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挑战摘要: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两岸关系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量,未来两岸关系所涉及的议题将更为复杂与艰难,“只易不难、只经不政”的单纯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两岸的决策当局都要投入更大心力,来迎面破解政治难度更高的协商议题。关键词: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现状;挑战和平与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主题。自从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随着海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军事上对抗、政治上对峙、人员彼此隔离走向了军事上停止对抗、政治上局部对话、文化交流和人员逐步往来的互动过程。经过客观综合分析我们会看到:在未来几年台海问题的确降温,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越来越多。但同时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且很严峻,两岸统一仍任重道远。一、两岸关系的现状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1、两岸交流飞速发展。蒋经国晚年推行“政治革新”。在其影响下,1987年7月,台湾解除实施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逐步放宽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限制,随后又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开放两岸经贸往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岸交往进一步加强,不仅交流领域扩大到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而且双方的交流也从民间交流,发展到海峡两岸官方机构间一定范围内的协商和谈判。1991年2月,台湾当局公布所谓“国家统一纲领”,表达赞成“开放两岸直接三通”、“推动两岸高层人士互访”的观点。祖国大陆也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交往的措施。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由此,“一个中国原则”被确定为解决两岸关系的道德底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也成为中国政府处理对台事务的基本准则。2008年12月15日,在台湾基隆港举行两岸海运直航首航仪式。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三通”梦想基本实现,两岸关系“更上一层楼”,将迎来一个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在新形势下,两岸同胞对改善两岸发展、促进交流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加充满信心。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在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指导下,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基本精神,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两岸协商,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大力推动惠台政策,切实造福两岸同胞。一年来,两岸关系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稳步调迈进,呈现“两岸交流全面化、发展步调平稳化、两岸合作制度化、两岸互利协调化”等特征。一是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两岸双方坚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立场。马英九自2008年5月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抛弃李登辉、陈水扁“台独”分裂路线,认同“九二共识”,强调“两岸是非国与国关系”、“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为两岸累积政治互信奠定了基础。二是两岸经济关系步入制度化轨道。2010年6月29日两岸签署ECFA,标志着两岸在经济关系正常化、经济合作制度化上迈出历史性步伐,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两岸还在下半年稳步推进ECFA的后续协商、落实工作,商签包括投资保障协议等在内的“四大协议”,为ECFA1月16日正式生效,6月29日ECFA签署,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出现新的突破。一方面,台湾银行在大陆的办事处纷纷申请设立分行,并正式开业。另一方面,大陆金融机构首次入岛。9月以来,台湾“金管会”先后批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在台设立办事处。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1月到11月海峡两岸贸易额达1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39.7%;其中,大陆对台出口为2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7.1%;自台进口105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预计今年两岸贸易总额将达1500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将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自台进口将突破1000亿美元,标志着两岸贸易迈上新台阶。3、美国正面因素促进台海稳定。之前的美国各届政府,对台湾问题一贯采取“模糊战略”,直到布什政府时期,对台政策逐渐明朗。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主张两岸和平解决,并反对任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美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虽有干涉中国内政之嫌但对我们遏制“台独”,维护台海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在06年,美国政府明确拒绝陈水扁过境美国本土,以至陈水扁的座机在空中空转不知落脚何处,被称为“世纪迷航”,为国际所耻笑。另外,布什政府内高官公开称陈水扁为台海地区甚至东亚地区的“麻烦制造者”,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曾明确警告说:“台独意味着战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台独”的嚣张气焰,遏制了“台独”走向不归路。二、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当前,两岸关系也会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量。新的挑战在于如何维续两岸关系推进的动力,过去两年半双方互动是依循“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已经充分发挥其阶段性的功效。不容讳言,未来两岸关系所涉及的议题将更为复杂与艰难,“只易不难、只经不政”的单纯思维已经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两岸的决策当局都要投入更大心力,来迎面破解政治难度更高的协商议题。1、中华民国之定位的挑战。马英九上台后,“中华民国”的历史定位问题将成为两岸关系政治对话中一个新的难题。尽管马英九坚持包含“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但他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就是指的是“中华民国”,而且认为“中华民国在台湾,不包括大陆”。而这一立场显然不能为中国大陆所接受。中国大陆长期认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就已经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中华民国”历史定位问题直接涉及到“两个中国”的问题。显然,在当前的政治条件下,两岸就“中华民国”的历史定位问题根本就没有可以协商的空间和条件。2、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挑战。目前国民党在台湾政治生态中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在立法院拥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席位,而马英九以超过竞争对手220多万、在20个县市领先的高票当选使其以一个强势总统形象的面目出现。同时,由于国民党目前在台湾地区25个县市中拥有18个县市长,这些无疑将使国民党一党独大的地位越发突出。与民进党执政时期朝小野大的情况完全相反,这可能会诱使国民党在两岸关系的谈判中自恃民意为基础,采取某些强硬的立场,甚至是对抗的姿态,这都可能会影响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3、国际生存空间的挑战。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李登辉执政后期,两岸关系之所以僵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当局追求“国际生存空间”,大搞“务实外交”导致的。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仍然面临着这个问题的冲击和挑战。马英九在竞选期间提出“活路外交”是台湾“外交”的出路。但马英九要真正搞“活路外交”,他必须要在“九二共识”问题上与中国大陆保持一致。这就需要说服大多数台湾人民接受“九二共识“,幷以此为基础与大陆重开谈判。而且必须终止“文化台独”运动。目前,从马英九在这方面的态度来观察,其难度是相当大的。例如针对王金平前往韩国出席韩国总统就职典礼受阻一事,马英九就强烈谴责中国的“外交打压”。针对台湾当局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国际空间”问题,中国大陆的态度是必须回到“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可以就此问题进行协商,但绝对反对陈水扁式的冲撞与对抗姿态。如果马英九在“国际空间”问题上仍然沿用其前任的手法,显然只会使两岸在这个问题上的合作空间消失。这对两岸关系来说也是存在着重大战略险情。4、美国希望台海局势稳定但不乐见两岸最终走向统一。因为两岸最终走向统一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两岸走近时美国势必会对两岸和平发展关系制造障碍,阻挠两岸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去年底,布什总统批准价值6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政府官员高分贝喊出台湾加入国际组织问题需和美国协商。插足台海关系抢夺主导权意图十分明显。另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日本对台湾有特殊的情感,更不希望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这也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巨大隐患之一。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参考文献:1、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胡锦涛《与美国副总统切尼举行会谈》人民日报,2002-05-033、胡锦涛《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03-054、《台湾终于解除戒严》中央日报,1987-07-15.5、《两岸对话与谈判重要文献选编》九州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