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英国电影一、历史背景英国是世界电影的发祥地之一,曾有众多的英国人为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电影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特点:(1)积淀深厚的英国文化传统对其影片取材、立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其次,英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和优秀剧作历来是其民族文化的骄傲,也是其电影创作的主要来源。英国电影也曾经在世界影坛上显赫一时,曾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国。但英国电影史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抑制的衰落不振的状态。英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一直是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纠结难分中度过的。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电影的国族身份都很成问题。提问:英国电影界认为什么样的影片算是英国片?二、发展概况1、布赖顿学派1900年前后由威廉逊和斯密士这两个出生在布赖顿的原海滨照相师,他们将卢米埃尔的纪实与梅里爱的虚构相融,在英国形成布赖顿学派。詹姆斯·威廉逊(1)特点:在内容方面,布赖顿学派一般取材于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和劳动,很少去拍摄富人的豪华场景。该学派开始触击一些社会问题,并兼有批判之意,确立了“通俗化”电影富于社会性的传统。在电影语言方面,布賴顿学派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叠印、全景、停拍等技巧并首创了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2)主要作品《科西嘉弟兄》《祖母的放大镜》《小医生》《亨莱的赛船》《中国教会被袭记》(3)布赖顿学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将英国电影推向世界领先的地位。然而在英国这个保守的国家.电影长期被视为市井平民的消闲品。投资者对制片业缺乏兴趣,当法美等国开始出现工业化的大公司时,英国的制片业仍停留在小规模的手工生产阶段。面对外国影片强有力的竞争,英国电影急剧衰落下去。2、纪录电影运动(1)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以格里尔逊为核心的。格里尔逊作为电影导演,只拍出一部《飘网渔船》(1929)。这部影片明显表现出格里尔逊受苏联蒙太奇手法的影响。他快速地剪辑鱼船的各个部位,微微仰拍的影像效果使得片中的一般工人显得形象高大。(2)英国纪录片学派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认为电影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在他们看来,电影艺术意味着用电影的艺术手段(画面构图、蒙太奇、音画配合等)来创造性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3)主要作品工业的不列颠从乡村来到城市逆流而上住房问题煤矿工人(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纪录片和运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故事片成为电影的主流。纪录片与故事片的相互渗透是战时英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后,运用纪录手法便逐渐形成了英国故事影片的一种民族风格。这种风格对战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战后欧洲大陆电影界很流行的所谓故事片中的纪录手法,即导源于此。这种做法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电影创作理论,对50年代英国的“自由电影”等电影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3、自由电影运动(1)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是英国纪录电影传统与现实主义传统的重叠。它又被称为“厨房水槽电影”,这是因为这些电影的题材往往取自卑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但从某种角度看(如发生的年代,其艺术革新意味,其“愤怒青年”特征等)却相当于英国的法国“新浪潮”。其主要导演有林赛·安德森、卡莱尔·雷兹、瓦尔特·拉萨利等。(2)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影片多以中部工业地区为背景,有意选用黑白胶片,以阴暗的色调表现环境,并起用无名演员来塑造叛逆的工人阶级青年形象。这些银幕上的“反'英雄”人物语言粗俗、举止欠雅,处处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他们的遭遇不尽相同,但那种愤懑不平、孤独彷徨的心境却是其共有的。(3)主要作品上流社会愤怒的回顾长跑运动员的孤独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4)“自由电影”运动于1963年达到高潮,随后便因社会思潮转变以及中坚分子星散而急剧衰落。尽管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对传统观念的猛烈冲击却在英国电影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的电影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突破了过去的框框,表现方法更加直接坦率,不受拘束了。