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概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12公司治理概论2017.03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12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3公司治理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与实务发展公司治理的国外模式与参考目录CONTENTS中国公司治理的发展与未来4公司治理,又称公司管治、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出现而产生的,但是真正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提出来并被研究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学术界多认为是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的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正式拉开治理体系的序幕。背景与实务公司治理起源备注:参考李维安、郝臣编著《公司治理手册》5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敌意收购的出现–股东诉讼案件的增加–机构股东的兴起–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由英美学者提出的公司治理研究之所以成为世界性课题,其直接的实践背景主要在于”经理人员高薪引不满”等几个方面。背景与实务6抱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把公司收益比作一块蛋糕,分蛋糕的刀子却掌握在公司的经理层而不是股东手中;二是,经理人员报酬并不总是与公司盈利的增长挂钩,即使是挂钩,公司盈利的增长仅仅是归因于经理人员经营有方吗?还是存在其他因素?三是,如果说经理人员的报酬是由经理市场决定的,那么经理市场的竞争程度能足以证明他们报酬水平的正当性吗?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高薪支付的支持者认为,支付给经理人员这样的高薪表明经理们为股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薪支付的反对者认为,不断膨胀的高薪支付表明经理人员已经处于失控之中,而股份公司中曾被认为会促使经理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卓有成效地工作的制度早已垮掉。背景与实务7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敌意收购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遍及美国的兼并浪潮,公司敌意接管(hostiletakeovers)、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和公司重组的事件大量出现。批评者认为,接管的发生表明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促使公司经理人员对最大化短期回报充满幻想,甚至不惜牺牲长期业绩。主张者则认为,接管是惩罚懒惰和无效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为了对抗敌意接管,公司经理人员采取了诸多反收购措施,使众多的接管战略和接管防护措施得到发展。VS背景与实务8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股东诉讼案件的增加诉讼在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仅执行董事及高级经理人员的报酬越来越高,独立董事获得的津贴数额也大幅增加。123“没有免费的午餐”,独立董事们也发现他们再也不是无所事事,只担负荣誉性、象征性的工作了。更高的报酬意味着更高的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高级经理人员必须专注于他们的工作,必须为公司创造价值。一旦公司高管被确认失职,将面临股东的诉讼,将不得不向股东赔偿损失。背景与实务9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机构投资者,如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迅速兴起,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使得美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所占股份份额从大约20%迅速上升到80%左右,这类基金对其投资的公司渐渐通过诸如董事的任命、在经营者报酬和公司重大决策上行使否决权等形式,提出了“发言”的要求。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机构股东的兴起持股结构的变化使得机构投资者认识到自己不单纯是股票投机家,因为手中握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基金由于持有额过大,已经不能够很容易地卖出了。在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希望其他的机构投资者来接收如此庞大的股份是很困难的,即使部分卖出,也会导致股价下跌和股市恐慌,从而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失。+机构投资者即使不希望成为但也不得不成为真正所有者,从而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司活动,提出了要恢复与经营者主权相对的所有者主权的主张,要求由经营者主权重新回到股东所有者的手中。背景与实务10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收购与兼并浪潮,股东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接受收购,从而损害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相违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实际上是对传统公司目标提出的挑战,即公司的目标不应仅限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应考虑除了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雇员、供应商、顾客、社区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因为他们都是特殊资源的拥有者,而这些资源对公司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修改后的公司法,赋予了公司经理拒绝“恶意收购”的法律依据,限制了股东的投票权,维护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缘起公司是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联合体,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公司最终的经营目标。这样,公司治理也就受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针对上述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基本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经理不仅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而且也应该为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挑战实质背景与实务11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公司治理在今天成为“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从9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先后出现过几次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是由于这些事件一轮轮的推动,公司治理这个在20年前只是因为股东诉讼面仅仅被法律界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受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甚至是普通公众深深关注的话题。