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读书笔记——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网上对威尔伯·施拉姆的评价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在仔细地阅读了他的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的前三章后,对以上的评价略有体会。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总是会搜集整合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等学科的专家在传播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介绍传播学知识,同时适当地补充自己的观点。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作者以对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岛民的联想开篇,进而逐渐地展开。初次看到这样的开篇,着实令人新奇不已。第一节从“传播”的含义讲起。作者提出“本书主要是论述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刚看到时对作者的这一说法有点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地有些明白起来。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含义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在研究传播时,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作者给了“传播”一词以冗长的解释,到最后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刚刚接触的本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感觉。第二节——传播开端,讲到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些生物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第三、四、五节从语言、文字到大众传媒,沿着历史的轨迹说明传播的发展。语言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步。具有人的属性的动物把声音同某些经验或行为相联系,在使用中渐渐地把这些联系抽象化,逐步地就产生了语言。作者认为“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不赞同,就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文字的发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作者深信文字不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且认为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在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多的来往和频繁的接触之后出现的。另外,文字还反映了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古腾堡所做的以及自从他的时代以后大众媒介所作的,就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机器复制信息,无限制地扩大一个人分享信息的能力。在今天,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正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大众媒介还成了信息所走的道路上权力很大的把关人。现代媒介和现代生活是相互影响、不可分解的。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这一章的导言部分,首先点出了“传播起什么作用”难以用言词说明,原因是:(1)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2无所不在的活动;(2)利用传播的各种理由往往是非常复杂而且不一定能从表面看出的;(3)传播的实际后果并不始终是有意的后果。然后提出了传播的雷达作用的概念。第一节中作者引用了三位心理学家的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看法,总结出传播行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了提供自我满足和快乐的游戏,另外相当大一部分是工具行为,以及还有一些部分是自我中心的行为。这三种功能是互相交叉的大多数情形下,很可能在一次传播过程中同时具有上述多种功能。在论述传播的社会功能中,作者借用的是几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一)环境监视,(二)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三)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四)娱乐。这些研究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探讨传播的社会功能,却出现了相当惊人的一致性。在这一节中,对于作者从博尔廷的理论中整理出来的传播的经济功能,感觉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第三节像是作者自己的观点,从个人角度出发提出了四种传播的社会功能:社会雷达,操纵、决定(两者结合构成传播管理),指导,娱乐。大众传播主要被用于娱乐的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我觉得现代的大众媒体或者说现代人都有着娱乐致死的倾向。第三章传播过程这一章有明确概念的知识点较多,如平均信息量,如信息——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是那种将有助于他们构造他们所处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方面与某种他们必须采取的行动是有关的。处理信息和与其他人分享信息的能力是最能显示人类特点的技能。发生传播的关系看来是简单的: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由于一些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信息符号聚集在一起。然而,作者接下来运用了一系列例子论证其中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传播关系中的任何两个参与者的经验与价值观念都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存在直接接触的桥梁,但参与者之间仍然可以存在传播关系,有着重合的传播环境。这说明了人类机体对传播的适应性,传播对所有参与者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传播关系是一种扩大了的双向关系,参加者在这一交流中参加的程度是不同的。传播共享是一个符号的“会聚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参加传播的人是由于某种支配他们的表现的契约而进入传播关系的。而人们进入传播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碰巧,但也是出于需要,是一个人对于进入某种传播关系所能得到的好处和这样做所遇到的困难所作的评估比较。社会雷达行为就是在一种不言明的契约的指导下做出来的。明确了人们对于已经确定的服务所寄予的期望,就能了解这些不成文的契约。比如,人们希望新闻应该是清楚准确的,而舞台上的表演应该是华丽多彩,使人感到愉快的。在以说服为目标的传播关系中,契约性的安排规定,说服是买方市场。而指导性的传播关系则是预先假定在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一个契约。作者提到学生没有求知欲,教师不能鼓励孩子们的求知欲就是一方废除了契约。以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讲,这种在指导关系中的契约有很大一部分是处于废置状况的。3在传播过程中,在最低限度,要有一种A型传播行为,一套符号和一种B型传播行为。这一过程的特点之一是,在某一瞬间这些符号完全摆脱和不受参加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人的控制。我的理解是比如A先生已传达出了某符号,该符号已不能被A收回,即已摆脱了A。若此时B先生没有注意到该符号,那么该符号与B也没有关系。反馈是从信息产生的回流,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根据信息是否起作用,传播者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传播策略。本章最后一节,作者用电灯电路的譬喻与人类的传播做对比,说明两者的本质是不等同的。人类传播不是信息从一个身体到另一个身体的简单传送。信息本身并没有什么力量,它只是激发了接受信息的人身上的力量的一种催化剂。在结束这一章时,作者加上了几个有关传播行为本质的注解。这部著作反映了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功绩,它把许多与传播学有关的学科和理论进行整合,进而构建起传播学的骨架,促使了传播学这门学科的正式形成。可以看出,作者似乎是试图尽量将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在每章每节中都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解释每一个理论观点,并在几个章节后设有小结,使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例子体会艰深的传播学概念。不过,由于看的是已经隔了一层的中文翻译版,又不太习惯“葡萄式”的英语句式,对于很多说“这本著作的语言轻松明快”的评论实在不敢苟同。本来想快速地看一遍,可是就像在前文中说的,在看完第一章第一节后我只感觉到了混乱和迷茫,感觉云里雾里抓不到重点,不得已又重头开始仔细地阅读,我想应该是自己的火候不够。虽然对著作中的某些概念要理解很久,不过文中的丰富的例子都挺生动有趣的,看下来也不觉得枯燥;另外,作者严谨的论证风格也挺让人佩服的,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应是一个和蔼、有耐心的学者。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