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张莉刘云蕊戚迪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5期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艾米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家庭、社会、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导致这种悲剧命运的原因。关键词:艾米丽;悲剧命运;原因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90-01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南方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很多小说来描写美国南部的风土人情,这些小说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社会变迁时期南方贵族的衰落,新兴资本主义与旧势力之间的摩擦,以及新旧价值观的矛盾。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表于1930年,讲述了南方没落贵族格里尔逊家族中艾米丽小姐一生的悲剧经历。这篇文章,格调灰暗,结尾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对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感到震惊,同时也不禁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人生悲剧?二、导致艾米丽人生悲剧的原因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发生绝不是偶然性的,这其中包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接下来本文将从家庭、社会和个人三方面来分析。(一)家庭原因——父权制的压迫在父权制社会,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她们只能服从父权。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艾米丽的父亲对她一生的影响。对于艾米丽和父亲的关系,镇上人心中有这样的一幅画:“长久以来,我们把这家人一直看做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身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艾米丽“身段苗条、身着白衣”表明了她的柔弱和纯洁。站在父亲背后说明她一直受父亲的保护和制约。而她的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体现了他的地位,他是家里不可动摇的权威。“背对艾米丽”表明他并不关心艾米丽本人的意愿,用自己的方式决定女儿的命运。“手执一根马鞭”仿佛准备随时赶走那些接近他女儿的人,于是艾米丽在父亲的这种“保护”下失去了龙源期刊网与人交往的机会。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艾米丽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这也为她以后的人性扭曲埋下了伏笔。(二)社会原因——南方旧传统道德观的牺牲品从社会层面来看,艾米莉的人生悲剧是南方贵族旧文化传统和道德观的牺牲品,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遭受了巨大的折磨,最终走向毁灭。艾米丽生活于南北战争结束不久的美国南方。一方面,南方人已经意识到战争前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南方人又为了留住昔日的美好回忆,竭尽全力去维护南方的旧价值观和传统风俗习惯并小心呵护那些曾经十分显赫的没落贵族的子弟。艾米丽就是这些子弟的代表。在杰弗逊镇镇民的眼中,艾米丽是旧南方的象征,是南方贵族的“纪念碑”,代表着传统和责任。但是,杰弗逊镇的人只把她视为一尊“神像”,可以供养和观瞻但绝不能交流。不管她愿不愿意,从她一出生,“格里尔逊”就是人们评判她的标签,她活在一个沉重的枷锁之中。“神像”的特殊地位使她长期处于言语和行动的自我抑制状态: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更没有人设身处地为她考虑。艾米莉的一切未实现的愿望慢慢转化成了痛苦和悲伤,孤单和寂寞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独自承受。(三)个人原因——孤僻、固执、扭曲的性格所致不可否认,除了社会和他人的因素之外,艾米丽的悲剧也应该从其自身探究原因。在福克纳的笔下,艾米丽不是柔弱的女子,而是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她无视客观情况而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被否定就采取强硬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殊不知却于事无补,带来的只有悲剧。艾米丽拒绝与外界接触,不与他人沟通,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房子里度过。她被父亲关在家里,禁止自由恋爱,任何欲求都会被认为是堕落或腐化。当艾米丽终于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那些守旧的老人们却为“可怜的艾米丽”叹息。艾米丽一方面深受心理折磨,但另一方面却不顾一切的去付出。最后到了无法挽回的境地,她仍然固执地坚持自我。艾米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荣耀、真爱,杀死了荷默并把尸体留在身边。她选择了荒谬、极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激情和渴望,最后只能一步步地走向毁灭。三、结论福克纳极为关注美国南方女性的命运,刻画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形象。艾米丽便是这众多女性形象之一,她是南方传统道德观和强大父权制的牺牲品。艾米丽的人生悲剧不仅有来自家庭、社会的原因,而且她自身的那种古怪、固执、扭曲的性格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不可忽略的因素。通过塑造爱米莉这一悲惨的南方淑女形象,福克纳赋予哥特式风格小说以丰富的社会内涵,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陶洁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