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审美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但各种艺术又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各种艺术生产时所凭借的“艺术符号”的不同,人们将艺术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1、造型艺术(雕塑、绘画)以线条、色彩、体积为符号,塑造人们可以直接触摸到的艺术形象。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以音响、节奏、旋律和人体动作为符号,塑造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或视觉的艺术形象。3、语言艺术(文学)以语言为符号来塑造艺术形象。4、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将各种符号综合地加以运用来塑造形象。此外还有建筑艺术、工艺、环境艺术等等。艺术的分类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如音乐电视、摄影小说、电视散文。二、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一直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义被视为文学中的主导因素,而语言的地位是次要的。即意义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意义,先有意义而后有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要求什么样的语言与之相适应。进入20世纪,西方文学界从现代语言观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创造出来。1、西方文学界对语言的认识从索绪尔到维特根斯坦直到当代文学理论,20世纪的“语言学革命”的特征即在于承认,意义不仅是某种以语言“表达”或“反映”的东西;意义其实是被语言创造出来的。我们并不是先有意义或经验,然后再着手为之穿上语词;我们能够拥有意义和经验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语言以容纳经验……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完整的社会生活。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工具。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前人生活经验和心理的储蓄。比如词语,不仅是事物的指称代码,也包含了一定的文化信息。语言甚至影响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例一:屋里的烧锅的贱内糟糠(太太、夫人、妻子、家属)例二: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你见过大海你想像过大海你想像过你见过大海大海也许你还喜欢大海你想像过大海顶多是这样然后见到它你见过大海就是这样你也想像过大海你见过了大海你不情愿并想像过它让海水给淹死可你不是就是这样一个水手人人都是这样就是这样你见过大海韩东作品比较讨论:怎样理解这首诗?读这首诗的感受:不过如此。1、关键词:“你”以对话代替过去的独白和抒情。“见”/“想像”以亲历拆解文化想像。2、口语化与理想的语言相对。3、句式重复强化不过如此。主旨:通过对大海形象的消解,反省传统话语中那些崇高、神圣和伟大的东西。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我们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我们,不是人们在支配语言,而是语言在支配、主宰人。要认清语言的本质,要警惕语言的陷阱。邓小平:实事求是胡锦涛:求真务实朱镕基:不做假帐你见过大学吗/你想像过大学吗?2、中国文学界对语言的认识中国古代语言观:①认为语言是外在客观世界之“道”的存在方式。《周易·系辞上》指出:“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②认为语言是人内在心灵的具体存在方式。西汉·扬雄《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中国现代语言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主流立场认为,语言在文学中具有一种重要的或根本的地位,是体现文学现代性的关键环节。20世纪30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语言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工具论较为盛行。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将语言视为文学的“第一”地位。结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文学中是作为一种“直接现实”而存在的东西,它构成了文学的客观和基本的存在方式。简言之,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三、语言艺术的特点1、形象的间接性其他艺术的形象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而文学形象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以语言为中介,诉诸人的想象和联想,在人脑中构建起文学形象,即意中之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提问:为什么优秀演员扮演名著中的人物不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同?例一:林黛玉例二: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局限性:不懂得语言,无法独立欣赏文学作品;文学素养不高,想象力贫乏的人很难领会文学形象的生动美妙。例如:《离骚》、作品翻译优越性: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心理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去丰富补充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莫大的精神享受。例如:《桂林山水歌》、《荷塘月色》2、易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语言与其他艺术所使用的材料(色彩、线条、音响、体积等)相比,最为自由和灵活,受限制最小,它能直接表现任何生活现象,世间的事物和想象中东西,均可用语言加以表达。因此,文学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广阔的自由。3、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情感,表现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以语言为材料表现人的情感、心理和思想便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一方面,文学可以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以形象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或不可言说的情绪、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例一:“愁”另一方面,文学可利用语言直接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描写心理状态,传达那些只能用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细腻的思想情感。例一:史铁生《病隙琐记》例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讨论:文学会消亡吗?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图像艺术的崛起,文学不可避免地会走边缘化,语言艺术的霸主地位将一去不返。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存在的家,语言直抵人心,语言艺术不会消亡。语言艺术的内视性有着图像艺术无可取代的长处。以影视为主的图像艺术往往要以剧本(语言艺术)为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再见《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例一:“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例一:史铁生《病隙碎笔》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体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嫣然一笑,迷阳城,惑下蔡,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梅兰芳生活照梅兰芳剧照王文娟剧照:越剧《红楼梦》陈晓旭剧照:电视剧《红楼梦》今昔“林妹妹”四个“林妹妹”:梅兰芳、王文娟、陈晓旭、陶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