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实意义及局限性-2019年文档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实意义及局限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该书着重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进而找寻资本主义发轫于西方的精神动力。韦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即“韦伯理论”。一、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题思想是“作为神学信仰体系的加尔文教,对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罗纳德?L?q约翰斯通,1991:201)。因此,可以将韦伯思想归结为两个核心要点,即“资本主义精神”和作为资本主义发展道德依据的“新教伦理”。1.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力图论证: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教)的宗教伦理――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为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了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韦伯在讨论资本主义精神的过程时写道:“固然,企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和经营企业的精神一般都处于某种相适应的关系,但他们并非处于一种必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然后,这已得到如下历史事实的证明,即一方面上述的心态在资本主义企业中找到了它最合适的表达;另外一方面,企业又从资本主义精神汲取到了它最合适的动力。”(马克斯?韦伯,1987:211)按韦伯的看法,“资本主义精神”是一个历史个体,是一种在历史发展中连贯起来的复合体。它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被界定时不能采取概念定义的形式,更无法使用“属加种差”的公式来定义,所以只好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体部分来组成整体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第一,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精神气质。“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它要求人们把增加自己的资本当作天职,而且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谁违犯其规范就是忘记自己的天职。第二,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它宣扬最高的“善”应该是尽可能多地挣钱,且把挣钱与严格避免人品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人被挣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个人满足自我物质需求的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首要原则(何似龙,2001:54)。所以从个人角度而言,这种“善”显得完全先验和绝对的非理性。第三,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个人能力。“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个人能力,它把合法地挣钱看着是一个人的能力,它认为挣得越多,能力越强。只要挣得合法,就是长于、精于天职的表现。第四,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生活理想。“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生活理想,它崇尚经济理性主义,即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地组织生产,寻求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并将之描述成现代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合理地组织劳动和生产,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不靠暴力而依靠表面上和平的交换机会来追求利润和不断再生利润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五,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行为准则。“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对劳动者而言,劳动必须被他们当作一种绝对自身的目的,当作天职。对于那些在冷酷无情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而言,这种精神成为了协调一系列毛短的调和剂,企业家既精打细算,又敢想敢为;他们既贪得无厌,又能节制有度;他们既唯利是图,又讲究信用;他们具有摆脱传统的能力,但他们又固守严格的资产阶级观点和原则。2.新教伦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德依据韦伯通过对加尔文教、虔信派、循道派、浸礼宗诸派的分析,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新教伦理作为在本质上已经世俗化的伦理观念,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对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天职观”将宗教的意义融入个人世俗生活。“天职”观念既是路德教派重要的伦理观念,也是加尔文教派的重要的伦理观念。在韦伯看来,在所有新教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词汇,虽然这个词来自圣经,但在路德的圣经译文中是完全现代意义上使用的。这种观念是全新的,它本质上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天职观念把完成世俗事务的义务尊为一个人道德行为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这无疑具有崭新的意义,正是这一点使日常的世俗生活具有了宗教的意义,并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天职观念也培养了资产阶级勤奋劳动和尽忠职守的精神。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把劳动看作是所有基督教徒是否虔诚的标准。韦伯特别指出:“富人也不可不劳而食,因为,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必须同穷人一样服从上帝圣训;上帝的神意已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必须各事其也,辛勤劳作”(马克斯?q韦伯,1987:99)。正因为如此,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节制、态度认真、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样。第二,“预定论”使人们的获利行为合理化。预定论认为,尽管每个人的命运在其出行之前早已由上帝以其绝对的意志加以决定,个人的宗教活动和神职人员都无济于事,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在现实世界诸方面的表现,加以揣摩分析,自己是否为上帝的选民。上帝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相反,人类的存在完全是为了上帝,个体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服务于上帝的荣耀和最高权威,将世俗的公正准则用于衡量上帝至高无上的判决是毫无意义的,是对上帝的尊严的亵渎。因为只有上帝才是绝对自由的,人们只有根据上帝自己的意愿,才能理解或仅仅知晓上帝的旨意,至于其它的任何事情,包括人们自己的命运的意义,都隐藏在他们既不能看透也不能贸然探究的神秘之中。因此,新教伦理的预定论为商人阶层获得更多的利益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新教伦理中反传统教义的清规戒律,激励鼓励人们获利,并把获利视为上帝对选民的期望。韦伯在书中指出:“在清教徒的心目中,一切生活都是由上帝设定的……个人的圣训就是:你必须为上帝而辛勤致富,但不可以为肉体、罪孽而如此。”(马克斯?q韦伯,1987:61)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的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只有那有所作为的人才可能成为上帝的恩宠,这就从道义上肯定了人们的谋利行为,摆脱了传统宗教对于人们谋利动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竞争与获取最大利益提供了道德基础。