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损检测机构审查中发现的常见问题探讨夏福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检验师主要内容一、资源条件方面:(一)常见问题(二)问题综述及措施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一)常见问题(二)问题综述及措施三、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一)常见问题(二)问题综述及措施四、检测工作质量方面(一)常见问题(二)问题综述及措施五、具体检测质量管理的要求的举例六、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要求一、资源条件方面:(一)常见问题1、xxx无损检测资格证未注册;2、未提供XXX的工程师职称证书;3、XXX的NDT资格证书未变更;4、无法提供部分检测人员有效的资格证书原件;5、未能提供公司部分人员的社会保险证明.6、关键岗位人员任命文件缺少岗位代理人;7、部分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过期8、固定办公场所已搬迁至现申请地址,营业执照注册地址未变更;9、固定办公场所土地使用证、或房屋产权证,地址与面积不清楚,租赁的未提供出租方产权证明的复印件;10、场地变更未办理告知备案;11、缺少检测责任过失的赔付能力见证资料;12、缺少磁粉探伤仪自校用4N、118N重力试块各一块。13、缺少1台黑光灯。14、未提供超声检测试块购置发票、付款证明。15、个别设备到期未进行检定(校准);16、未提供年度审计报告17、部分仪器设备没列入设备台帐18、未及时更新特种设备相关规程标准。19、资料档案室内的底片存放不符合要求,缺少专用档案柜。20、未提供机构负责人无损检测资格证书或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培训见证资料。(二)问题综述资源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检测机构对许可条件的要求及评审指南中的规定理解不够,准备不足。要从法人资格、公正性(经营范围)、无损检测人员、机构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设备、场地设施、法规标准、赔付能力八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1、在人员方面要准备如下资料,供评审组现场确认:①所有持证人员的无损检测资格证、注册证书(原件);②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证书(原件)、职称证书(原件);③所有人员的劳动合同(原件)或聘用协议、母公司的派遣证明等;④所有人员交纳的社会保险的凭证(原件);公司交纳社会保险的,交纳社会保险的证明材料;约定聘用人员自行交纳的,约定合同、相关费用已支付和交纳证明的见证资料;内退人员的内退证明;母公司派到子公司工作的人员,由母公司交纳社会保险的证明等;⑤所有人员近三个月的工资发放记录⑥《无损检测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学历、专业、职称、持证项目、聘用起始日期、社保方式等);⑦未持证的机构负责人,提供参加“接受特种设备行业无损检测相关知识培训”40学时的见证材料。检测责任师不得由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兼任。2、在设施设备方面要准备如下资料,供评审组现场确认:设备设施:应当提供检测仪器设备、检测场地与房屋(暗室、评片室、射线曝光室、检测试验室、漏磁检测试验室等场地)、办公场所(办公室、设备库、档案室、图书资料室等)、各类办公设施(计算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等)等的见证材料:①房屋及实验场地a.自主产权的,应当提供房屋产证(原件)、或购置合同(原件)等;b.租赁的,应当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原件),出租方的房屋产权证(复印件);c.调拨的,应当提供调拨方出具的正式调拨的文件等见证材料。②提供《无损检测设备台帐》(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公司内编号、出厂编号、原值等);设备档案,设备标识。③单价原值大于等于1万元的无损检测设备提供:采购发票、付款证明(如汇票存根、支票存根、电汇凭证、承兑汇票等);④入股设备,验资证明;⑤提供审计报告在仪器设备的数量、规格上要满足资源条件的基本要求。做到台帐、采购发票、付款证明与实物一致。3、赔付能力①保险方式,提供购买保险的证明材料(原件),如发票、保险合同等;②专项基金方式,提供建立专项基金的证明材料(原件);③抵押担保方式,提供担保方出具的证明材料(原件)4、企业资质①营业执照企业名称、地址、法人、经营范围;②办公、检验场地的产权证、租赁协议;③上述两项的地址与核准证书的一致性。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面(一)常见问题1、《记录的控制程序》未对检测原始记录的编号规则作出规定。2、《检测报告控制程序》未对检测报告的编号规则作出规定。3、缺少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程序或制度;4、缺少独立工程项目开展检测工作的管理程序或制度。5、缺无损检测责任师的岗位职责;6、文件控制中缺文件使用控制环节的要求7、机构内部质量体系文件宣贯、学习不够,员工的知晓度不高,执行力不够;8、机构管理评审、内审、内部的监督抽查工作未落实到实处;9、未建立检测安全和应急措施的控制程序,10、在《接受监督控制程序》文件中,缺少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等重要信息变更应及时书面告知等内容;11、在《抽样及样品控制程序》文件中,对样品标识及标识方法要求不明确;12、在《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控制程序》文件中,缺少监督组织、监督结果评价等控制要求;13、检测报告的控制程序中,对检测的责任人规定不明确;14、作业指导书中缺少磁粉检测仪器自校规程;16、记录的控制程序中未对底片及相关资料移交做出规定。17、未制订质量目标考核办法;18、未对与政府有关的过程控制作出规定。19、《超声波作业指导书》中缺少承压设备用锻件、钢板检测的相关内容;《磁粉检测作业指导书》中缺少管件、棒件部件检测的相关内容等。20、作业指导书编制人员资格不满足相关要求;(二)、问题综述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学习理解不够,对相关技术标准掌握不足。具体表现如下:⑴、质量方针内涵不高(内涵应言简意赅,不能口号式的顺口流),不能体现机构的创新的思路(即以科技为先导),不能与机构的宗旨(即服务于安全)相适应,不能为机构的质量目标提供科学的框架(即质量目标建立的依据和问题处理的最高准则)。质量目标不能表述机构的近、中期目标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其内容不能完整的描述机构的检测质量目标、服务目标、顾客(含政府)满意度目标、法规标准贯彻执行目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目标、机构组织目标和资源目标。⑵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大多数机构都存在未将质量目标进行展开和分解,未规定组织内每一个相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质量目标,未制定相应的贯彻、落实措施和考核计划。⑶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大多数机构都存在未按技术管理、质量监督和控制、检测安全三个方面进行描述。