1992年,《卡特伯里报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安然事件”为首的美国公司治理危机2008年,从美国爆发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1234背景与实务12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1992年,卡特伯里报告英国的卡特伯里委员会在1992年出版了一份研究报告—《公司治理结构的财务特征》,标志着公司治理运动的开始。特伯里报告也提出了《董事会的最佳行为准则》,其中绝大多数条款后来被伦敦股票交易所采纳为所有上市公司应该遵循的原则。背景与实务13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发端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金融安全的关键性,也让人们意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1998年4月,OECD成立了公司治理原则专门委员会,并于1999年5月正式发表了《公司治理原则》。1999年世界银行与OECD合作建立了“全球公司治理论坛”,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治理改革。金融危机背景与实务14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2002年,美国安然事件等危机时间美国公司治理危机事件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2年3月14日安达信销毁安然案件的相关文件,被控告妨碍司法,罪名成立,安达信濒临破产2002年4月1日施乐公司因会计问题被调查后,同意支付1000万美元罚款,与美国证监会和解2002年4月30日世界通讯公司董事长个人借款事件被披露,被迫辞职2002年5月21日美林证券与检查官就分析师利益冲突调查问题达成和解,并同意支付1亿美元和解金2002年5月23日Adephia公司的创始人家族成员挪用公司资金事件被披露后,辞去董事职务2002年6月12日英克隆公司CEO涉嫌内幕交易、欺诈和做伪证而被捕,涉及玛莎史都华等公司2002年6月25日世界通讯40亿美元的假帐丑闻曝光,财务总监因此被公司开除2002年6月28日施乐公司承认过去五年虚报营业收入达64亿美元,引发股市大跌安然舞弊及破产等事件有过度扩张等外部因素,但更多的是信息不透明、治理机制失效,审计师审查不够充分等治理机制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要求公司增加其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建立内部道德守则,对公司高管的股票交易以及向公司高管贷款施加限制。背景与实务15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夏,肇始于问题次级按揭贷款,以及住宅价格上涨的终结。危机迅速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再导致实体经济陷入陷入深度衰退。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做出了努力,先后制定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要求银行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再次审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分开等各类治理规则和管理制度。鲍尔森改革蓝图中国财政部2009年改革白皮书英国欧盟美国欧洲联盟监管架构改革以英国为模板的资本市场监管委员会计划各国治理改革背景与实务16几十年来,在实务领域,公司治理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媒体,以及公司的共同关注,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或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都已着手制订并出台了一些公司治理的准则和指引(Guideline)。公司治理的实务进展OECD公司治理原则日本有关公司治理的紧急建议美国公司治理手册中国国家经济和贸易委员会英国OECD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建议全球部分治理准则从理论的角度看,公司治理准则或指引是对公司治理的一种理想性描述,现实中很难在实质意义上完全做到上述难则或指引中所规定的内容;从实务的角度看,任何公司治理的准则和做法都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的发生,关键是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理机制的改善。背景与实务17公司治理的实务进展背景与实务OECD公司治理原则股东权利股权平等利益相关者权利信息披露董事会责任1999年5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该该原则主要内容包括股东权利等方面,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来的国家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1、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2、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3、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等而积极合作4、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5、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负责OECD公司治理原则OECD公司治理原则旨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思考和建议。18公司治理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公司治理产生的背景与实务发展公司治理的国外模式与参考目录CONTENTS中国公司治理的发展与未来19概念与理论公司治理概念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简称OECD)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备注:参考引用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20吴敬琏、吉尔森和罗(GilsonandRoe)强调公司治理的相互制衡作用,认为所有者、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制衡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关键。只有公司内部之间明确了责权利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才能被建立起来。张维迎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是公司治理的关键,认为公司治理在广义上就等同于企业所有权,而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互对应。林毅夫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企业要获得健康发展,最主要是看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利润率,一个合理的市场利润率恰能正常反应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水平,这种市场监督和约束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李维安强调科学决策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认为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