第三,“禁欲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新教伦理中强调的禁欲主义是入世的禁欲主义,与那种为了救赎而从尘世中隐退,以苦行修行为宗旨的出世禁欲主义完全不同。入世禁欲主义是宗教改革后的禁欲主义,它使教徒怀有一种特殊的宗教神圣情节,力求做到世俗职业,亲证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从而把教徒引向参与世界的救赎之路。这种入世的禁欲主义不再是一种义务上的不堪承受的负担,而是每个确信会获得拯救的人所要求并且可以做到的事情。韦伯指出:“这种在现世之中(但又是为了来世的缘故)将行为合理化,正是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观引起的结果”。(马克斯?q韦伯,1987:119)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反对非理性地使用财产,具有一种把发财致富从传统伦理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进而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发展。二、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通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全书,韦伯无疑想论证这样一个命题,即新教伦理孕育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这一“历史的个体”,而东方宗教由于迥异于西方的宗教伦理而不能产生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李春华,2003:4)。因此,自该书发表之后,不仅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韦伯热”,对韦伯理论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1.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第一,韦伯从伦理、宗教和文化等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拓宽了认识资本主义的视野。一般而言,人们在进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时,都习惯了从唯物史观尤其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入手,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固定的观察、研究与分析的视角,但这样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辩证地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我们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论。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多样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认识社会问题的角度多样化。经济因素并非社会进步的唯一决定因素,韦伯从伦理、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多元研究已经向我们证实: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及宗教等在社会进步过程中扮演了各不相同但又不可或缺的角色,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是社会人类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第二,韦伯给后人提出了一个重新思考和审视宗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命题。韦伯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孕育关系,在此过程中,如何认识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新的历史命题。这一命题带给世人的重要启示是如何评估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从文化传统中挖掘和吸纳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合理因素,同时摒弃其惰性因素,而这也正是处于转型社会的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第三,韦伯理论揭示了传统文化必须向现代文化转变的必然性。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城站,教派的经济伦理本身也将发生变化。它一方面为当时的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撑,另外一方面,它也必须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韦伯认为这是近代西方社会经济变化的文化基础。总之,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但是,一种特定社会的伦理观念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护文化传统为名,拒绝文化更新与变革,只能导致两种结果:要么是陈旧的伦理观念禁锢社会进步,要么就是社会的发展突破原有的伦理界限,使社会陷于混乱和无序。韦伯理论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了伦理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2.韦伯理论的局限性第一,阶级的局限性。韦伯生活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他是一个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其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韦伯仍然不能摆脱其时代打上的阶级烙印,他仍然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学者,这就使得他存在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可能性。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韦伯运用了许多美化“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言论,他反复强调了资本家“善”的一面,完全忽略了资本家贪婪无度、残酷剥削等“恶”的一面。第二,思想的局限性。韦伯理论在哲学上则体现为在反唯物史观和反唯心史观上的摇摆和矛盾。韦伯在考察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时,否定它是经济状况的反映,并指出在英格兰地区,资本主义精神早在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出现以前就存在了,同时他还认为,“无以数计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纯粹政治的发展过程,不能归结为经济规律,也不能用任何一种经济原因所解释”(马克斯?q韦伯,1987:144)。但韦伯的反唯物史观立场又表现得小心翼翼,他除了不断强调他的结论“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决不是惟一可能的观点”,“各种解释均有同等的可能性”,还指出“以对文化和历史所作的片面唯灵论因果解释来替代同样片面的唯物论的解释,当然也不是我的宗旨”(马克斯?q韦伯,1987:144)。韦伯在哲学观上的摇摆,一方面是为其存在破绽和缺陷的理论留有灵活解释的余地,同时也反映了他建立“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他认为,“理想类型化的概念在研究中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因果推理方面的技巧:它并非‘假设’,但却能为种种假设构想提供导向。它并不是一种对实在的‘描述’,但它却旨在为这样一种描述提供种种明确的表达手段。”(MaxWeber,1949:90)韦伯在哲学观上的矛盾使他既大胆地假设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在发生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自信。第三,理论的局限性。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资本主义,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法律因素,也有科技因素、教育因素等等。从伦理和宗教的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毕竟只是一个角度,绝不能代替其他研究角度,否则就会导致偏颇。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向我们揭示了这些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