未明确技术负责人是机构技术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是机构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的最高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是机构安全管理体系的最高负责人。未明确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机构技术、质量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⑷质量职能和职责的管理,有部分机构在表述质量职能和职责时界定不准确,使其混淆。其实,质量职能是对质量管理的任务而言,而职责是对管理者的责任而言。因此,职能可以落实到机构及所属部门及管理者,而职责必须落实到具体管事人。⑸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有不少机构在质量手册中职责规定清楚,而对权限则一带而过,甚至未涉及,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实际上,必须做到职责和权限对等,应有权有责。手册中还存在对某些职责的概念的界定发生混淆,如“审批”是审核和批准两个过程的缩写,也可以将审核批准两个过程合并为一个过程即“审批”,但其内容仍然包含其两个过程的内容。“批准”是指组织内部上级对下级的报告、请示文件的批准,是机构内部文件传递过程中的一个控制程序,不涉外。“签发”是指机构涉外文件、报告传递过程中的一个控制程序。由于对“审批”、“批准”和“签发”的内涵不清楚而造成体系文件中的使用错误。特别是造成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检测责任师的职责和权限相互交叉和矛盾的现象。⑹检测检测设备管理与控制,大多数机构均未制定“检测检测设备自校准控制程序”和各种检测检测设备“自校准检定作业规程”。⑺检测检测过程策划和管理,大多数机构在编制“检测检测过程策划和管理程序”时,均未按特种设备结构特征、结合检测过程特点编写,其过程未规定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及其顺序和相互作用,其针对性、操作性均不强。⑻检测安全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大多数机构均未编制“检测安全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程序”。有的内容不能完整地体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二十七条四个方面规定的相关内容。⑼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管理,大多数机构在编制“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程序”时,其内容均未按《管理体系要求》第三十条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特别是过程监督检查时机、内容、方法、考核标准、检查记录和报告、纠正和处理等细节均无具体规定。⑽接受政府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查,大多数机构在编制“接受政府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查程序”时,均未规定机构检测资格证书(包括员工的个人资格证书)、检测资格范围许可和异地检测向当地监察机构备案和监督检查的责任管理内容,未明确机构在开展对客户服务时,应公开检测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和接受社会监督等内容。(11)大多数检测机构均未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三十五条规定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管理程序”,也未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三十五条规定,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或者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2、要求提供完整的、经正式颁布实施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指导文件、记录表格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层次清晰合理;审批手续齐全有效;各类标识符合要求。提供岗位人员任命文件;提供岗位职责文件。上述内容要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一)常见问题1、未设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检测责任师的代理人;2、未提供外来文件的受控标识和发放、回收记录;3、未向客户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事项。4、检测责任师及其代理人的任命文件中,代理人职责与要求不符合。5、未制订XXXX年度人员培训计划;6、未制订年度检测质量监督计划。7、检测报告签字人(审核、批准),不符合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8、缺少检测过程年度监督考核计划;9、检测工作质量控制及监督考核控制实施不够,未进行设备、人员比对,10、检测业务合同中,法定授权人不明确(多人签字),部分合同无签字;11、部分仪器设备超期未校验;12、缺少用户反馈意见记录;13、报告发放记录填写不规范14.工艺规程、操作指导书的内容不全面,不能正确指导实际探伤工作,原始记录用检测报告代替使用。15、未按公司的《检测资料归档管理制度》的规定,将射线底片放入底片柜(架)存放,编制分类目录并建立台帐;16、质量目标未分解,缺少质量目标考核办法及考核记录;17、未提供XXXX年度数据分析资料;18、缺少安全培训及考核记录。19、超声波探伤仪,XXXX年自校准记录不符合公司《超声波探伤仪校验规程》的规定;20、XXXX年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未对不符合的严重性进行评价,且缺少纠正措施实施记录。21、公司合格供方评价表中的部分内容未填写,如营业执照号、法人代表、注册资金、通讯地址等;22、缺少劳动保护用品发放记录;23、合同评审内容不完整,未对合同的法律性、技术规范标准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评价.24、使用未受控表卡。(二)问题综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学习理解不够,对本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宣传贯彻和执行不到位。具体表现如下:⒈质量会议记录不健全,记录内容不规范,无会议参加人员签到表予以支持。⒉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评审目的混淆,不能正确区分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的方法和内容。评审人员资格和评审素质不高,评审前未接受评审素质培训和教育。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实施无跟踪监督检查记录。⒊内部培训记录不健全,培训实施考核评价记录均无主考人和受培训人签字,无培训计划实施记录和考核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