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点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4古代史关注:秦汉唐、宋朝、明清。知识:科技史、中央集权、儒家、法家、道家。古代史阶段特征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前8世纪)总体:国家产生并一步发展;奴隶社会产生并达到鼎盛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总体:社会变革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破坏;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裂走向统一;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各国变法图强,竞相改革成为时代潮流;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并登上历史舞台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采用个体农耕方式;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思想出现文化: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兴起、发展;百家争鸣民族:民族融合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政治:封建制度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巩固,大一统局面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由“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更加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家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4、民族:对匈奴有战(如汉武帝北击匈奴)有和(如西汉的和亲),总体各民族联系加强5、对外:张骞通西域(这点也属于民族关系)、丝绸之路形成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特征(220—589年,即3世纪到6世纪):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特征:国家分裂、政权分立、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汇聚、北魏孝文帝改革(西晋统一了全国,但时间很短)五、隋唐时期(581——916年,即6世纪到10世纪)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繁荣;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制度创新,开创并逐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2、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3、民族:隋炀帝派人去流求(今台湾);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对外:唐朝时,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水陆并进,政府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一方面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推动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2/14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唐朝高度的文明对人类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5、思想文化: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如遣唐使来华,对日本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圈”的源流。六、辽宋夏金元时期(916—1368年)(10—14世纪)政治:政权并立,战争不断,有战有和,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海外贸易发达,交通方面以海路(水路)为主。民族: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但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社会生活:生活丰富多彩,市农工商地位提高。注:宋朝: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宋朝经济发达,表现有:农业:秧马(新工具)、占城稻(新品种)手工业:煤的开采世界第一、冶铁、瓷之国商业:大量集市、城镇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里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增加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城市北宋都城汴京:市和坊不再分开;贸易时间不受限制。宋朝商业发达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经济繁荣;政府比较重视商业发展。设立边境贸易场所:榷场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有蕃坊、蕃市、蕃学;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海外贸易范围广泛;海路发达(原因:北方战乱,被少数民族控制;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的应用;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宋朝经济发达原因:重文轻武;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妥协换来了和平环境七、明清阶段特征(1368—1840年)(14—19世纪中期)总体: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封建社会衰落。1、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加强(英、美、法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通过法律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2、经济:(1)封建经济发展、繁荣(2)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以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儒家思想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加强君主专制(兴起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同时宣扬民主、自由、平等)4、科技:传统科技多为总结性著作,承古萌新,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没有什么发展(出现近代自然科学,如英国的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5、对外:闭关锁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殖民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中国由于上述原因,丧失了一工机会。统一的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有:秦朝、西晋、隋朝、元朝(少数民族蒙古族)从秦朝到清朝,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产生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消失。中央集权,产生中央和地方矛盾,演变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秦朝:丞相隋唐:三省六部制3/14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立锦衣卫、廷杖制度;明成祖设立东厂。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最初为处理军事事务而设立,办事效率较高,但没有实权,不是决策机构。1911年,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最后取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原因:小农经济;韩非子法家思想;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大河流域。评价: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封建经济,繁荣文化,粉碎叛乱、抵抗外来侵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利于发扬民主,容易造成百姓的愚昧、贫困。中国古代科技史一、元朝大运河联系知识点:元朝知识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重心在南方影响: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运输注意:运河在大都、山东,归中央机构中书省管辖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比较比较隋朝、元朝大运河图,元朝大运河河道的变化表现在运河的迄止点相同,运河所起的作用相同,南北航程的路线缩短,运河的中心不再是洛阳。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变化、特点、领先和衰落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经济,也就是自然经济基础上,这既是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原因,也是其后期逐步走向衰落原因。地位变化:世界领先,宋元时期达到高峰,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特点从内容看: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使用看: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领先原因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政府重视、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科学家个人的努力衰落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少动力(经济形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政府政策)以儒学为主的科举制、思想文化专制,使科技方面缺乏人才(思想文化)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社会制度)传统科技重视实用、经验,忽视理论研究,实验(自身缺陷)西方近代科学兴起(中外对比下的衰落)三、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特点:交流传播片断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4/14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发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四、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在1933年将“四大发明”写进教科书?现实因素: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把四大发明之说引进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心。客观史实:基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客观史实。五、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封建国家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长城、大运河、大型水利工程、北京故宫)发达既是国家“大一统”的产物,大一统局面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又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加强了皇权。封建大一统国家条件下,注重儒家思想,强调文人修养,注重为巩固政权服务,加上自身缺陷,所以无法向近代科技转型。古代科技史注意要点:古代科技和政治特点、朝代特点、政治制度、国家政策联系古代科技和经济联系;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联系古代科技和民族交流、中外交流联系古代科技和中国现代史科技古代科技和牛顿、达尔文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联系古代科技和时代特征联系科技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关系联系政治常用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皇权至上;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级森严;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历代以儒治国(从西汉到清朝);儒法并重;儒家思想具有先进性,许多少数民族积极学习儒家思想,如鲜卑、蒙古、满族等儒家是中华文明精神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今规范社会秩序、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影响深远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曾采用道家思想治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总体趋势:由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不断加强法家思想:韩非子、商鞅是典型代表思想主张:改革、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不要因循守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除外。其本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封建统治。但对于规范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5/14【认识】1、国家统一是思想统一的前提条件2、思想专制(如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专制的结果一方面加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不利于学术和思想的自由发展,钳制了思想。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表现为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阻碍了社会发展,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的是由学术自由到思想专制不断加强3、历代以儒治国,儒法并用。4、西汉初年、唐朝时期轻徭薄赋,休养生息都体现了道家思想。5、确立统治思想因素: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6、对待传统文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批判继承与创新中国近代史概论【1840—1949年】一、社会性质:半殖半封;(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胜利,但半殖半封社会性质不变)革命任务:反帝反封;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资产阶级领导典型事件: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领导阶级不同是最大区别)新民革命包括的事件: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标志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标志是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新旧民主革命,两者所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相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工业(经济)、教育、交通、国防等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维新变法近代化含义: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走向科学、理性;生活习俗、教育等西方化。二、大事年表1840—1949中国近代时期1912—1949民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192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