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考核内容思维导图考点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Ⅰ)(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胰腺内有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考点二食物的消化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Ⅱ)(1)食物中含有有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和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无机盐中的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蛋白质还是构成酶和某些激素的重要物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2)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3)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淀粉在口腔即可以开始消化,口腔内有唾液淀粉酶;蛋白质在胃里即开始消化;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里含有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各种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必经过消化,在消化管内可以直接被吸收。(4)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一部分脂类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口腔和食管基本上没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够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从吸收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被小肠吸收的。因此,小肠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5)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器官;在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的表面又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表面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部分布有毛细血管网和毛细淋巴管。这些结构扩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考点三均衡膳食与食品安全(Ⅰ)(1)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合理的营养膳食是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其中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更大。(2)均衡膳食首先,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要平衡。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其次,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要均衡。由于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所以摄取食物要多样化。(3)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考点四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Ⅰ)人体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和异物;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2)人体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出;静脉将血液运回心脏;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可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适于进行物质交换。(3)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由四个中空的腔组成,包括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心脏各腔与不同的血管相连。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考点五血液循环(Ⅱ)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再流到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考点六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Ⅰ)(1)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空气中获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2)人体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肺部的空气。(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考点七发生在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Ⅱ)(1)肺通气当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这就是吸气的过程;当呼吸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从肺排出,这就是呼气的过程。(2)肺泡与肺泡外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吸入的气体到达肺内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其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与血液完成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3)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最终运输到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考点八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Ⅱ)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例题1.(海淀二模)肺泡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外渗到肺泡中,诱发肺水肿。肺水肿直接影响的生理过程是A.肺泡处的气体交换B.血液中的气体运输C.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内氧气的利用答案:A2.(海淀二模)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判断动脉血管的最佳方法是寻找A.管壁最厚的血管B.血液颜色鲜红的血管C.管腔最大的血管D.血流发生分支的血管答案:D3.(海淀二模)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冠状动脉是为心脏细胞供血的血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主要由____________组织构成,心脏昼夜不停地跳动为血液循环持续提供动力。(2)心脏将从肺部流回的富含氧气的____________血,通过左心室收缩首先泵入________(血管),其中一部分血液经冠状动脉流向心脏的组织细胞。(3)如右图所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被阻塞超过一定时间,会引发心梗。心梗区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_______,最终细胞缺少能量而坏死。(4)医学实践发现,冠状动脉阻塞后,即使经过抢救恢复供血,心梗区的损伤也不能明显改善,甚至会进一步加重。为了探究其原因,研究者用小白鼠做了如下实验。该实验结果提示人们,给心梗患者恢复供血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降低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证恢复供血后细胞的________作用正常进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1)肌肉(2)动脉主动脉(3)有机物(4)线粒体破裂率呼吸4.(东城二模)小刚的妈妈做了个小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食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A.苹果B.鸡蛋C.饼干D.巧克力答案:B5.(东城二模)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胃内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利于脂肪分解C.肾小管外包绕毛细血管利于物质重吸收进入血液D.肺泡壁和其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答案:B6.(东城二模)肝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国将每年3月18日定为“全国爱肝日”,以呼吁大家爱肝护肝。(1)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_______,可以分泌消化液。(2)进入肝脏的血管分为两类(如图所示):肝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其内流动的血液颜色鲜红、含_______丰富;门静脉可以将小肠等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这些营养物质可被肝利用或在肝内储存。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与毛细血管相邻的肝细胞膜上有很多向外的微小突起,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________。流出肝脏的血液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_______。(3)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在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节下,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加强,使血糖下降。(4)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可将某些有毒物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素等物质通过______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内,并最终排出体外。(5)在肝脏细胞内,有许多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如果某人肝脏细胞的______破损,其血液中ALT酶的含量会异常增高,推测其可能患有炎症。(6)肝脏具有再生特性。患者肝脏被部分切除后,可以通过某些肝细胞的________和分化重建肝组织,恢复肝脏体积和功能。答案:(1)消化腺(2)氧物质交换右心房(3)胰岛素(4)过滤(5)细胞膜(6)分裂7.(西城二模)下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与①相比,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是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加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答案:A8.(西城二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肠的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吸收营养B.神经元细胞表面有突起,利于接收和传导信息C.蚯蚓身体有很多相似的体节,利于其进行运动D.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利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答案:D9.(西城二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膳食来源,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毫升牛奶或与之相当的奶制品。但有些人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胀气等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阻碍了牛奶的推广。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的一种糖类,在人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肠道中乳糖酶含量过少,乳糖则会被肠道中某些微生物利用,分解成乳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从而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乳糖酶。控制乳糖酶的基因在婴儿时期“辛勤工作”,可以产生很多乳糖酶;断奶后就“收摊儿”了,产生的乳糖酶大幅度减少,消化乳糖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这种变化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而言,断奶后多以含有淀粉等其他糖类的食物为食,乳糖酶就没什么作用了。其实原始人类都是乳糖不耐受的。直到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现在欧洲西北部。由于当地农业相对不发达,牛奶成了抵御饥饿的有力手段。所以,能消化牛奶的人就有了巨大的生存优势,乳糖耐受的基因也得以发扬光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比例仍然相对较高。为了减少乳糖不耐受的困扰,人们发明了各种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将其中的乳糖含量控制到人类可以承受的水平。另外,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避免空腹饮奶等措施也能有效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1)饮用牛奶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1中的[],消化产物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被利用,最终产生的尿素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图2的[](填序号)过程排出体外。(2)由资料可知,人体内乳糖酶的产生是受控制的,婴儿期该酶的产生量较高,这是因为。(3)“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现”,这是的结果。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欧洲西北部,乳糖耐受基因被保留下来并遗传给后代。(4)作为农业大国,乳糖不耐受是中国成年人的普遍现象,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酸奶是良好的牛奶替代品,主要依靠的发酵作用制作而成。答案:(1)[③]胃[e](2)基因(乳糖酶基因)该阶段食物中乳糖含量较高(3)变异(基因突变)(4)乳酸菌10.(丰台二模)人们喜食苹果等果糖含量高、口感甜的水果。但人体过量摄入果糖会导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