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080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介绍孟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9年8月一、修订背景二、总体目标三、工作过程四、修订要点五、典型条文目录六、主要特点七、未来计划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2015年,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1、绿色发展新时期的建筑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的“指导思想”里写道: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ü主要任务: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ü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ü获得标识项目中,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ü基本原则:生态文明,绿色低碳。ü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1、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落实途径:绿色建筑ü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连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国家纲要方案;ü我国绿色建筑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ü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江苏、浙江、河北、宁夏、辽宁等省市先后发布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贵州、广西、河南等省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节约能源条例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做了相关规定;福建省等省市将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列入政府立法计划。2、绿建发展背景工作成效ü研究建立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并朝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评价全过程、不同区域和类型全覆盖的方向精细化发展。üGB/T50378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评估建筑绿色程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ü绿色金融支持。2、绿建发展背景工作成效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449施工阶段《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运营阶段《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改造阶段《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JGJ/T4252、绿建发展背景工作成效近年来,绿色建筑实践工作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效益明显,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理念、认识和需求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评价蓬勃开展。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超过1.3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2亿㎡,全国累计新建绿色建筑面积32.78亿㎡。2018年度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6亿㎡,占当年新建城镇建筑面积的56%(“十三五”发展目标为50%)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截至2018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3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2亿m2,而运行标识项目仅占7%左右。“以人为本”体现得不够2006和20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考虑“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涉及不够。可感知性不足“四节一环保”性能不能让使用者感知,使用者难以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舒适、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反映有待提高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筑等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及时反映在标准中。存在问题2、绿建发展背景3、新时代新要求Ø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Ø新要求:--构建新时代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满足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新时代新要求推动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整合健康建筑、可持续建筑、百年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理念新成果,扩展绿色建筑内涵,对标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品质,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建筑产品的需要。全面提升建筑全过程绿色化水平•响应当前建筑科技新理念新技术发展•构建新时代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契合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3、新时代新要求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一、修订背景二、总体目标三、工作过程四、修订要点五、典型条文目录六、主要特点七、未来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落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战略为方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针对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实施中的新需求和遇到的新问题,对其予以修订,进一步促进绿色建筑指标的落实,提升绿色建筑性能,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1、指导思想•以构建新时代绿色建筑供给体系、提升绿色建筑质量层次为目标,充分结合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要求,梳理提出新时期绿色建筑的基本技术要求,形成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新阶段的控制性与一般性技术要求相结合的标准技术指标体系,并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研编工作有效衔接。2、修订原则结合未来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基于充分的研究与论证,汲取健康建筑、智能建筑、低碳建筑等理念,适应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模型、海绵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新领域、新技术发展需求,更新和增补有关技术内容,进一步扩展绿色建筑内涵。3、具体目标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与绿色建筑性能现状,同时兼顾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动向,全面梳理绿色建筑性能发展目标,修订《标准》相关技术评价指标,构建并完善新指标体系,提升绿色建筑的性能和品质。(1)丰富绿色建筑内容、扩展绿色建筑内涵(2)完善指标体系,提升绿色建筑性能《标准》作为划分绿色建筑性能档次的评价工具,既要体现其性能评定、技术引领的行业地位,又要兼顾其推广普及绿色建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标准》修订时,考虑完善绿色建筑的分级模式,并对相应技术内容进行研究和规定,扩大绿色建筑评价覆盖面。3、具体目标根据获得星级的绿色建筑工程情况、绿色建筑后评估等相关研究课题成果,梳理总结目前《标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论证和修改。(3)扩大绿色建筑评价覆盖面(4)其他技术内容修订一、修订背景二、总体目标三、工作过程四、修订要点五、典型条文目录六、主要特点七、未来计划ü2018年7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164号),同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并于2018年12月前完成修订任务。任务下达ü2018年8月14日,召开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住建部周晓杰副处长等领导出席。ü2018年8月22日、8月30日、9月5日、10月25日、11月7日,分别召开了第2~6次编制组全体工作会议,并召开了多次内部专题讨论会。工作过程ü《标准》于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公开对社会征求意见。ü到截止日,共收到了来自81家单位专家反馈的1300余条意见。征求意见ü2018年11月12日,召开《标准》修订重点问题讨论征求意见会议。如何充分发挥规划师、建筑师在推动绿建发展中的作用,是重要议题之一。征求意见部分特邀领导和专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田国民、倪江波•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孙英副总裁•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迪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景泉院长ü2018年11月22日,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组织召开绿色建筑及能效提升工作座谈会,听取了来自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及有关单位对标准修订及技术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2018年12月1日召开审查会。《标准》通过审查,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12月28日,《标准》报批。标准审查标准发布住建部于2019年3月13日发布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50378–2019,于2019年8月1日开始实施。一、修订背景二、总体目标三、工作过程四、修订要点五、典型条文目录六、主要特点七、未来计划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以百姓为视角,以性能为导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的绿色建筑指标。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修订前:四节一环保•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修订后:五大性能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生态质量:包括对建筑上使用的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估和有害物质的控制,对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的严格控制,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等;经济质量:包括全寿命周期内的建造、运营、维护、改造费用,以及建筑平面使用率、使用灵活性、功能可变性以及价值稳定性等指标因素;社会及功能质量:包括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以及环境设计的协调;技术质量:包括防火技术、室内气候环境,控制的灵活性、耐久性和耐候性等;过程质量:包括设计、施工、经营的管理,能耗管理和材料品质监督;场地质量: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险预测和扩建发展可能等。DGNB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REEAM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类别指标内容概况Q建筑环境品质Q1室内环境声环境噪声、隔声、吸声热舒适房间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空调系统类别采光和照明自然光、防眩光措施、照明等级、光可调空气质量来源控制、换气、运行计划Q2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功能性和使用性、便利性、维护耐久性和可靠性抗震、构件服务年限、可靠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空间裕度、楼面荷载裕度、系统可再生性Q3场地室外环境生物区保护和创造城市景观当地特色和户外设施注重地方特色、改善场地热环境LR建筑环境负荷减量LR1能源建筑外表面热负荷控制天然能源使用建筑服务系统能效高效运行监控、运行和管理系统LR2资源和材料水资源节水、雨水和中水减少使用不可再利用资源减少材料使用、现有结构利用、结构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非结构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可再生林木材、加强构件和材料再利用避免使用有污染材料不含有害物质材料使用、消除含氯氟烃和溴代烃LR3场外环境考虑全球变暖考虑当地环境空气污染、热岛效应、当地基础设施负荷考虑周边环境噪声、振动和气味、风沙损害、采光障碍、光污染CASBEE1、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响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序号BREEAMLEEDDGNBCASBEE1管理整合项目计划与设计环境质量建筑环境品质2健康和舒适整合过程经济质量建筑环境负荷减量3能源选址与交通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4运输可持续场地技术质量5水用水效率建筑过程质量6材料能源与环境区位质量7废物材料与资源8土地使用与生态室内环境质量9污染创新设计10创新地域优先★绿色建筑新定义: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他术语还有:绿色性能、全

1 / 1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