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2篇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第22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第一部分:出使缘由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jū)使于秦。1.词语解释(1)唐雎不辱使命辱:辱没、辜负(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使【F】:(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4)安陵君其许寡人其:(5)大王加惠加惠:(6)秦王不说说:2.句子翻译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派遣交换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给予恩惠通“悦”,高兴、愉快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儿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3.文意理解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RJ课后习题)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他已经消灭了韩国、魏国,对于小小的安陵,企图不费一枪一弹,以“换”为名,达到强取豪夺的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第二部分:唐雎与秦王的正面斗争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词语解释(1)故不错意也错:(2)请广于君广:(3)岂直五百里哉直:(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5)以头抢地耳抢:(6)仓鹰击于殿上仓:(7)休祲降于天休:祲:通“措”,置扩充只,仅仅平民撞通“苍”,青色吉祥不祥2.句子翻译(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3.句子朗读节奏(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4.文意理解(1)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三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2)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原因: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第三部分: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词语解释(1)秦王色挠挠:(2)长跪而谢之曰谢:(3)寡人谕矣谕:2.句子翻译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屈服道歉明白,懂得全文梳理【全文中心】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人物形象】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文意理解1.有人说:“根据史实,秦王能统一六国,成就大业,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文章,发表你的见解。示例:我认为秦王不是英雄。因为他先以“天子之怒”恫吓,后又“色挠”,说明他是一个骄横狂暴、外强中干的人。或:我认为秦王是个英雄。秦王面对敢于拼命的唐雎“长跪而谢”,并称赞唐雎,说明他是一个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的人。一、(’16预测)文言文阅读。(14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第三、四段【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金题演练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1.下列句中标色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B.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C.亲尝教以兵兵:兵器D.许由无天下之累累:牵累【解析】C项中“兵”的意思是“兵法”。C2.下列各组句子中变色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处处志之B.休祲降于天贤于材人远矣C.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而山不加增D.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蒙辞以军中多务【解析】A项中两个“之”,前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是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B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表动作发生的处所,是“从”的意思,后者表比较,是“比”的意思。C项中两“而”都是连词,前者表修饰,不译,后者表转折,译为“但是”。D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表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答案】D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4.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4分)【解析】作答此题,联系甲文,通过唐雎的语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动作“挺剑而起”可知其劝谏的方式是“针锋相对,直言相谏”;再看乙文,郑同以一个拿着众多宝贝的人为喻来告诫赵王应该讲求用兵的策略。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劝谏方式。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