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信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工程的启动,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带动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细致、高效、快捷开展活动。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拟定如下:一、统一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研理念。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的上升。为此,我校围绕这个目的制定相关政策,开展教研活动等,将整合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力量,积极创设人文化的教研环境,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科学的教研机制,使学校上至领导下到教师都能主动将教研和个人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2、建立基于学校的教研平台。从我校实情出发进行教研,是促进我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校教师教学水平逐渐提高,不过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适应教材、适应教学、适应考评变化;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这些决定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我们必须以解决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3、创立多层联动的教研机制。资源共享、信息地域的广阔化要求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一方面要完善校内教研机制,同时也要积极与校外联系,积极构建“教研室—校际—学校—教师”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网络。大力借助县教研室专业引领作用;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学校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高我校教研水平;同时我校要立足实际,发挥好教导处、教研组的作用,引导教师自觉参与校本教研。4、确立多措并举的教研策略。学校将进一步细化、优化常规性教研工作,结合校本教研工作的新要求,完善充实常规性教研制度,在落实上下大气力。在做好常规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突出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有目标、有计划的扎实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施,确保主要问题主要解决,重点工作重点突破。二、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一)健全学校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1、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景峰副组长:孔祥飞万宏主要职责: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评价激励机制。2、合理划分教研组,督查教研组正常开展活动,确保每周集体教研时间不少于3小时。3、每学期聘请教研员、专家学者到校指导不少于2次;深入教学第一线,自觉完成听课任务。4、制定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支持业务教干、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活动,有经费保证。6、根据课改需要,结合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立学校研究课题,并逐级分工落实。7、及时总结交流教师的研究成果。8、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成员:王绍兴王佳军张茹徐明臣杜世杰金钟德(各教研组长)主要职责:1、在教导处领导下,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确定分年级教学的要求,组织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和学科特长培养计划。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工作,实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课外文化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确定出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学期研究课题,组织观摩课、公开展示课,形成研究书面总结,每学期写1篇经验论文,开展1次经验交流、推广活动。4、组织好每周1次的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教师备课、检查教案、研究教学中实际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有真实的活动记录。5、每学期组织1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开展活动有材料存档。6、做好以老带新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都要与老教师结队帮扶,责任到人,深入班级,经常指导新教师的课堂教学。7、做好资料积累与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单元、月考、中考练兵题目的质量,建立学科题库。每学期向学校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工作人员:各科任教师。主要职责:1、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的工作任务。2、按时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借鉴吸纳他人的研究成果。3、认真参加讲课、听评课活动,每周写1篇教学反思,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4、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或订阅一份教学专刊),确定一个教育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个示范性教案,写一篇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5、认真备课,写好实用型教案。备课时,既备课标、教材,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要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的教法,又要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要备实验实践材料;既要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又要积极开发学科课程资源。三、合理设计,建构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订(常规检评、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培养制度等),同时尽快建立完善新的教研制度。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以汇总、评估。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定期展示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重要前提。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成课题进行研究。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一是要创建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6、学习汇报制度。凡外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专题演讲,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四、科学实施,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周写1篇教学反思笔记,每月进行1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1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或教学故事),学校要有真实的检评纪录。2、同伴互助。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1)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教师、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跟组领导有检查纪录。学校要围绕课改、中考等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各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课改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不少于1节,听评课不少于20节。(3)帮助。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举行大型辅导、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对新教师指导、帮扶。各学校都要建立教师结队帮扶档案,学校要有督查记录。3、专家引领。学校要聘请名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具体指导,或定期组织观看专家录像,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学期每学科不少于2次,1次是教育理论辅导,1次是学科教学指导。五、强化措施,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深入扎实开展1、强化领导参与,推动校本教研的稳步进行。校委会成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根据个人特长,分配到各个教研组,协助教研组长进行教研活动。学校教导处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要周密科学的规划组织好校本教研的实施。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学校要选配得力的教研组长,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带动、服务作用。2、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造条件,包括办公条件、学习条件、研究条件、生活条件等,为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研究的时间、空间提供全面支持。3、调整教研思路,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大力进行校内教研的同时;一方面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活动、学习研讨会、外出听课等;另一方面将聘请专业人士、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并发挥远程教育网的作用,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相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4、资料整理与汇总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中的相关资料,教务处交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本方案试行)2006年11月6日星期一加信中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2006-11-6加信中学学生学业评价方案(试行)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哈尔滨市中小学学业评价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评价方案。一、评价的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二、评价的目的检验与考察学生的学及其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革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中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三、评价的原则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对初中学生的学业评价,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学业状况形成过程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其次要对学生学业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终结性评价进行。其中终结性评价又主要通过展示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进行。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