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解读2011年5月内容提要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解读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2011年我国总体就业形势趋于良好1.经济持续回升,前三季度GDP达到10%以上;2.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3.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4.城镇化建设在继续迈进,“十二五”期间达到51.5%,第三三产业逐步加大。但对于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讲:要找到好工作依然艰难,这一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紧俏岗位供需比达到3000: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201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一)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依然严峻1.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再达新点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幅很大,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根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毕业生有212万,比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较去年增加68万,增幅达到32.1%;2005年毕业生为340万,较上年增加60万,增幅达到21.4%;2006年毕业生为413万,较上年增加73万,增幅达到21.4%;2007年毕业生为495万,较上年增加82万,增幅达到19.9%;2008年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较上年增加64万,增幅达到12.9%;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11万人,较上年增加52万,增幅达到9.3%。201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30万人;201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60万人;201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690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2001-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当前国内就业空间依然有限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数量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750万),每年城镇需安排就业人数达2300万人。2010年6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斌)《我国“十二五”期间城镇就业缺口每年达1300万》: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以“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报告中透露,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如此大规模的新成长劳动年龄人口自然递增,必然对劳动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1150万人,劳动力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400万至1500万人,农村大约还有1.5亿左右剩余劳动力要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转移的步伐。可见,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加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紧张状况,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3.社会存在“毕业漂族”,对应届大学生冲击较大即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也将参与2010届毕业生一起参与就业竞争。“毕业漂族”具体说来有三类,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不少人集聚在大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参与应届毕业生竞争就业。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他们将随时都与应届毕业生竞争就业。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意愿但难以就业,这些以高职毕业生和高专毕业生为主,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这种情况广东是用办理暂缓二年就业的办法来解决,这些毕业生也随时在关注各地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也是与应届毕业生竞争就业的对手。4.基础教育行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和国家人事制度改革,致使我国基础教育行业就业市场发生了诸多变化,使我校师范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挑战。(1)竞争对手增强我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长期来定位于西南地区,而在这一区域,长期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等原因,部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选择不注重这一区域市场,而我校师范类毕业生有王者的竞争优势,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近年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西部地区已经成为部属师范院校和各省(市、区)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市场之一,特别是成都市及各市州以上重点中学,更是虎视眈眈,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压力。(2)新竞争者的大量涌现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院校可以办教育,我国师资培养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不少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将涌向教育行业。如四川大学的中文、数学、外语、电子科大的外语等。固有的教育市场被不断割据,竞争更加激烈,我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3)初、高中生源逐渐减少,全国教师编制核定工作整体结束,基础教育行业市场总体需求缩减全国年度度统计公报显示,初中招生人数自2003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高中生自2005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同时,经核编,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教师普遍超编,岗位需求急剧下降。虽然目前全国推进新课程改革,但中小学专业教师的调整已经在2010年将全部结束。5.事业单位凡进必考,路径性障碍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增加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有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文件规定,事业单位进人凡进必考。