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必修二月考试题(附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必修2)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C.刀耕火种D.木石锄耕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井渠B都江堰C灵渠D郑国渠4.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的应该是A.青铜耜B.石耜C.骨耜D.铁耜5.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翻车B.筒车C.耧车D.水排7.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8.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白瓷的烧成B.青瓷的烧成C.青花瓷的烧成D.彩瓷的烧成9.《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C.棉纺织技术的推广D.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10.《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1.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业贸易控制松弛②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③“交子”的出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江苏盐城盐商会馆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13.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14.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120斤,小铁钱每十贯重65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130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开始出现A.飞钱B.交子C.票号D.柜坊15.某史书记载:“乔治·华盛顿长期相信‘虽然中国人的形象和外表很有趣,但也是白种人’。华盛顿这一错误观念直到1785年才由一名记者予以纠正。”下列对华盛顿“错误观念”的成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B.当时美国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不多C.乔治华盛顿未曾到过中国D.当时欧洲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是白种人1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④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19.古代中国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实行土地轮休政策2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1.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A.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好望角的一条航线B.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亚洲的航线D.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顺利回到欧洲22.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2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A.地中海沿岸B.亚洲太平洋地区C.大西洋沿岸D.北美地区25、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大陆及北非等地,总之是不出世界某一局部。造成上述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B.当时世界各地大体还处于相互隔绝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26、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联系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27、1588年,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无敌舰队”,使其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A.荷兰B.法国C.葡萄牙D.西班牙28、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29.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30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背景相同B.地理环境相同C.世代友好交往D.殖民扩张的结果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曰,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国语·晋语九》材料三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左传·哀公十一年》材料四唐高宗时,富商邹风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有。”——《太平广记》材料五至(开元)十三年……在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歧州(陕西凤翔),夹路列让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材料六唐玄宗曾问巨豪王元宝有家私多少,回答说:“臣请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南山树尽,臣绢未穷。(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4分)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哪些实质问题?(2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2)材料二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4分)(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分)(4)材料一至材料三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4分)(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4分)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哪些实质问题?(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材料二: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大国崛起》(1)从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6分)(2)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请说明荷兰和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相似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分)(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分)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4分)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31阅读材料请回答:(22分)(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2)材料二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4分)(3)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分)(4)材料一至材料三这一组材料反映了什么重要的历史进程?(4分)(5)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了哪些现象?(4分)材料五和材料六反映了哪些实质问题?(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1)从材料一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6分)(2)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请说明荷兰和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相似的优势条件有哪些?(4分)(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4分)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4分)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A1617181920答案CDADABCBABBDBBC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DBDC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CDCBBDCAD(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2分)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切土地归周天子所有,实质是贵族土地所有制。(2分)(2)材料二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4分)(3)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产生。(4分)(4)反映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的过程。(4分)(5)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4分)(6)唐朝前期,商贾中一些富商的资本非常雄厚。(1分)32,18分(1)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成为大国,3分)荷兰通过商业贸易成为大国(3分)(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