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三第1页共3页0前言随着垃圾比重的减轻,运输距离的增加,垃圾的压缩转运是城市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垃圾运输方式使运输车额定载重量空耗,据测定5t级的自卸车只能装载2.4t左右的垃圾,少数仅载0.5~0.6t,冬季还存在垃圾在箱内冻结的情况,造成垃圾倾倒不彻底,严重影响垃圾清运效率。这样完成相同的运量只有不断增加车数量或加班次,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此各城市都希望能建设新的、先进的、高效的垃圾转运站。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转运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减少生活垃圾运输费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并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服务。1垃圾处理在生产、消费中,必定会排出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等没用的东西(“三废”)。不排出“三废”在生产或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上,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垃圾也在不断增加,而垃圾填埋地却在不断减少,对大气、水的污染也在恶化,然而让“三废”危胁自己生活和生命就就谁都不会同意,因此尽可能地减少垃圾,在对垃圾处理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污染环境,将垃圾作为资源反复利用等,这些课题将变得更为重要。[3]2历史发展现代生活垃圾材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它一般由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大部分有机组成,其中可燃垃圾富含纸布、塑料、竹木、动植物残体等,是生活垃圾的主体。而不可燃垃圾泛指各类金属、玻璃和硬杂物,约占生活垃圾的极小一部分。据统计,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1979年为2500万t,1997年为7000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9%左右,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年增长率3%的速度。[9]现在,各个国家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垃圾。如上海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也是太平洋西海岸工业最发达的城市,去物质消费生产消费日趋现代化,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据最近十年的统计:上海生活垃圾平均每年以0.7%速度递增,其中1993年清除垃圾总量335万t比1984年增长81.2%。但随着上海城市煤气化(包括管道煤气和液化气供应)的不断普及,上海的生活垃圾已全面推广袋装化、无(煤)灰渣化,并与工业垃圾及生产废气物实行分类回收处理。有利避免交叉混同,极大地方便垃圾资源化的分选,储存和利用。到2000年,上海全部实行城市煤气化和垃圾袋装化,大大提高了垃圾能源化的品位。[15]而澳大利亚科学家正在实验用细菌加快垃圾分解,以减少城市垃圾的方法。悉尼市为了到2000年是城市废物减少60%,正在建设4座大型垃圾处理实验站,用诬害细菌分解垃圾。当地废物处理机构和科学家发现,将能产生酸和能产生甲烷的无害细菌适当地组合在一起,可以在30天内将有机垃圾分解成肥料。如果将这些细菌按适当比例喷洒到城市垃圾填埋地里,可以垃圾分解的时间从过去的30年缩短到5年。这一突破性发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8]3现状分析我国垃圾处理体制中,目前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一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政企不分。城市垃圾处理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法规政策,没有完善的垃圾收费制度。因此存在三大问题:1.垃圾减量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现行垃圾处理技术落后,缺乏分类、封闭存放,回收利用率低,二次污染严重,潜在安全隐附件三第2页共3页患大。3.管理体制落后,运营机制缺乏科学性,政策配套不完善,严重阻碍工作的全面发展。目前,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部分国家城市纷纷确立垃圾管理法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中环境法规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尽管美国并没有签署《巴塞尔公约》,随着各项法规的颁布和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由几十个法律、上千个条例组成的庞大、完整、严格的环境法规体系。美国的环境法主要由国会颁布,分为“公害防止法”、“天然资源保护法”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环境政策法”。用于固体废物的法规主要有《资源保护及回收法》、《危险废物管理条理》、《全面环境响应、赔偿及责任法》、《固体废物处置法》等,制定了《国家优先名录》、危险排名体系等。[6]欧盟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包括废物管理战略、优先控制方案、生态税法、废物生产者的责任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法规、危险废物专门管理法危险废物运营许可证制度等。德国用于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是《废物处置法》,其内容包括废物定义、设施的设计几选收集和运产生者的责设施的管理、废物输出和输入、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许可证制度、产生者,运输者和处置者的注册登记、肇事者的罚款和监禁等细则。在《废物处置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废物消除和管理法》、《包装条例》和《产品再生利用和废物管理法》。此外还颁布了系列废物污染控制条例和标准,如《环境最终管理标准》等。日本固体废物管理的法规主要是《废弃物处理与清扫法》,该法又称为《废弃物处置法》。1986年,日本颁布了《空气污染控制法》,对焚烧固体废物的设施作出具体规定。1995年,又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处理法》。