4、1990年以来的英国电影1990年之后的英画电影业呈现出喜忧参半、荣耀与危机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不断出现的英国优秀影片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影坛的突出亮点;但另一方面.英国电影市场被美国电影主宰,其票房的90%以上出自美国影片,虽然英国电影制作有了一些进步,但衰退危机始终存在。(1)喜剧的、国际化的、好莱坞式的《四个婚礼一个葬礼》《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布朗夫人》《英国病人》《憨豆先生》系列《真正地、疯狂地、深深地》《一脱到底》90年代初期,正当英国电影界哀叹,“英国电影已经死了”的时候,《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1994)的辉煌出场重新点燃了英国电影复兴的希望。这部影片仅以500万美元的投资(相当于美国影片制作费用的六分之一),36天短短的拍摄时间,却赢得了全世界范围的巨额票房收入,不仅打破了本土电影票房的最高收入,也成为6年以来名列美国票房榜首的第一部英国独立制作故事片。(2)写实的、批判的肯·洛奇:《神秘的备忘录》、《石雨》、《甜蜜的十六岁》、《迈克尔·柯林斯》迈克尔·李:《赤裸裸》、《秘密与谎言》3、实验的、先锋的德里克·贾曼:《花园》、《爱德华二世》彼得·格林纳威:《厨师、贼、他的妻子和他的情人》(又名《情欲色香味》)、《魔法师的宝典》、《魔法圣婴》、《枕边书》、《八又二分之一女人》女性导演:萨利·波特《奥兰多》4、文学的、戏剧的《理智与情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三、电影大师大卫·里恩大卫·里恩1908年出生于英格兰,1928年开始从影,里恩以雄厚的美国资本为后盾,将影片拍得壮观宏伟。从影四十多年,大卫·里恩只拍摄了16部影片,但获得奥斯卡提名竟达56次之多,共获得27项金奖,他本人七次得到最佳导演奖提名,两次获奖,被称为英国电影界的泰斗。1942年,他导演了处女作《相见恨晚》,紧接着他又将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搬上银幕。大卫·里恩善于用文学作品般的严谨结构和曲折情节来打动观众,用温婉却又涌动的戏剧手法来描写伟大的人道主义,他宣扬战斗、宣扬解放、宣扬爱情、宣扬和解。他以其在文学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双高被称之为“影像化的狄更斯”。大卫·里恩《相见恨晚》《雾都孤儿》《孤星血泪》1957年,大卫·里恩拍摄了著名的“跨洋电影”《桂河桥》,从这部电影开始,他使用65和70毫米宽银幕胶片,之后他的每一部影片采用的都是宽银幕。宽银幕善于表现大场面、大气势的技术特点使得大卫·里恩如虎添翼,里恩的创作也从35毫米胶片时期进入到了宽银幕巨片时代。《桂河桥》的成功为大卫·里恩带来了他电影生涯中的第一个“小金人”。《桂河桥》讲述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军强迫英国战俘修建桂河大桥的故事;影片从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中审视英国文化的特性。日本大佐的凶残冷酷;美国军官的注重实利;英国军人的恪守成规、死板等。这之后,大卫·里恩又相继导演了四部重要的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瑞安的女儿》、《印度之行》。这些电影几乎都是战争史诗巨片,带有强烈的史诗背景和史诗风格。《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战爆发后,土耳其侵入阿拉伯半岛,为确保英国在这一领域的利益,英国派军官劳伦斯前往此地组织抵抗;失地夺回后,英国背信弃义,拒绝阿拉伯人的独立申请,身处漩涡的劳伦斯郁郁而终;影片对英国的殖民政策和民族心理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日瓦戈医生》:这部史诗般的巨片描写了博学多才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曲折的剧情,壮丽的北国风光和动荡的革命背景使观众荡气回肠。《瑞安的女儿》:追求真爱的瑞安最终为保守势力所不容,只得自我放逐、背井离乡;闭塞、保守而又落后的自然人文环境同追求真爱、希冀冲决道德藩篱的旺盛的生命力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影片是对英国人墨守成规、不开化的民族性的深切反思;大卫·里恩电影艺术的特征:(1)大卫·里恩选择在史诗中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在大时代(史)与独立个人(诗)之间寻找人生的真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探寻生命的意义。(2)奢侈的导演风格如果说史诗电影是一场由时间、金钱、明星和高科技聚集成的豪门盛宴,那么大卫·里恩的作品就是其中最奢侈、最不惜代价的一笔。为了实现心中的一个想法,大卫·里恩从来不考虑会花费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金钱。也许比起梦想成真来,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3)大卫·里恩擅长改编名著如狄更斯的《孤星血泪》,曾获最佳黑白摄影和最佳黑白艺术指导两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导演的《雾都孤儿》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电影奖。大卫·里恩影响最大的改编作品是改编自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名小说《日瓦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