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血液科陆化诊断学(DIAGNOSTICS)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查血液组成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血液一般检测血液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血液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红细胞比容测定(Hct)红细胞平均值参数(MCV、MCH、MCHC)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检测(RDW)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值测定(MPV、PDW)外周血血小板形态一.红细胞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参考值RBC(×1012/L)Hb(g/L)成年男性4.0~5.5120~160成年女性3.5~5.0110~150新生儿6.0~7.0170~2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RBCHb成年男性>6.0×1012/L>170g/L成年女性>5.5×1012/L>160g/LRBC/Hb相对性增多:RBC/血浆↓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血液浓缩状态RBC/Hb绝对性增多:RBC↑/血浆绝对性增多1⑴继发性:非血液病、EPO↑EPO代偿性增加缺氧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严重的心肺疾患EPO非代偿性增加无缺氧肿瘤:肾癌、肝癌、卵巢癌、肾胚胎癌等非肿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绝对性增多2⑵原发性:骨髓增殖性肿瘤EPO↓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RBC7.00~10.00×1012/LHB170~250g/L贫血:单位容积RBC、Hb、Hct<参考值低限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贫血程度:分四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Hb(g/L)<低限<90<60<30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3月~15岁,生长发育迅速,相对不足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老年人,骨髓容量↓病理性减少: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AA、MDS、AL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异常PRCA、肾衰DNA合成障碍巨幼贫HB合成障碍IDA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不能分类红细胞破坏过多内在缺陷(遗传性为主)遗球、G6PD缺乏、地贫、PNH外在缺陷(获得性为主)AIHA、DIC、物化、感染、脾亢失血急性、慢性失血3、红细胞形态改变—大小和染色异常正常红细胞形态小红细胞和低色素/高色素大红细胞、巨红细胞和高色素大小不均嗜多色性3、红细胞形态改变—染色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形态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形态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染色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结构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结构异常3、红细胞形态改变—结构异常有核红细胞(NucleatedErythrocyte)增生性贫血:晚幼红、中幼红细胞红血病、红白血病:原红、早幼红细胞髓外造血:MF,各发育阶段红细胞骨髓转移癌等红系造血旺盛红细胞异常1、Anisocytosis2、Polychromatic3、Basophilicstippling4、Cabotring5、Howell-Jollybody6、Nucleatederythrocyte(二)、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参数1、Hct(hematocrit),PCV(packedcellvolume)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比值男:40~50容积%;女:37~48容积%2、红细胞平均值:RBC、Hb、Hct1.MCV:Hct/RBC80-100fl2.MCH:Hb/RBC27-34pg3.MCHC:Hb/Hct320-360g/L(32-36%)3、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病因正常细胞性NNNAA,HA等大细胞性10034NMA等小细胞低色素802732IDA等单纯小细胞8027N慢性病(五)网织红细胞(Ret):0.5%~1.5%(1%)绝对值(24-84)×109/L网织红细胞(Ret)临床意义⒈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Ret↑: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HA,失血Ret↓:骨髓造血功能减低,AA,骨髓病贫血⒉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观察指标Ret反应:缺铁性贫血补铁后、巨幼细胞贫血补叶酸、VB12后3-5d↑,7-10d达高峰,2周↓⒊病情监测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循环血中5种白细胞(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WBC×109/L)成人4~10新生儿15~206个月~2岁11~12(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109/LNeutrophil(sg)50~702~7Eosinophil0.5~50.02~0.5Basophil0~10~0.1Lymphocyte20~400.8~4Monocyte3~80.12~0.8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WBC10×109/L白细胞减少WBC4×109/L1、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下午早晨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月、分娩特点:一过性、无质量变化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病因粒细胞组成反应性增多各种病因刺激分叶、杆状核异常增生性增多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病理性粒细胞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11)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化脓性球菌最明显增高程度与病原体、部位、程度、机体反应感染程度WBC×109/LN轻度正常↑中度10~20↑+核左移严重20~30↑↑+核左移+中毒改变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2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冻伤、冻伤、栓塞12-36h,N↑3)急性溶血缺氧、分解产物→BM贮存池释放N↑4)急性失血:缺氧、机体应激1-2h,(10-20)×109/L,N↑内出血早期指标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35)急性中毒:N↑6)恶性肿瘤:N↑;机制(1)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2)肿瘤细胞G-CSF(3)骨髓转移7)其他:皮质激素、G/GM-CSF、肾上腺素(2)中性粒细胞减少ANC(absoluteneutrophilcount)=WBC×N%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WBC<4×109/L粒细胞减少(granulocytopenia)ANC<1.5×109/L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ANC<0.5×109/L粒细胞减少见于:⑴感染性疾病⑵血液系统疾