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危险废物的管理,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工作,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和处理处置技术导则,如《危险物质运输条例》、《PCB贮存与管理规定》、《PBC处理与销毁条例》、《有害废物管理条例》、《PCB原料贮存条例》、《有害废物物理化学与生物处理导则》、《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导则》、《废物处理导则》、《有害废物安全填埋导则》、《生物制药废物处理导则》、《有害废物焚烧处理导则》和《有害废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香港的废物管理大法是《废物处置条例》,它为香港废物管理提供了立法框架。此外,还相继颁布了物处置的收费规定四项细则构成了香港废物管理的法规体系。《废物处置规例》、《废物处置化学废物规例》、《海上倾倒物料条例》、《危险品条例》、《危险药物条例》等20项法律,废物处置——化学废物处理的收费规定。[1]4未来展望现在,越来越多的垃圾树立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外现在有利用垃圾焚烧来发电,取得了一定成果。最早进行垃圾焚烧技术药酒的是德国,随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德国目前已有50余座从垃圾中提取能量的装置及十多家垃圾发电厂,并且用于热电联产,有效地对城市进行采暖或提供工业用汽。1965年联邦德国垃圾焚烧炉只有7台,年处理垃圾71.8万吨,可供总人口4.1%的居民用电。到1985年,焚烧炉已增至46台,年处理垃圾800万吨以上,占垃圾总数的30%,可供总人口34%的居民用电。柏林、汉堡、慕尼黑等大型城市中,民用电的10-17%来自垃圾焚烧。1995年德国垃圾焚烧炉达67台,受益人口的比率从34%增加到50%。[13]法国共有垃圾焚烧炉约300台,可将城市垃圾的40%以上处理掉。巴黎有4个垃圾焚烧厂,年处理量170万吨,占全市垃圾总量的90%,回收的能量相当于20万吨石油,供蒸气量占巴黎市供热公司总量的1/3。[11]美国从80年代起,政府投资70亿美元,兴建90座焚烧厂,年总处理能力3000万吨。目前最大的垃圾发电厂已经在建造,日处理垃圾量4000吨,发电量65MW。现在34个州的地方政府从1985年起,在15年内投资150亿美元兴建城市垃圾能源化工厂,并可望从中受附件三第3页共3页益40亿美元。[4]日本目前有垃圾电站102座,垃圾处理总量为每日5.2万吨,占垃圾总产量的73%,其余部分由于堆放分散而未集中焚烧,发电总容量为320MW。瑞典、丹麦等国也有类似的焚烧发电厂。我国垃圾处理的对策和措施应当从以下方面考虑实施:(1)城市垃圾管理及处理列为科研课题组织一定力量进行科学研究。调查现状,研究管理处理、综合利用技术。制定规划和计划,逐步实施。(2)采用分类存放、分类收集方法。生活垃圾采用分类袋装,定时定点收集。分类:塑料、玻璃、金属(钢铁、铜、铝合金、铅、其他金属)、纸类及棉麻纤维、可然性物质、有机不可然物等。公共垃圾箱采用分类投放,不同类垃圾箱要用不同色彩、不同形状、有明显文字或图形标记,并教育人们自觉分类投放。(3)建筑垃圾应单独管理,有建筑单位自行处理或综合利用,如用来填坑或加工成建筑填料。(4)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上所涉及的是全体公民的利益,因此公众应当是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的中坚力量。缺少公众爱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积极行动,要想把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制规范转化为普遍的道德准则和广泛的社会行动是不可能的。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动员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从娃娃时起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使全民都来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资源综合利用事业,从而使循环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5]5参考文献1朱念.21世纪上海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思考.能源研究与利用,1995,(1):44-45.2卢英方,田金信,孙向军.部分国家城市垃圾管理综述.建筑经济,2002,(5):39-41.3李爱铃.浅谈城市垃圾焚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6):115-116.4宋晓岚.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长沙大学学报,2002,15(4):36-40.5孙亚芹.北方城市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内蒙古环境保护,1998,10(2):38-41.6李俊蜂.我国城市垃圾管理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4,(40):38-40.7曹德方.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利用技术.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1(3):10-12.8逢辰生.世界各国城市垃圾管理现状.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研所月刊,2002,(12):43-45.9陈海滨,陶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研究.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7,14(3):40-44.10站秀英,祖庆喜.城市垃圾的能源利用技术.应用能源技术,2002,(5):9-10.11刘明.城市垃圾的再利用.江苏环境科技,2002,(3):30-31.12罗娅君,龙炳清,赵仕林,朱明,周后珍.城市垃圾的治理方法评述.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0,13(4):239-243.13李爱铃.浅谈城市垃圾焚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2):115-116.14张仁俐,赵旭,华燕青.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经济学视角.软科学,2001,15(4):70-71.15吴晟志.试析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1):69-71.16Hwang;Ching-Long.Machineforreducingthevolumeofabundleofrubbish.UnitedStatesPatent,1992,(6),45-51.17Wei,J-B.;Herbell,J.D.;Zhang,S.SolidWasteDisposalinChinaSituation,ProblemandSuggestions;WasteManageRes.1997,15(6),57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