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典、比兴、抑扬、对比、象征、联想、想像、以小见大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修辞白描、细节、正侧、动静虚实、渲染、烘托、衬托结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点题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构思类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夸张、反问、反复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顺叙倒叙插叙“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方式: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细节、白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融情入景。叙述手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悬念、映衬(正衬、反衬)、比兴、托物言志、铺陈、赋比兴、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物、拟人)、双关、借代、反复、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对偶、互文等。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伏笔、点题、总分、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人已老去,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到了重九,兴致来了,一定要和友人尽欢而散。首联即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这里“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兴来”一层,“今日”一层,“尽君欢”又一层,层层变化,转折翻腾。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颈联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寥寥数语,既点出深秋的时令,又给人以高危冷峻之感。诗句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笔力挺峻,实在令人叹服。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低头思索人生诸事,感觉山水无恙,而人事却难以预料,自己现在已经是头发稀疏的老人了,还能在人世间存活多久呢?于是他趁着酒醉时,把茱萸仔细端详,期待明年再来相会。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而下句的“醉看”,则鲜明地刻画出诗人醉眼蒙眬的情态。寥寥数语,却远远胜过千言万语。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2)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4)移情及物。诗人漂泊天涯,年华流逝,鸟雀这种本无人情的自然之物着实被诗人的绵绵愁绪感染,也禁不住怨恨年华流逝,青春老去。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作者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衬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严少负才气,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登基后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山中寡妇》《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描写抒情,叙事抒情)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试分析本诗的抒情特点人与自然的融合,通常有两种走向:①触景生情;②移情于物。【移情于物】所谓触景生情,即触大千之景,而心生情感。采用“景——情”模式,情是物的反映。所谓移情于物,即将主体情感转移到客观外物之上,就是主观情感的客观化。采用“情——景(物)”模式,物是情的投射。【移情于物分为两种方式:】一、景物直呈化诗人的情感托附于景物,通过直接呈现景物于作品中。宋代词人贺铸回忆昔日目遂芳尘远去而生闲愁,从而将闲愁投射于景物而为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前妻莫夫人新丧,他的丧妻之痛对应到“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点绛唇·屏却相思》)的凄冷景象上。换言之,抒情主体的情感化作客观化景物。二、物象人性化诗人将个人情感投射到外界物象上,此时,物象似乎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拟人)。二、物象人性化诗人将个人情感投射到外界物象上,此时,物象似乎有了人的情感和意识。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当人满怀失落凄楚时,那么所见外物常着上凄迷的情感色彩,有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为证;人若有闲情逸致,那么一山一丘,常隐藏无尽趣味,有词“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为证。凭阑人·金陵道中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以剑锋喻尖山,新颖贴切地表现了山峰的峻峭。在萧瑟的秋季里,那尖山似剑锋一般仿佛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割”字照应上句“剑铓”的比喻,突出作者愁苦之深,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结尾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联想、想象),期望身化千亿,散上诸峰以望故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希望重回京城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比喻新颖,想象奇特,作者谪居的愁苦与望乡的悲哀表达得深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清平乐yuè》刘弇东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春风依然和以往一样,着意爱抚隋堤上的杨柳。搓得柳叶如鹅儿般嫩黄,天气正好是清明时候。去年我们同在城郊嬉游,如今却只能在梦中相逢。让这一生都憔悴困苦,还能消受几个这样的黄昏?上片写春风和煦,天气晴朗,使人倍感亲切、温柔。“依旧”二字点明,去年的此时,词人还和爱妾一起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而现在却“雨魄云魂”,形容爱妾死后,飘荡的魂魄犹如朝云暮雨一般;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东风依旧,人却已逝,从而传达出浓浓的相思之情。“断送一生憔悴”,写出了词人现在以至今后的精神憔悴的状态。而这种憔悴状态是谁造成的呢?原来是因春风多情地抚弄垂柳、清明时节令人心烦意乱的天气状况,以及爱妾如雨魄云魂般消逝的现实等诸多往事和现状所交织而造成的。“能消几个黄昏”指出尤其是在黄昏时分,到处被烟霭所笼罩,景色迷茫凄惨,更易使人感觉憔悴,更易引起词人对爱妾的深深的思念。消:把时间度过去。~夜。~夏。~闲。~遣。~磨(mó)。《清平乐yuè》刘弇东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1)“搓”字将东风拟人化(1分),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1分),使东风具有一种形象的质感,同时又把柳条随东风摇曳的动感贴切地表现出来(1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爱妾的深挚悼念之情(1分)。词先写东风依旧,柳色如初,而今却物是人非。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结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充分流露了沉痛悲哀之情。《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1)衰草:冬草枯黄。2)空相向:空对着友人离去的方向。3)风尘:指社会动乱。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颔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天空阴云密布,天幕低垂,小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此景阴冷压抑,有力的烘托了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同时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之情。客去人归,时值薄暮,天又下起雪来,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踽踽独行,踏上风雪归途。无限空寂凄凉,写尽了诗人孤寂之情。《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注]秦观:北宋著名诗人,先后多次贬官遭徙,一生潦倒失意。这首诗写雨后春景,晨雾薄笼,碧瓦晶莹。“万丝”比喻春雨,写出了春雨的轻柔和细密。“含春泪”“卧晓枝”是拟人,一个“含”字,一个“卧”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之情,也都包孕其中了。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情怀。《春日》[南宋]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