病⑶物理、化学因素⑷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亢进⑸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2、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0.5%~5%;绝对计数0.05~0.5×109/L嗜酸性粒细胞↑⒈变态反应性疾病⒉寄生虫病⒊皮肤病⒋血液病:CML、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HD、MM、嗜酸肉芽肿⒌某些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⒈长期使用激素后⒉传染病极期:尤其沙门氏菌属感染、伤寒3、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0~1%;绝对计数0~0.1×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性疾病2、CML、MF、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恶性肿瘤4、糖尿病、某些传染病、脾切后4、淋巴细胞1正常参考值:20~40%;绝对值0.8~4×109/L(1)淋巴细胞增多*⒈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病毒感染⒉肿瘤疾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⒋移植排斥反应:GVHD等*儿童期生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再障、粒细胞减少相对性淋巴细胞增多4、淋巴细胞2(2)淋巴细胞减少1.应用皮质激素后,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3)异形淋巴细胞外周血中形态变异淋巴细胞1.分三型: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2.正常不超过2%3.异淋增高意义:病毒感染(传单、流行性出血热)、药物过敏、免疫性疾病、粒缺、放疗5、单核细胞正常参考值:3-8%;绝对值0.12-0.8×109/L单核细胞增多*⒈某些感染⒉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MDS*儿童期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三)外周血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或更幼稚粒细胞5%核右移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分叶≥5叶的细胞3%核左移临床意义:急性感染、中毒、溶血、失血轻度杆状核6%病情轻中度杆状核10%+晚幼粒病情重重度杆状核25%+晚幼粒+更幼稚粒细胞极重核右移临床意义: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化疗后、感染恢复期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巨幼细胞贫血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固缩、溶解、碎裂临床意义:严重感染、中毒、肿瘤、大面积烧伤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2临床意义:巨幼细胞贫血或抗代谢药化疗后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3棒状小体(Auer小体)临床意义:急性白血病,ALL(-),ANLL(+)2、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4Pelger-Huet异常临床意义:遗传性疾病、感染、白血病、MDS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定义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病因去除,反应消失。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病因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溶血、出血。特点WBC增高,出现幼稚细胞,中毒性颗粒。NAP积分明显增高。类白血病反应三、血小板的检测1㈠血小板计数(BPC)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⒈血小板减少100×109/L①血小板生成障碍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⒉血小板增多400×109/L①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②反应性:急性感染、溶血、癌症(500×109/L)三、血小板的检测2(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正常参考值:MPV7~12fL;PDW15~17%MPV↑: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代偿;造血功能恢复。↓: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血病、骨髓造血衰竭。PDW↑:血小板大小悬殊。AML、CML、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四、血沉(ESR)ESR:血沉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影响因素:负电荷—RBC、Albumin阻遏下沉正电荷—Fg、r-globulin促进增快参考值:男性0~15㎜/1小时末(魏氏法)女性0~20㎜/1小时末ESR临床意义㈠生理性变化:新生儿、高原↓,妊娠、老年↑㈡病理性变化:⒈炎症性疾病:风湿热、结核⒉组织损伤及坏死:AMI↑⒊恶性肿瘤:良性正常⒋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肝硬化、MM、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SLE、SBE等。5.贫血:90g/L6.高胆固醇血症ESR临床应用1、动态观察病情变化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3、血浆中球蛋白增高第三节贫血的实验检查一、缺铁性贫血二、巨幼细胞贫血三、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HA: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代偿一.HA的分类㈠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PNH例外)㈡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㈢溶血的部位:⒈血管外溶血⒉血管内溶血溶贫的分类血管内溶血直接在血管内破坏,急性、高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含铁血红素尿,大多后天获得性、红细胞内酶缺陷血管外溶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较轻,红细胞膜缺陷、珠蛋白合成异常、脾功能亢进等自身免疫性溶贫:血管内+血管外原位溶血,红细胞无效生成二.HA确诊的实验室依据确定溶血的存在(一)红细胞破坏增加(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确定溶血的类型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原位溶血㈠红细胞破坏增加1⒈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⑴56Cr同位素测定:最直接⑵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盔形、裂细胞、破碎红细胞⑶血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㈠红细胞破坏增加2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50㎎/L(1~5㎎/dl)acute⑵血清结合珠蛋白:0.7~1.5g/L(70~150㎎/dl)⑶血红蛋白尿:急性⑷含铁血黄素尿(Roustest)慢性㈠红细胞破坏增加3⒊胆红素代谢异常的表现⑴血清非结合(间接)胆红素增高⑵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㈡红细胞代偿增生⒈Ret↑⒉PB片:⑴有核红细胞⑵红细胞细胞大小不等⑶嗜多染红细胞⑷嗜碱点彩红细胞⑸Howell-Jolly小体⑹Cabot环⒊BM:幼红细胞增多,呈增生性贫血确定溶血的类型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