凡进必考政策的执行带来了五大路径性障碍:(1)程序复杂,包括报名、笔试、面试和体检,师范类还有试讲等环节;(2)笔试内容广泛,准备难度大,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标必考、行测、申论、报考单位或岗位的专业知识等,知识准备量大;(3)持续时间长且滞后,有些地方的招考要历时3个多月,而且各地考试极为分散,还有些地方将招考放到学生毕业后,给学生就业择业带来了困难;(4)学生负担重,学生每报考一个地方的招考就要至少往返当地两次进行笔试面试。花费的路费、报名费等可想而知;(5)学生缺乏信心,导致一个毕业生可能不敢报或同时报考几个地方的岗位考试时间冲突,一些地方招考岗位报考人数不足而浪费。目前全国各地对招考制度的理解、实施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标准不统一,拉长了毕业生求职时间,增大了变数和求职难度。6.部分城市出台的“户口限制”政策、呈现的人才引进本地化倾向,抬高外地毕业生进入“门槛”(1)北京实行“三非”政策限制入京,即“非北京生源”、“非北京高校毕业”、“非北京市急需专业人才”的本科生不能进入中心城市八区就业;而北京的郊区和县市的就业市场又因为实行“三支一扶”计划占用了绝大部分编制。(2)上海出台的“户口打分制”政策,毕业生的评分只有71分以上才有资格办理上海户口。条件要求十分高,且主要还是只要上海本地生源和在上海、北京主要高校招选。(3)出于地方保护,深圳、浙江温州等地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学历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在充分考虑本地生源的同时才考虑异地生源,提高了异地生源进入难度。7.就业层次整体下移,结构性失衡更显竞争激烈社会对毕业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曾流行这样几句话:博士生很好很好,硕士生不错不错,本科生可以可以,专科生不要不要,中专生没有考虑到。从近几年就业层次情况看,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层次整体下移,呈现出多学历层次竞聘同一一岗位的普遍情况。我校二本本科生与一本本科生、研究生同台竞技,对我校本科毕业生带来压力。特别是就业结构性失衡,用人单位用人首先考虑研究生和部属院校学生(特别是师范类学生就业情况更为明显),目前,我校2010年毕业已签约硕士研究生中90%以上签约基础教育。8.用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标准,更加刁难(1)当前,就业市场虽有所回暖,但就业市场劳动力需求呈哑铃状态势,即高层次技术应用、研发与管理人才和基层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农民工与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急需。(2)选材要求高: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在应届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特别是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选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设置的门槛高。特别是很多用人单位不考虑自身实力和单位所在城市环境,跟风提高要求,特别是,提供农民工岗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形成较大反差。(3)单位招聘要求有经验,见习试用期长。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工作经验,所有应届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决定录用前均需要在单位见习和试用,且见习试用期要达到3至6个月。(4)骗子,虚假招聘铺天盖地: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9.从2012年起中央和省级机关公务员不再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选,而将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选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也就是说,从2012年开始,大学应届毕业生将没有资格报考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公务员。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一直是近年人保部重点抓的工作之一。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向基层的岗位在不断增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招考面向基层的职位在70%左右,而实际招录工作中接近75%,2011年国考中则提高至85%。(二)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1.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难度增大。2008年,应届毕业生26.85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69万人,毕业本科生11.47万人,毕业专科(含高职)生13.69万人。2009年,应届毕业生27.63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79万,毕业本科生12.64万人,毕业专科(含高职)13.20万人。2010年,应届毕业生30.09万,其中毕业研究生1.87万、毕业本科生12.7万、毕业专科(含高职)15.52万。2011年,应届毕业生31.81万,其中毕业研究生2.28万、毕业本科生14.12万、毕业专科(含高职)15.41万。2.省内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两多、一少、三平稳”“两多”近年来省内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多,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数较多(据统计,达到70%);“一少”到公有制岗位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2010届毕业生,到公有制岗位就业人数4.8万人,比2009年减少了1.8万人;“三平稳”,就业率平稳增长,继续升学人数平稳增长,到基层就业人数平稳增长。3.大量省外高校毕业生的涌入,对长期定位成都市场就业的川内高校毕业生,带来了极大地冲击。西部地区一度长期不受省外高校特别是省外重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青睐,作为在成都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比较受成都用人单位青睐,一度成了四川用人单位的香饽饽,但金融危机后,四川地区二本以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业与用人市场不对口毕业生)要在中心城市找到一份心意的工作难。2010年成都市场本科求职者与要求本科学历的职位比达7.8:1。4.四川省品质高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毕业学校档次有限制的。过去一度将我校作为人才基地的成都市教育局所属四、七、九等各中学、省级机关及成都的多数事业单位以及部分二级城市的重点中学等现主要选择“211”、“985”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毕业研究生,且这些学生可以免公招笔考。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直接将选拔范围圈定在北京、上海的学校。因此要在川内较发达地区找到较好的单位,没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力,确实艰难。5.省内曾经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区县,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动车、高铁等交通枢纽的建立,大大缩短了大中小城市的距离;经济发展在四川省确定的一主“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