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环境污染。2、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3、污染物的迁移——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4、化学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5、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6、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和产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称光化学烟雾。7、温室效应——大气具有易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拦截地表向外放出长波辐射的作用,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8、积聚膜——DP在0.05~2um范围内,主要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这两种膜合称为细粒子。9、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u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10、酸雨——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11、粗粒子膜——DP大于2um,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砂等一次气溶胶粒子,主要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12、敏化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4、毒物的协调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称为协合作用。15、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PTS:(PersistentToxicSubstances,PTS):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特性的污染物,包括POPs和某些重金属污染物。17、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之为环境效应。18、标化分配系数():为了在类型各异组分复杂的沉积物或土壤中找到表征吸着的常数,引入标化分配系数。,其中为分配系数,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19、放射性活度:核衰变速率(-dN/dt)是表示核素放射性强弱的基本物理量,通常称为放射性活度,符合为A。A=A0e-t20、有害废物:是固体废物中危害较大的一类废物。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物。21、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22、阈剂量(浓度):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23、Bioaccumulation: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2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3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4温室效应:地面吸收大气放出的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吸收地表放出的长波热辐射,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5气溶胶体系: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6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分配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7辛醇-水分配系数: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8电子活度: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记作E,其负对数记作pE.9最大淋溶深度:指土层中污染物的残留浓度为500PPb时,污染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10双电层: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上存在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层。11活性酸度:由溶液中H+浓度所引起的酸度。12被动扩散:物质通过细胞膜时不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物质从高浓度一侧透向低浓度一侧。13主动转运:一种需要能量与载体蛋白的逆浓度梯度的分子穿膜运动。14半数有效剂量(浓度):ED50和EC50分别是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15甲烷发酵:指在无氧条件下有机酸、醇等化合物被细菌转化为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进而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16促癌物: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致癌性可由于其它本身无致癌性的物质的协同作用而增大。这种增加致癌效应的物质叫做促癌物。17生物扩大: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18生物甲基化:在生物的代谢作用下,有机物中的氢原子为甲基所取代或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甲基分子的过程。19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20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21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是以活性填料组成的构筑物垂直立于地下水流的方向,污水流经反应格栅,通过的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反应,使污染物得以有效去除的地下水净化的技术。1.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2.酸性降水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3.生长代谢当微生物代谢时,某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该有机物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生长代谢。4.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5.质体流动由水或土壤微粒或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物质流动专属吸附:专属吸附现象是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它是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氧化途径:饱和脂肪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脂酰辅酶A,羧基的β位上的碳原子经历脱氢-加羟-羰基化等氧化过程,然后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和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的过程,如下例: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依据空气动力学直径Dp来分,爱根(Aitken)核模(Dp0.05μm)、积聚模(0.05μmDp2μm)、粗粒子模(Dp2μm)DLVO理论:DLVO理论把范得华吸引力和扩散层排斥力考虑为仅有的作用因素,它适用于没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中,而且假设颗粒的粒度均等、球体形状的理想状态。这种颗粒在溶液中进行热运动,其平均功能为3KT/2,两颗粒在相互作用接近时产生几种作用力,即多分子范得华力、静电排斥力和水化膜阻力。总的综合作用位能为:VT=VR+VA式中:VA——由范得华力所产生的位能;VR——由静电排斥力所产生的位能;生物浓缩系数(BCF):BCF=Cb/Ce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Ce: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电子活度:pE是平衡状态(假想)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收或迁移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pE越小,电子的浓度越高,体系提供电子的倾向就越强;pE越大,电子的浓度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积累稳定常数:络合反应中,逐级反应的稳定常数的乘积,表示所包括的逐级反应加和后的效果。光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生成或破坏给定物种的摩尔数/体系吸收光子的摩尔数。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或者,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的污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不可再生资源被滥采滥用,以及因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恶臭、放射性等造成对环境的损害。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分配系数:颗粒物从水中吸着有机物的量,与颗粒物中有机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Kp)。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以(cmol/kg土)表示。1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T-绝对温度,K;Z-高度。2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3吸附等温线:在恒温等条件下,吸附量Q与吸附物平衡浓度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等温式有Henry型、弗莱特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三种等温式。4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X100%5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6天然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7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既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浓度的比例。8标化分配系数:表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以有机碳为基础。Koc=Kp/Xoc。1生长物质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2光量子产率:吸收光子过程产生的激发态分子数目与吸收光子数目的比率。3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比率用分配系数表示,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的比值称为标化分配系数。4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基舜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5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第一章绪论1、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2、环境污染;由于认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生物的物质。4、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因而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5、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6、环境效应化学: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一次污染;是指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2、二次污染;是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CO,SO2,NO3、辐射逆温;晴朗平静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