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_6园林病害防治_常见的叶部病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章常见园林病害的防治•第一节叶部病害•概说•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毛毡病、叶畸形、变色等。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病落叶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2.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3.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4.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5.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1、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2、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一、灰霉病类•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的最常见真菌病害。•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灰葡萄孢霉(Botrytiscinerea)是最重要的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几乎能侵染每一种草本观赏植物。仙客来灰霉病1、症状特点:水渍状病斑、病部的灰色霉层。2、病原:灰色葡萄霉3、发病规律:病组织、病株残体上越冬。风雨传播。直接或伤口侵入。温度20度、相对湿度90%有利于发病。一年中有二次发病高峰。辣椒灰霉病雏菊灰霉病的病花灰霉病类的防治措施•(1)控制温室湿度。•(2)清除侵染来源。•(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园艺操作。•(4)药剂防治:•于生长季节喷药保护。•在温室大棚内使用烟剂和粉尘剂,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二、白粉病类•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等类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茶、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植物都有白粉病。•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是,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紫玉兰白粉病紫玉兰白粉病金盏菊白粉病大叶黄杨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1、症状特点: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2、病原:•二孢白粉菌•3、发病规律:•以闭囊壳在病枝残体上越冬。•气流和水流传播,直接侵入。•15~2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害发生受到抑制。•病害的发生一年中有两个高峰,苗期发病盛期为11~12月,成株发病盛期为3~4月。1、症状2、闭囊壳3、子囊及子囊孢子瓜叶菊白粉病月季白粉病1、症状特点:发病部位覆盖有一层白色粉层。2、病原:蔷薇单囊壳菌3、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但一般情况下不产生闭囊壳。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侵染幼嫩部位,产生粉孢子。露地栽培月季以春季5~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发病较多,温室栽培可整年发生。1、症状图2、白粉菌粉孢子月季白粉病白色霉层白粉病的防治措施•(1)秋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来源。•(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性。•(3)喷药防治。•生长季节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15%绿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进行喷雾;•在温室内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50克,也可在夜间用电炉加热硫磺粉(温度控制在15~30℃)进行熏蒸,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三、锈病类•锈病是园林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全国有80余种园林植物锈病。•园林植物受害后常造成提早落叶、花果畸形,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的观赏性。•园林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柄锈属(Puccinia)、单胞锈属(Uromyces)、多胞锈属(Phraymidium)、胶锈属(Gymnosoporagium)、柱锈属(Cronartium)等。玫瑰锈病•1、症状特点:•发病部位形成黄色粉状物。•2、病原:•国内已知有3种均为多胞菌属•3、发病规律:•单主寄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组织内或以冬孢子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担孢子,侵入植株幼嫩组织。在嫩芽、嫩叶上产生橙黄色粉状的锈孢子。•在叶背产生橙黄色的夏孢子,经风雨传播后,由气孔侵入进行第一次侵染,有多次再侵染。•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1℃。一年中以6~7月发病比较重,秋季有一次发病小高峰。1、症状图2、冬孢子堆玫瑰锈病海棠锈病1、症状特点:海棠的叶片背面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2、病原:主要有2种: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海棠的嫩叶、叶柄、嫩枝、果实上,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约3周后在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新梢越冬。没有再侵染。该病菌需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故海棠与桧柏类针叶树混栽发病就重。桧柏海棠锈病吸水膨胀的冬孢子角干燥状态的冬孢子角海棠锈病1、桧柏上的菌瘿2、冬孢子萌发3、海棠叶上的症状4、性孢子器5、锈孢子器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桧柏-海棠锈病锈病类的防治措施•(1)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是防止转主寄生的锈病发生的重要措施。•(2)清除侵染来源。•(3)化学防治。•在休眠期喷洒3ºBe的石硫合剂可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4)生物防治。四、煤污病类•煤污病是园林植物上的常见病害。•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是煤污病的典型特征。