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本章小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体系还包括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等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思考题: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P3)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P6P11)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3、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17)《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本章小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对象“三座大山”)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和民主资产阶级(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思考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24P26)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产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2、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0)①、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②、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③、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34P3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应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36P41)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啊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越。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45)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②、当时中国社会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46)1952年底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的实质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P56)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了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4、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P59)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PS: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本章小结: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重要思想。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形成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思考题: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65)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党的八大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根本任务)。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P76)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79)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谁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五章、邓小平理论本章小结: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思考题: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P87)①、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背景)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历史根据)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实依据)2、如何把握邓小平理的主要内容?(P94)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党的基本路线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5、“三步走”战略①、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②、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③、到21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