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自然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2019年精选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世纪初自然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左拉为代表的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现代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实证哲学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壮大。这一思潮很快波及到德、英、意、西等国,不久也深深地影响到美国和日本。自然主义逐渐成为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思潮。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本文将梳理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进而认识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独特性。一、自然主义概论自然主义一词不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名词,而是属于西方文化的“舶来品”。自然主义的英文是“naturalism”。自然主义起初只是指代一种态度,后来才用于描述一种艺术倾向。勃兰兑斯的《英国自然主义》一书中,讨论的主人公则是华兹华斯、雪莱、拜伦和司各特这样崇尚自然的浪漫派诗人。真正文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法国的自然主义者将自己看作是现实主义第二代。他们将巴尔扎克、福楼拜乃至司汤达都奉为自己流派的先驱者。据高建为先生的研究,席勒在文学方面最早使用“自然主义”这个词,他在《墨西纳的新娘》(1803)的序言中认为“自然主义”是应该争取的东西。[1]泰纳也曾在一篇评价巴尔扎克的文章中用过这个词汇。而左拉在《德莱赛?拉甘》第二版前言中对“自然主义”一词的使用,才真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赋予了“自然主义”这个词以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真正含义。在这本书中,左拉认为:“自然主义就是回到自然,就是从物体和现象出发,通过实验和分析,寻求物体和现象的本源”,同时他认为自然主义的作品,“不用抽象的人物,不再有谎言式的发明,不再有绝对的事物,而只有真实的人物,每个人物的真正故事,日常生活中的相对事物”。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到80年代末形成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梅塘集团”。自然主义在小说、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推崇单纯描写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主张“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二、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概况20世纪初期特别是五四前后是中国历史上接受外来思潮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面对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放眼世界,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实现民族的救亡与复兴。文学革命的发起者们通过作品翻译来介绍外国文艺思潮,向闭塞的中国文坛吹进了新鲜的现代气息。大规模的文学翻译实际上构成了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后短短的几年内,可以说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及相关的哲学思潮都先后涌入中国。[2]而自然主义正是其中被重点介绍的文学思潮之一。从资料上看,中国最早介绍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文章是陈独秀1915年发表在《青年杂志》(即《新青年》)第1卷3号上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较详尽地介绍近代欧洲文艺思潮发展全过程的文章。其中,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陈独秀认为欧洲文艺思想经历了由古典主义―理想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的变迁。他说:“自然主义,倡于19世纪法兰西之文坛,而左喇(今译左拉)为之魁。左氏之毕生事业,唯执笔耸立文坛,笃祟所信,以与理想派文学家勇战苦斗,称为自然主义之拿破仑。”陈独秀认为自然主义是对写实主义的发展,他还断言“自然派文学艺术之旗帜,且被于世界”。胡愈之1920年1月发表在《东方杂志》17卷1号上的《近代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一文,是中国最早专门而又系统地详细介绍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文章。文章把近二百年欧洲文艺思潮的变迁分作四个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还说“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在文艺上虽各有分别,但甚细微,……概称作写实主义”。首先,文章在与浪漫主义的对比中,认为写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个特色,是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态度。写实主义文学的第二个特色,是平凡的丑恶的描写。“在写实派的小说里面,却只有几个‘匹夫匹妇’,谁也找不出一个英雄美人来;因为写实派作家,全不承认世上有什么英雄和美人,只不过几个平凡的‘人’罢了。”胡愈之对自然主义的把握相对比较全面与准确。接下来介绍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文章是谢六逸的《自然派小说》。[3]谢六逸在该文中介绍了自然派的特点,认为“自然派小说,在摒斥神秘,奇异,空谈幻想,注重现实,适合常规。不凭技巧,不因袭成因。用科学的方法,描写出现实的真像”。他还介绍了法国自然派的代表人物左拉、巴尔扎克、卢梭、龚古尔兄弟,认为巴尔沙克(巴尔扎克)亦为自然派之先驱。谢六逸还介绍了自然派的来源、意义和特色,认为当时的中国最需要的就是自然派小说。他的希望是“努力的介绍,渐渐的去创作。”《小说月报》11卷11号(1920年11月)发表谢六逸的《自然派小说》之后,接着在13卷1号、2号、3号、5号、6号、7号、11号(1922年l―11月)上连续刊登谢六逸的长文《西洋小说发达史》,用大量的篇幅更加详细地介绍自然主义文学。茅盾对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介绍和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茅盾在《小说月报》12卷1号的“改革宣言”中,明确提出:“就国内文学界情形言之,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作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尚有切实介绍之必要。”茅盾在这里所说的写实主义,主要还是指自然主义文学及理论。《小说月报》从这一期开始,相继发表这方面内容的文章和作品有以下几类:一是西欧作家专论,如《脑威(娜威)写实主义前驱般生》[4]、《波兰近代文学泰斗显克微支》[5]、《西班牙写实文学的代表者伊本呐兹》[6]。二是自然主义理论的翻译介绍,如岛村抱月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宫岛新三的《日本文坛之现状》[7]。三是中国留学生介绍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及代表作家作品,如谢六逸的《自然派小说》,汪馥泉的《法国的自然主义文艺》[8]。