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深刻理解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行动纲领和方针政策,自觉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量。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形成发展与科学内涵2.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行动纲领和方针政策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和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与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因此,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跪像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使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被八国联军丑化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但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止了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条件积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五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这首先是各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态是违背民族意志的。”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华莱士提出的“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的问题时,他说:江泽民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二“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四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1)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像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将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1959年毛泽东会见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秘书长徐萌山1958年8月,为了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炮兵某部在炮击金门前表决心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抗美”的策略。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变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1958年10月,毛泽东提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指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们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此后,我们党对解决台湾问题又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把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厦门市向台湾同胞祝贺春节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据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统一祖国,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己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要点是: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的主张;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被称为“邓六条”。①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②要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③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④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