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备课教师:昌吉州一中刘润刚2009.3.5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国在原始时期就已创造出许多精美的玉雕、陶塑。商周时期又以青铜雕塑而闻名于世。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两汉的陶俑艺术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逐渐成为主流,盛唐的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富有人情味。宋代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日常生活。元、明、清时期充满民间生活情趣的雕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概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或者在墓中放置大量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些雕塑均属于陵墓雕塑。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背景常识: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秦兵马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俑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和雕塑艺术水平。1、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秦兵马俑雕塑群知识链接:什么是俑?有何用途?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陕西潼县的村民在抗旱打井时,挖到了传说中的“瓦王爷”,后报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查和发现,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活动:欣赏秦始皇兵马俑,尝试总结其总体特点。1号坑2号坑3号坑大——3座俑坑占地近2万平方米,陶俑平均身高1.8米,世界罕见。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多——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塑史上蔚为奇观。精——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美——面貌神情各异、生动传神,完全是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活动:将电影《英雄》片段与秦俑相比较,感受秦俑的恢宏气势。2:06秦俑以静态的艺术语言,象征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秦俑艺术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它采取了高度写实的风格,力求逼真地表现对象形体,并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例如,将军俑是手持宝剑凝视远方,显得刚毅沉着;射手俑握弓搭箭,有跪有立,目光炯炯有神,显得机警灵活;驭手俑手握缰绳,精神抖擞。趣味活动:秦俑与现代人相貌比较。总结汉武帝对匈奴用兵,主要靠大将卫青和霍去病。霍去病自18岁开始征战疆场,22岁已将匈奴打得不敢进犯,解除了长期以来匈奴对汉朝的威胁,病逝时年仅24岁。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为其修建大型墓冢。封土上堆放着石人、石兽等16件石雕。2、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霍去病墓石雕群知识链接:作品赏析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敌酋,充分显示出汉代陵墓雕塑浑厚、博大、简约的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1.9米X1.68米《马踏匈奴》《伏虎》把虎性的凶猛桀骜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积蓄力量,随时会扑向猎物。作品造型浑然一体,充满生气,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性,而是把握住了整体的特征。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划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而不作过多的雕镂,从而加强了整体感和力度感,显得古朴浑厚、沉雄博大,对后来历代陵墓石刻有深远影响。霍去病墓石雕群艺术特点为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令人叫绝!它是东汉雕塑艺术中的瑰宝,其造型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1969年,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俑马群,此作品为其中之一。马踏飞燕(东汉)1:06活动:结合舞蹈《说唱俑》,感受本雕塑的艺术感染力。说唱陶俑(东汉)1:41汉代人物俑的造型古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在画像砖中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土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击鼓说唱俑(东汉)秦汉时期的雕塑成就主要表现在冥器雕塑和纪念性石雕。总体风格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阶段小结:石窟就是开凿于崖壁上的洞室,是古印度佛教徒修行的场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种寺庙形式在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地兴盛发展起来。二、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背景常识:这里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900多年间的佛教石窟艺术珍品,其中有塑像2415躯。如此众多的稀世奇葩,使世界各国惊叹不已。1、敦煌石窟她优美地站立着,头部斜侧微仰,身体作S型,凤眼半闭,唇角带着微笑,好像在倾听人们的祈求。菩萨的女性化,显然迎合了唐代世俗化的倾向。作品赏析:45号窟盛唐菩萨山西大同以西16公里处的这处石窟,开凿于公元453——公元494年。总体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是中国佛教雕塑的经典杰作。2、云冈石窟高13.7米,雄伟肃穆。衣纹带有犍陀罗风格。头光与身光的外缘,为火焰状。身上的连珠纹,则是波斯萨珊朝常用的装饰纹饰。造像体现出鲜卑人对宗教内在力量的追求,更具古朴粗犷的艺术魅力。作品赏析:20窟露天大佛3、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面12公里处的这处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又连续营造400余年。现存造像10万余尊,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作品赏析: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唐)佛像高17.14米,头上有波状发髻,头部微向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势态,加强了礼拜者的崇敬感。整体姿态安详庄重,面部丰满圆润,双眉修长,目光慈祥,鼻直宽厚,嘴角微露笑意,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给人亲切、崇高、庄严、睿智的感觉,体现了神性与人性在艺术上的完美结合。甘肃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的这处遗迹位于麦垛状的山崖上,有的洞窟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4、麦积山石窟本窟保存塑像12身,均戴三珠宝冠,头发拢得很高,顶上再束小髻。其中六身菩萨具有统一的整体造型和灵活多变的细节塑造,其肌肉丰满、身段修长,既有北朝秀骨清像的余韵,又开隋唐丰满圆润之新风。作品赏析:62窟菩萨麦积山石窟62窟造像中国古代佛教雕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的细微变化,而是追求大的体积关系,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局部大多采用平面化处理,从而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显得庄严肃穆。我们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阶段小结:位于山西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其中尤以圣母殿中42个侍女像而闻名于世。侍女们有的捧着奁盒,有的拈着供花,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弄着手帕……她们含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慧中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伫立千年的美女——晋祠彩塑侍女群(宋)活动:视频赏析阶段小结: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1、中国远古时期尊鬼神,在礼器、冥器上以装饰性雕刻表达思想情感。2、注重轮廓线的节奏和韵律,这与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变化来体现形状不同。3、与绘画有共同的品格——注重以形写神,形成意象性特点。4、雕塑语言精练、明快,常常给人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5、没有剑拔弩张的火气,而是将力量包裹在内部,让人回味无穷。6、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学习摹仿过程中,既保存了某些原产地的样式,又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因此,在欣赏中国古代佛像时,要适当对照希腊、印度的古代雕刻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认识和理解各自的美感区别。课堂小结: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有位美国雕塑家曾对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学生说过:“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课堂拓展:中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浏览唐代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形成了雍容壮阔,庄严深沉的艺术风格。昭陵六骏之一迦叶木雕头像唐(公元618-907年)通高77厘米唐代雕塑崇尚写实,产生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作品。佛像雕刻神情端庄,亲切慈悲;菩萨体态优雅,肌肤匀称。许多雕像力求刻画出佛家超度众生的情态,从而愈益世俗化。天王石像宋(公元960-1279年)通高190CM宋代佛像多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原形,风格清新。北方辽金进犯中原后,社会动荡,雕塑艺术发展缓慢。辽金造像健壮俊强,富有民族特色。元明之后,佛教艺术有创意的作品已很少见,陵墓雕刻和俑像也多为沿袭雷同之作。课后拓展:丝绸之路是佛教传入我国的必经之路,请借助书籍或网络对新疆地区的佛教造像遗迹进行了解。课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