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干扰对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段仁燕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安庆,246011刊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UHUI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年,卷(期):2008,14(9)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6条)1.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20002.陈灵芝.王祖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19983.李永宏放牧影响下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变化1993(01)4.王仁忠.李建东羊草草地放牧退化演替中种群消长模型的研究1995(02)5.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0(04)6.毛志宏.朱教君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6(08)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丘君施工干扰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以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新疆段为例2003论文围绕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管道安全,从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角度,建立了一套简单实用、针对性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把稳定性评价落实到每个生态系统类型,并针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提出了促进施工作业区生态恢复的工程措施和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支持下,通过生态系统分类和功能评价以及施工干扰分析,采用图层权重-级别打分叠加模型,对管道沿线生态系统开展了稳定性评价.选择土壤恢复能力、植被恢复能力、地下水深度以及年平均降水量等四个因子为变量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大小,把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不稳定、欠稳定、稍稳定和稳定四个等级.结果发现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约占4﹪面积,主要为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风沙土荒漠地区,这类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欠稳定的类型约占60﹪的面积,包括各种棕漠土灌木荒漠、盐土荒漠和草甸,这类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是施工导致土壤很容易被侵蚀,受破坏后的植被难以恢复;稍稳定和稳定生态系统都是以石漠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6﹪,石漠是很简单生态系统,对干扰不太敏感,而农田原本就是经常受干扰的人工生态系统.论文最后围绕利用管垅积聚洪水恢复植被和重建地表的稳定结构设计了生态恢复工程措施,并提出了管线周围生态系统管理方案.在沙质土地段,应注意保护原生植物的根部,并在作业带内栽植草方格沙障,防止风蚀;在盐土荒漠地段,应注意把开挖的盐土分层堆放,分层填埋,还可以利用管垅改变小地形,积蓄洪水,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在棕漠土灌木荒漠地段,施工结束后应重新铺设砾幕,同样可利用管垅改变小地形,积蓄部分洪水,恢复植被.论文研究结果的应用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工程的环墙影响,有助于促进干扰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助于维护管线自身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研究中所应用的稳定性评价的步骤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以后的稳定性评价工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期刊论文江洪.张艳丽.JamesRStrittholt干扰与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生态学报2003,23(9)演替不光是生态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替代过程,而且也是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动态演变.演替的空间属性有演替系列的格局、范围、尺度、演替方向和速率、稳定的程度、多样性、以及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的恢复等.干扰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形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损,使生态系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但是干扰也是生态系统演替的外在驱动力,自然的和人为的干扰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对称性破缺,推动了系统的进化和演变.外界因素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干扰因子包含了很多种类,如火、风倒、洪水、病虫害、人类活动等.干扰的属性有范围、频度、季节、强度、损害度、返回时间和循环周期.讨论了这些干扰的类型和生态系统演替所具有空间的特征,并且介绍了干扰和生态系统演替空间分析常用的方法,如空间解绎和辨识、空间统计分析、空间格局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模拟.利用了一些典型的实例来深入阐明空间分析在干扰和生态系统演替中的应用.利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火干扰的历史和空间分布的记录,进行了火干扰的空间分析的研究;用Spies等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1972~1988年的多时段的变化的实例说明了收获干扰的影响;利用俄勒冈州东部山地的主要两个虫害(山地松树甲虫(MountainPineBeetle)和云杉蚜虫(SpruceBudworm))22a的数据分析了病虫害干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海拔、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关系.在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方面,以美国俄勒冈州西部的历史和现实植被演替格局的分析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的演替,同时比较了历史和现实植被的空间格局指数的变化;用两个实例来说明空间分析在辨识大陆和国家尺度生态系统变迁中的应用,一个是美国原生的老森林(Old~growth)植被从1620年到1920年,300a的空间格局变化,另外一个是加拿大植被从1600年到2000年,大约400a的空间分布变化.最后,对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分析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探讨,例如:空间分析可否帮助确定地带性顶极群落;如何将外貌与成分结合更好地识别生态系统演替的空间格局与演变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空间分析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所造成的生态系统自然演化规律的异化.3.期刊论文冯剑丰.谭建国.陈威.王洪礼随机干扰下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转换-海洋技术2010,29(2)首先建立了随机激励影响下的二维湖泊富营养化模型,运用随机动力学理论研究了该生态系统的随机稳定性与随机分岔现象,并分别探讨了参数和外部随机激励的变化对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转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控制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发生稳态转换现象,同时还发现对水体中磷的浓度随机干扰是导致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因素.4.