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课时1课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目标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并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一、导入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二、作者简介柳宗元三、诵读1、自由读2、齐读四、梳理文意(根据课后注释,由学生自主梳理文意)接:看见,目接。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诗中是指友人被贬的边地,所以望大荒者,实望被贬之友人也。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无边,写出了愁思之深广。五、赏析(一)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1、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明确:“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词一写喻体“海天”之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2、此联的意境如何?辽阔荒凉。3、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明确: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二)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被诗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句。1、诗中的“风”“雨”有着怎样的寓意?明确: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2.“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明确:凶猛、残酷。他们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打击,是作者愁思之一。3、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明确: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4.此联所写景物与下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明确:此处为近景,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颈联是远景。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三)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此联写远景,因近景而起,我处已是惊风密雨,友人之处又如何呢?1、此联写景也有层次,请同学们说说看,是从哪两上层次来写的?明确:由近而远,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2、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明确: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3.诗人要想与友人互通讯息,大家看看有什么障碍?明确:“岭遮”“江曲”,音信难通。(四)共来百越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共来百粤文身地”与首联相照应,用颔联解读,已是残酷打击,着一“犹是”,将同贬边地又不得互通讯息的愁绪写得愈进一层,此可谓愁思之二也。六、课堂小结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七、作业布置形成性检测板书设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民溪住宅以西。(1)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2)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