图幅内各方控制面积,使图幅内各方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图幅理论面积,并将计算的各方控制面积保存在标准分幅行政界线层数据中,作为图幅中各行政区域的控制面积,由此得到各行政区域界线所在图幅的破幅控制面积。(注:图幅理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保留1位小数。计算方法与要求可参考本教材第十章)方法与要求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辖区控制面积确定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辖区控制面积确定(3)计算调查区域控制面积。以行政区域界线(国界线或零米线)为控制依据,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简称接合图表)。根据接合图表分别计算本行政区域的破幅控制面积之和,及整幅图理论面积之和,二者之和即为该调查区域控制面积。下级行政区域控制面积之和等于上级行政区域控制面积。方法与要求方法与要求标准分幅界线图制作及辖区控制面积确定(4)界线数据提供。行政区域所涉及的标准分幅界线数据文件(含分幅控制面积)、辖区控制面积,由上级向下级分别提供给相应地区,作为土地调查各级调查区域控制界线和控制面积。具体调查时,将提供的标准分幅界线层数据与正射影像图套合制作调查底图,开展本行政辖区内的土地调查。方法与要求1、基本概念农村土地调查的外业调查底图是以1:1万标准分幅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为载体,套合省、市、县等各级境界与乡、村等土地权属界线,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数字线画图(LUDLG)等已有土地利用资料,并附以村级以上必要的地名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