•由于叶面布满了黑色“煤烟层”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既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又影响的植物的观赏效果。花木煤污病•1.分布与为害:•煤污病在南方各省份的花木上普遍发生,常见的寄主有:山茶、米兰、扶桑、木本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阴绣球、牡丹、蔷薇、夹竹桃、木槿、桂花、玉兰、紫背桂、含笑、紫薇、苏铁、金桔、橡皮树等。•发病部位的黑色“煤烟层”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影响观赏效果。2.症状•病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也能为害嫩枝和花器。•病菌的种类不同引起的花木煤污病的病状也略有差异,但黑色“煤烟层”是各种花木煤污病的典型特征。山茶煤污病紫薇煤污病病原•引起花木煤污病的病原菌种类有多种。•常见的病菌其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小煤炱菌目、小煤炱菌属的小煤炱菌(Meliolasp.)和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煤炱菌属的煤炱菌(Capnodiumsp.),其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烟霉属的散播霉菌(FumagovagansPers)。•煤污病病原菌常见的是无性阶段,其菌丝匍匐于叶面,分生孢子梗暗色,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有纵横隔膜作砖状分隔,暗褐色,常形成孢子链。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叶片及枝条表面有植物的渗出物、蚜虫的蜜露、介壳虫的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就可萌发并在其上生长发育。•菌丝和分生孢子可由气流、蚜虫、介壳虫等传播,进行再次侵染。病菌以昆虫的分泌物或植物的渗出物为营养,或以吸器直接从植物表皮细胞中吸取营养。•病害的严重程度与温、湿度、立地条件及蚜虫、介壳虫的关系密切。•温度适宜、湿度大,发病重;花木栽植过密,环境阴湿,发病重;蚜虫、介壳虫为害重时,发病重。•在露天栽培的情况下,一年中煤污病的发生有二次高峰,3~6月和9~12月。•温室栽培的花木,煤污病可整年发生。煤污病的防治措施•煤污病的防治以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的为害为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1)加强管理,营造不利于煤污病发生的环境条件。注意花木栽植的密度防止过密;适时修剪、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林内湿度。•(2)药剂防治。喷施杀虫剂防治蚜虫、介壳虫的为害(详见蚜虫、介壳虫的防治);在植物休眠季节喷施3~5ºBe的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在发病季节喷施0.3ºBe的石硫合剂,有杀虫治病的效果。五、叶斑病类•叶斑病是叶片因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种类型斑点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这类病害的后期往往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片的提早脱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链格孢(AlternariaNees)广玉兰灰斑病桂花灰斑病银杏叶枯病尾孢属(CercosporaFres.)大叶黄杨叶斑病水杉赤枯病丁香褐斑病金丝桃褐斑病叶点霉(PhyllostictaPers.)枸骨叶斑病白玉兰叶斑病紫藤叶斑病黄馨叶斑病珊瑚叶斑病三角枫叶枯病紫玉兰叶斑病桂花叶枯病假尾孢(PseudocecosporaSpeg.)浙江紫薇穿孔病核果类穿孔病南天竹红斑病石榴角斑病紫荆角斑病杜鹃拟盘多毛孢褐斑病杜鹃色二孢红斑病女贞棒孢属叶斑病女贞棒孢属叶斑病盘多毛孢(Pestalotia)罗汉松盘多毛孢叶枯病山茶盘多毛孢褐斑病樟树黄化病三角枫藻斑病牡丹褐斑病椴树毛毡病1、症状2、叶背毛毡状物3、瘿螨紫荆角斑病阔叶树轮斑病水仙花大褐斑病山茶藻斑病1、症状2、游动孢子和孢子囊月季黑斑病•1.分布与为害月季黑斑病是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月季栽培地区均有发生。月季感病后,叶片枯黄、早落,导致月季第二次发叶,严重影响月季的生长,降低切花产量,影响观赏效果。该病也能为害玫瑰、黄刺梅、金樱子等蔷薇属的多种植物。图5-25月季黑斑病1、被害叶片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2.症状•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在叶片上,发病初期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近圆形、不规则形的黑紫色病斑,病斑边缘呈放射状,这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病斑中央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组织变黄,在有些月季品种上黄色组织与病斑之间有绿色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绿岛”。•嫩梢、叶柄上的病斑初为紫褐色的长椭圆形斑,后变为黑色,病斑稍隆起。花蕾上的病斑多为紫褐色的椭圆形斑。月季黑斑病1、被害叶片2、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3.病原•病原菌为蔷薇放线孢菌[Actinonemarosae(Lib.)Fr.],属半知菌亚门、腔孢菌纲、黑盘孢目、放线孢属。分生孢子盘生于角质层下,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无色,双胞,分隔处略缢缩,二个细胞大小不等,直或略弯曲;分生孢子梗很短,无色。4.发病规律•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潜育期7~10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该病在长江流域一带一年中有5~6月和8~9月两个发病高峰。在丽水4月中旬发病,6月霉雨季节和9月秋雨连绵时发病严重。•雨水是该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露水重则发病严重。老叶较抗病,展开6~14天的新叶最感病。月季的不同品种之间其抗病生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浅黄色的品种易感病。大叶黄杨褐斑病•1.分布与为害浙江各地的公园、绿化小区发生普遍。褐斑病常引起大叶黄杨大量落叶,也常引起扦插苗的死亡。2.症状•病菌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后变为褐色,并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最后病斑变成灰褐色或灰白色,有轮纹,边缘色深,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的小霉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大叶黄杨褐斑病1、症状图2、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3.病原•病原菌为坏损尾孢霉(Cercosporades

1 / 1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