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II学案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制作:高一历史备课组高一历史学案2015.03.06高一历史必修II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课标要求】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深刻理解。【知识线索】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最早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sù)的国家。(3)耕作方式(法):。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lěisì)和石锄、石犁、石刀、石斧,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主)要工具。(2)耕作方式(法):石器锄耕。(3)生产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4)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sù)、稻、黍(shǔ)、稷(jì)、麦、桑、麻等。(5)作用:①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法)-----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②汉朝:西汉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了,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东汉时耦犁牛耕法推广到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①耦(ǒu)犁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发展到西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代,牛鼻环出现。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lóu)车。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2、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垄作法已经使用。②西汉:赵过推行大力推广牛耕,并发明了功效高的播种机——耧车。③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地区。)4、农业灌溉技术: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②灌溉工具:曹魏---、唐朝---筒车、宋朝---利用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对立面,是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2、产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3、形成条件: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脆弱性。5、作用(评价):(1)积极作用:①小农经济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①农民的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②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③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④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脆弱性。【要点解析】1、(学思之窗):(1)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秦安县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II学案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制作:高一历史备课组高一历史学案2015.03.062、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①以一家一户(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封闭性;③精耕细作;④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保守性;⑤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低下----脆弱性。3、(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5)从经营方法:精耕细作。(6)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科&网Z&4、(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1)影响:利---对于养活当时众多人口起积极作用。弊---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2)经验教训: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5、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秩序。6、关于“精耕细作”:(1)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2)形成原因:①改造自然环境和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需要。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独立性较强的自耕农。⑤人多地少的矛盾。【随堂练习】1.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1月3日,由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限量制作发行的“牛年生肖贺岁金银盘”在青岛开始销售,金银盘正面为中国历代特色生肖牛图案纹饰,背面为甲骨文“牛”字组合。其中,“牛”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2.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5.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D.农民的要求极低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相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