期刊论文刘杰.崔保山.董世魁.朱建军.LIUJie.CUIBao-shan.DONGShi-kui.ZHUJian-jun公路建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机理-水土保持通报2006,26(2)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的改变趋势,并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变化的表征指标体系;对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公路建设促成了土壤、地形等非生物组分和各层次生物组分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使得其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更替.5.学位论文吴海燕不同污染类型对溪流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2008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苕溪流域在不同的干扰类型:参照样点即无干扰样点(n=3),水电干扰(n=1)、农业面源干扰(n=7)、小城镇干扰(n=3)和城市干扰(n=1)下,溪流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水质变化、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和溪流物理生境的变化,并对干扰条件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作了Pearson相关分析和CCA分析。1.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了西苕溪中上游流域15个样点(参照点3个,受干扰点12个)生境、水质和底栖动物,水质理化指标(DO,NH3-N,TN,TP,COD,电导率和pH)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干扰点的电导率(除与小城镇干扰样点)、TN、TP、COD、NH3-N都比其它类型点显著升高(p0.05),pH(除与水电干扰样点)和DO显著降低(p0.05)。参照溪流和水电干扰溪流仅电导率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参照点和小城镇干扰点的NH3-N,TP,COD和电导率有显著差异(p0.05)。2.参照点与水电干扰点底栖生物群落各参数(物种丰富度,EPT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Evenness指数和B-IBI)间的差异性很小(p0.05);农业面源与小城镇干扰间各参数差异也很小(p0.05).但参照与农业面源、小城镇干扰与城市干扰溪流闽的各生物参数差异性都很显著(p0.05).参照点的物种丰富度,EPT丰富度,shannon-wlener多样性指数,Evenness均匀性指数和B-IBI(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高于其他类型溪流;城市污染的溪流最低。3.对溪流物理生境(底质,流速,流量)的影响:受污染干扰后,底质组成多样性降低,大石块(Dm256mm)逐渐减少.干扰会增大溪流水体流速、流量的变化范围,即最高流速的升高和最低流速的下降;流速,流量,深度/宽度随海拔呈现梯度变化,上游的流速、流量、深度/宽度较小,体现了溪流连续体概念。4.不同干扰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分析和CCA分析表明:物种丰富度与TN(-0.54*)、TP(-0.74**、COD(-0.72**),B-IBI与TN(-0.71**)、TP(-0.79**)、COD(-0.77**)之间都呈显著性很大的负相关,说明随着水体中TN、TP和COD含量的升高以及电导率的升高,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开始下降。流速,流量和田地%之间的显著正相关(0.52*和0.56*),以及流速与总分类单元(-0.64*)、B-IBI(-0.54*)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流域内田地面积的增加引起的溪流内流速的异常升高是导致底栖动物丰富度和完整性下降的机制之一。6.期刊论文吕爱锋.田汉勤.L(U)Ai-Feng.TIANHan-Qin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生产力-植物生态学报2007,31(2)综述了气候变化、火干扰与生态系统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目前相关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火干扰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气候变化通过作用于可燃物质数量、湿度和火灾天气来影响火干扰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火干扰过程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烟尘物质反过来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另外,火干扰过程改变了火烧迹地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养分循环和分配以及大气组成,进而对生态系统对CO2的吸收能力产生影响.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有效地利用火管理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碳吸收,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化速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学位论文陈威随机干扰下海洋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转换研究2009海洋、湖泊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维持其良性循环的状态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近年来,对海洋、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由于海洋、湖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外界随机干扰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运用随机动力学理论,针对随机干扰下的,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Logistic模型和湖泊富营养化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建立随机激励影响下的一维Logistic模型,运用随机动力学理论以及边界理论分析模型的稳定性与分岔及多稳态现象、还分析了控制参数与随机激励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和稳态转换的影响,得到系统在参数改变或随机干扰情况下的稳态转换现象。同时研究了系统发生稳态转换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与控制参数、随机激励之间的关系。2、建立随机激励影响下的二维湖泊富营养化模型,并应用随机平均法和扩散过程的边界理论,分析模型随机系统的边界稳定性和随机分岔情况,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参数和外部随机激励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与稳态转换的影响,得到了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稳态转换现象,并考虑了不同的随机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知道,多稳态现象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考虑到外部随机干扰的影响,在存在多稳态现象的生态系统中,系统控制参数的改变以及外部扰动的变化都能够导致系统稳态转换的发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楚的知道,外部随机扰动是导致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关键词:生态系统多稳态随机干扰稳态转换8.期刊论文丘君.陈利顶.高启晨.姜昌亮.樊自立.李国强施工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沿线新疆干旱荒漠区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