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要点精解哲学基本概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即谁是本源谁是派生的问题�二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或根本依据。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凡是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意识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或表现的�就是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也是认识论方面�则是划分哲学史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凡是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反映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是全部哲学最高最重要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的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性和灵魂。物质概念是一切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2�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位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位的�2、肯定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发展的科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为事物的运动是自己运动�主要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引起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认识和实践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2即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青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有感知和思维能力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对象物。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表面性、具体性、直接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是深刻性、抽象性和间接性�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民族感情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二者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是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特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是其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所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所谓商品的价值�其性质或内容是生产商品的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劳动二重性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抽掉或撇开特殊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在于�第一�货币是固定充当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货币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或称购买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3值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物价普遍下降�引起货币价值含量上升的现象。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市场竞争是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价值规律在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和分化作用。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工作日绝对延长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采取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前者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后者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引起一系列变化和影响�体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资本积累促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所谓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把资本积累所提供的新资本同原来的资本合并起来�增大资本总额。所谓资本集中是指资本之间吞并或合并成更大的资本。2、资本积累促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3、资本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投资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阵出发点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叫资本循环。从货币资本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体现购、产、销的三统一。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是以货币为内容的货币资本形式�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内容的生产资本形式�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是以商品为内容的商品资本形式。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产业资本只有既保持并存性�又保持继起性�才能正常循环。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的周转时间由两部分构成�即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4资本周转速度受生产资本的构成和资本周转时间的影响。第一�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的构成中�固定资本是购买劳动资料的资本�其所占的比重大�由周转慢�流动资本包括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两部分�其所占的比重大�第二�资本周转时间影响周转速度。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与周转速度成反比。社会资本是指一个社会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众多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用来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个基本原理是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用符号Ⅰ表示)�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类�用符号Ⅱ表示�。把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概括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Ⅰ�V+M��ⅡC�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两大部类协调地都要积累和扩大�既要追加生产资料�又要追加消费资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生产的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本来是可变资本带来的�但资本家却将其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业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来源是生产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利息是市场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资本主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寺所有权而从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就是指同土寺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土地好坏的差别、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而农业中存在资本主义地经营的垄断�使农业中超额利润固定化则是其产生的原因。绝对地租就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科学社会主义界定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及其相互关系。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方式�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新历史条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新论断�并在实践上领导俄国人民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