四是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翻译,如国木田独步的《女难》、《汤原通信》[9],左拉的《磨坊之役》[10]等。《小说月报》分别于第13卷第2号、4号、5号、6号的“通信”栏中开辟诸如“自然主义的论战”,“自然主义的怀疑与解答”等专题,集中刊发讨论文章,茅盾在第13卷7号《小说月报》上发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的文章,对这次讨论作了系统的总结。在这期间,《文学旬刊》也刊登了讨论自然主义的文章,如李之常的《自然主义的今日文学论》。茅盾(署郎损)《“左拉主义”的危险性》[11]认为,我们所说的自然主义即写实主义,同左拉的那种“专在人间看出兽性”的自然主义“毫不相干”!“自然主义的真精神是科学的描写法。见什么写什么,不想在丑恶的东西上面加套子,这是他们共通的精神。我觉得这一点不但毫无可厌,并且有恒久的价值”。总之,自然主义在20世纪初特别是20年代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译介与传播,以小说月报等期刊为主要阵地,大批新文学理论家以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批判精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介绍。使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短暂的繁盛景象。由于中国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独特性。三、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首先,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与来源具有独特性。一方面日本是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重要中介与来源。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以日本为中介,很多介绍自然主义的理论家都有在日本学习生活的经历,亲身体验了自然主义在日本的盛行与发展。而日本自然主义理论家的大量理论著作、论文的译介更是促进了自然主义的传播。另一方面,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来源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中国在接受自然主义时具有广阔的视野,不仅看到日本自然主义的发展盛况,还直接介绍自然主义的发源地法国的情况,站在欧洲文学发展历史的整体框架里把握自然主义的特点。如:研究德国自然主义作家霍普特曼的专题论文《霍普德曼的自然主义作品》,纪念意大利自然派作家浮尔加的文章(沈雁冰著)《纪念意大利的自然派作家浮尔加》。其次,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鲜明的现实功利性和历史使命感。自然主义是在20世纪初中国独特的时代背景与文学创作现实情况下进行介绍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性。胡愈之认为,随着科学思想的萌芽,中国“将来的文艺思想,也必得经过写实主义的时期,才可望正规的发展”[12]。沈雁冰认为新派小说创作中的问题和旧派小说一样病根在于不作实地观察,不重视客观描写。而“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能把观察的照实描写出来。”[13]这些理论家认为新文学的出路只有从西方输入自然主义文学,“以自然主义的技术医中国现代创作的毛病”[14]。再次,中国学者在介绍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立场与判断,比较全面的认识到自然主义的优缺点。周作人认为“专在人间看出兽性来的自然派,中国人看了,容易受病。”[15]茅盾亦指出自然主义:“专一揭破社会丑相,而不开个希望之门给青年,在理论上诚然难免有意外之恶果――青年的悲观。”[16]另外,中国学者对自然主义的认识仍然有很多误区与矛盾。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写实主义混淆,把一些现实主义的典型作家当作自然主义作家进行介绍。自然主义在欧洲和日本就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作家和评论家没有正确区分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异同,传到中国以后,更是存在很大的分歧。最后,自然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昙花一现与长期影响。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期特别是20年代的几年时间内,以《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大批留学生和评论家基于当时中国文坛的现实状况及需要进行了集中的译介、传播,大量的介绍作品及讨论使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昙花一现。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自然主义本身存在的问题及中国文学发展的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主义逐渐受到批判与攻击,茅盾等大力倡导自然主义的作家也都纷纷转向,改变对自然主义的看法与认知。但自然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很多作家的创作中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然主义的特征和风格,这也为自然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纵观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轨迹与特点,温儒敏认为:“他们是有意借助自然主义的具体方法,以强调作者的科学精神,提高现实主义的创作水平。1922年发生的有关自然主义的这场讨论,其实要解决的还是现实主义的问题。”[17]自然主义在中国独特的时代特点与历史背景下,其传播的主要动力就是促进现实主义的完善与发展,提高现实主义的写作水平,但由于各种现实的原因注定了其在中国传播的昙花一现,最终汇入20世纪现实主义的主潮之中。注释:[1]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4][5][6][7][8][9][10]《小说月报》,1922年第13卷l、2、3、5、6、7、l1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2卷1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2卷1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2卷3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2卷4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3卷号外;《小说月报》,1921年第13卷2号;《小说月报》,1921年第13卷6号。[11]《文学旬刊》,1922年,第50期。[12]《东方杂志》,1920年11卷11号。[13]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1922年第13卷第7号。[14]沈雁冰:《致周志伊信》,《小说月报》,1922年第13卷6号。[15]周作人致沈雁冰的信,《小说月报》,1922年13卷6号。[16]茅盾致周赞襄的信,《小说月报》,1922年13卷5号。[17]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军,贺宏扬开封河南大学文学院475001)19世纪下半叶以左拉为代表的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在现代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实证哲学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壮大。这一思潮很快波及到德、英、意、西等国,不久也深深地影响到美国和日本。自然主义逐渐成为19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