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牌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3李清照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作品(1084-1155)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诗作。这是一首闺情词。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红藕香残玉簟秋《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是以点代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到了衬托作用。同时,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来到,那么“玉簟秋”就是作者的直观感受(触觉)了,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中哪些意象指向离别相思?西楼月锦书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倒装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这句与前边哪两句相呼应?如何理解这句的深层意蕴?•花落水流:借景抒情––韶光易逝,年华逝去,青春难再。体现词人的愁绪。•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照应。•流水落花不解人情,两个“自”更增愁绪。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6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词的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借景抒情,词的下片以直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相思离愁。此词特点特点:1、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2、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3、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两词,两篇中都写“愁”绪,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词,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小结:《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