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2009.10.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那里?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一、变法背景(目的)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积弱1.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必要性)积贫2.改革条件(可能性):3.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②王安石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大无畏变法精神影响③宋神宗对变法的支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言事书》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镕基总理扩充军队养兵养官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战辽西夏多败积贫局面积弱局面权钱兵加强中央集权战争赔款富国强兵核心增设官僚机构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二、变法的内容富国强兵核心内容:1.理财(富国)措施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均输法⑤方田均税法⑥市易法1、理财(富国)措施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二、变法的内容②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A.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B.消极: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加重百姓负担,引起社会不满.A.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B.消极:为支付免役钱,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但地主强烈反对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⑥均输法:政府采购实行就近采购,作用:节省开支又阻止大商人重机牟利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二、变法的内容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减少政府支出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作用(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维护地方治安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总评:(P38第1段)“……节省了…改变了…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宋代的糊名、誊录3、取士之法: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二、变法的内容②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克服恩荫弊病③学校教育改革: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作用: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武学习武图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宋人科举考试图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义理.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王安石纪念馆(江西抚州)纪念馆内王安石像试用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A.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D.有利于社会进步。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2.失败原因(局限):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失败)2.失败原因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⑤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4、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4.启示:(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3)改革要注意合理用人。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要团结协作。(4)改革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注重落实和监督;也要注意精兵简政。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变法运动。比较两次变法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相同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商:成功•王:失败课外思考:1、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有哪些?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哪几点?2、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政府财政困难的措施有哪些?其中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施是哪几点?3、变法内容中触及到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措施有哪些?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政府低息贷款设市易务稳定市场以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按土地多少收税小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就近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等最具争议(强制借贷)最具争议(负担沉重)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措施内容特点与成效省兵减少军费开支保甲法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保马法减少政府支出将兵法提高军队战斗力3、选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培养了人才改革恩荫制太学生优异者直接任官精减军队废诗赋取士旧制重经义策论考试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由固定将官带军队贯彻择优录用原则小结: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复习: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分割宰相的权力二府三司枢密院中书门下省度支盐铁户部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必修一第4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思考:冗官的原因?原因一:统治者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防止文武官员专权,结果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原因二:科举制的改革(扩招),导致官吏人数激增;原因三:大官僚的子孙、亲属、门客还可以以“恩荫”授官;130万宋初军队宋中军队军费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37万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范仲淹(989一1052)“庆历新政”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一、变法背景(目的)①财政危机;②政治危机;③边患危机。1.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必要性)2.改革条件(可能性):3.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③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及对变法的支持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