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分析(毕业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分析作者姓名:所学专业:行政管理准考证号:指导教师:2014年11月内容摘要:我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从管制到救助、从强制到自愿的转变体现了当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借鉴参考国外相关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应用有关政府职能、公平与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等原则和理论,分析现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现行的救助制度具有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物质帮助、维持基本生活、保障基本人权、使其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功能,因而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但救助涉及政府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转变,也影响社会其他成员的观念转变,流浪乞讨人员的行为还对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新政策的执行涉及众多方面的利益。因此,有必要从深层次考虑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蕴含着的城市资源的公平配置与使用、流浪乞讨背后的反贫困等问题。针对现行政策存在的不足,须对救助制度进行完善。政策改进的途径应当是在扩大救助制度社会知晓程度、完善救助制度本身的同时,将救助制度与社会治安制度相衔接,而且与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协调,将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部分来实施。关键词:流浪乞讨管制救助政府职能社会保障目录一、救助制度的理论渊源..............................................5(一)、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51、新制度理论................................................62、詹姆斯·M·布坎南的普遍性原则.............................73、罗尔斯的正义论............................................84、公共选择理论.............................................105、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原则...................................12(二)救助制度的原则...........................................121、尊重生存权原则...........................................122、积极救助原则.............................................133、临时急救原则.............................................13(三)救助制度引发的社会价值观的转变...........................14二、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15(一)建国初期的教养救助措施...................................15(二)建国中期的收容遣送制度...................................161、收客遣送制度的设计目的...................................162、收容遣送制度的实施对象...................................163、收窖遗送制度的实施手段...................................164、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17(三)当代的救助管理制度.......................................181、《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182、《救助管理办法》的内容...................................183、新旧救助管理制度的比较...................................19三、救助制度的缺陷与实施困境.......................................20(一)政策利益相关者分析.......................................211、政府:执法理念、执法方式的转变...........................212、受助人员.................................................223、社会其他成员.............................................24(二)政策环境分析.............................................241、流浪乞讨现象对市容、交通等城市环境的影响.................242、限制乞讨的法理依据.......................................253、城市资源的公平配置与使用.................................264、流浪乞讨背后的反贫困问题.................................27四、国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经验借鉴...........................29(一)英国的经验...............................................29(二)美国的经验...............................................30(三)其他国家的经验...........................................31五、政策改进的途径.................................................31(一)扩大救助制度的公民知晓程度和认同度.......................32(二)政府各部门间的配合.......................................32(三)救助地与流出地政府的信息交流与合作.......................33(四)强调流出地政府的责任.....................................34(五)与社会治安制度的衔接.....................................34(六)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35导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剧增,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乞讨人员涌进城市,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城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3年,自“孙志刚”事件发生以后,国务院颁发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旧的《收容遣送颁发》废止,这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展开了新的一页,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原则。在各大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严重干扰着城市风貌和秩序,这已引起各界的重视,近年来,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新的救助和管理政策,都取得新的成就。但由于人口众多,设计范围广,救助资金缺乏,制度不够完善,从而无法彻底的解决流浪乞讨问题。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剧增反应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经济、素质、技能、教育水平等差距较大,只有深入根源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否则,这不仅影响到全民素质的提高,还会影响到我国的人口质量和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因而,我们要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热暖的救助和管理力度,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新的救助和管理途径,出台新的解决方案,突破新的一面。一、救助制度的理论渊源(一)、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及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掌握的资金、实物、服务手段,向因各种原困陷入堆存危机的札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帮助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社会救助是现代围家和社会应尽的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是每位公民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比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北和国公民证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都有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表明,任何公民,只要是没有或缺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国家和社会都有义务对他们实施社会救助。同时,社会救助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社会救助也有其严格的制度和程序规范,需要有一套体系健全的专门管理机构,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才.使救助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上。这样一个制度显然直接、间接地涉及了诸多方面,但该制度的必要性在理论上是有充分依据的。1、新制度理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首先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在当前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这部分是首当其冲需要加强的内容。政府的职能通常是:(a)保护公民的各项自由;(b)生产共事品;(c)再分配产权。”1政府通过征税管理和筹措各种物质资源,米偿付履行这些职能需要投入的代理成本。柯武刚、史漫飞论述了政府具有保护性职能、生产性职能、提供获取公共物品的机会、改革社会化生产、对产权的再分配等几项职能。为了保持和平并维护自由,政府需要履行保护性职能,以防止一些公民受另一些公民的强制。同时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对起始机会、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对保护性职能进行增补。而要履行好保护性职能,必须建立和实施一套规则(制度),它同等地适用于所有公民(法治),并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各种规则。柯武刚、史漫飞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internalinstitutions)和“外在制度”(externalinstitutions)。内在制度是社会通过渐进的反馈和调整自发演化过来的,而外在制度是人为设计而产生的,“它们被清晰地制在法规和条例之中,要由一个诸如政府那样的、高踞于社会之上的权威机构来正式执行”,并“最终要靠强制性法律手段来执行”。2内住制度包括出于自利动机而自动服从的“习惯”;通过习惯、教育和经验习得并存正常情况下自发服从的“内化规则”;互相非正式地监督遵守的“习俗和礼貌”;以及虽然足出自经验、但是以正规方式发挥作用并被强制执行的“正式化内在规则”。外在制度根据内容和目标,可以分为“外在行为规则”,用类似内在规则的方式约束公民;“具有特殊目的的指令”,指示公共主体或民间主体造成预定的结果;“程序性规则或元规则”,指示各类政府主体如何行事和应做什么。集体性、政治性的外在制度更易于被认识,从而节约人们的信息成本;可以用合法的惩罚执行判决,并令人满意;有利于解决“囚徒困境”和“公地悲剧”;更有利于排除歧视和排外,保障公正、开放的市场机会。流浪乞讨救助制度可以理解为政府为履行社会1[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绘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57页。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级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6页。保障职能而设计确立的“外在制度”,它明确指出政府应当具备的行为规范,运用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予以社会调剂,保护弱者利益;任何其他制度变迁行动集团在这方面均不能替代政府的作用。2、詹姆斯·M·布坎南的普遍性原则流浪乞讨救助制度也符合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的普遍性(generality)原则。按照布坎南教授的观点,现代政治并非“原则政治”(politicsbyprinciple),而是“利益政治(politicsbyinterest),因为它是“以明显具有歧视性的形式对待(奖励或惩罚)公民中某种特定群体,或以某种精英论——基于预选假定某类人在有关对于我们所有人真正有益的事情方面有高人一筹的智慧,而将公民划分成该受奖赏和不该受奖赏之类”。3政治的恰当原则是一般性(generalizatio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