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隧道15#与14#贯通方案一、工程概况三联隧道位于背开柱至且午车站之间,线路在新背开柱设站后,下穿既有贵昆铁路。隧道全长12214.最大埋深220m。我项目现施工的D1K308+915~D1K307+120段为全为Ⅳ级围岩,台阶法施工。地层岩性为泥岩、砂岩,紫红色,全~强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泥岩呈半干硬土状,岩质软,强度低,用手可折断,局部可捏散,遇水作用强烈;砂岩及破碎,呈碎块状。围岩自稳性差,开挖后拱腰部位易掉块。其初期支护采用拱墙格栅钢架支护形式,钢架间距1.2m。其超前支护形式设计拱部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每环38根。二、贯通测量措施1、平面位置控制导线控制网布置:在隧道开挖前在隧道进出口先埋设导线控制点,建立导线平面三角控制网。随着隧道掘进的深入,在洞内设置导线控制点,控制点的一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相邻两个控制点距离在200m以上,对通视条件差的地段相应的缩短两控制点间的距离。按照附合测量的方法,将洞外的控制坐标传递到洞内,建立洞内、洞外统一的坐标系。2、高程控制水准点布置:洞内外水准点要通过水准仪进行测量控制。并经多次附合测量,确定洞内布设水准点的高程。洞内水准点一般按100m左右布设一个,分别布设在隧道中线的两侧。3、贯通测量控制本隧道设一迂回平导掘进,在隧道单头掘进距贯通约30m左右时,进行贯通测量。先对整个隧道控制点进行附合测量,将洞外控制点通过平导引入14#横通道稳定地方,保证闭合差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平差计算进行坐标调整。调整后的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原有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比较,对原有控制点施工的工序平面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时避免在一个断面上进行突变。4、隧道贯通闭合测量及贯通误差分析调整隧道在上台阶贯通后,对隧道进行附和测量,由隧道一侧导线控制点附合到另一导线控制点。通过洞内导线附合测量,确定系统误差(偏差包括纵向误差、横向误差、高程误差),根据平差公式对控制点进行平差,重新调整洞内导线坐标、方位角和高程,保证调整后的偏差为零。三、贯通施工方案14#横通道进正洞施工至D1K308+143.5时,停止掌子面开挖,拱部施做一环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全环36根,并封闭掌子面。同时仰供和二衬施工至掌子面。由正洞往14#横通道方向独头掘进,当隧道剩余30m后,锁脚锚管由2根增加至4根,隧道剩余15m后钢架间距调整为0.8m。施工中仰拱、二衬距掌子面距离控制在安全距离以内。接近贯通时仰拱距下导不超过5m。当隧道施工至中间部分剩余5m左右时,中、下台阶停止掘进,上台阶每1.6m(隔一榀)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保证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直至上导贯通。上台阶贯通后,中、下台阶继续掘进,每次开挖为不大于两榀间距,左右向错开开挖,至全隧贯通,并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四、贯通段监控量测为了真实反映监测结果,从而合理指导施工,确保安全,施工中派专人进行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软弱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软弱围岩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向有关人员提供相关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1、基本要求观测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工作,观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情况,并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观测数据均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合后方可上报,如发现观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复测,并检查观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确认无误后,立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2、监控量测的项目本贯通段的监测项目列表如下。隧道贯通段观测项目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精度1地表下沉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1mm2拱顶下沉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钢尺1mm3二次衬砌前收敛计0.01mm净空变化4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收敛计1mm5仰拱沉降水准测量法,水准仪、水准尺1mm3、观测点布置隧道工程的观测点主要有:地表下沉、拱项下沉、仰拱沉降及净空收敛。这些测点必须设在同一断面上,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本隧道贯通段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如下表。隧道贯通段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表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每断面测点数量净空变化拱项下沉仰拱沉降软弱围岩52条基线3点1点4、观测方法及频率①沉降监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条码尺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在未施工前应进行水准网布设,埋设水准点时,应埋在不受地面变形影响,和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首次观测时,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②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监测拱顶下沉量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量测各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应高程差,本次所测高差与上次所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所测高差与初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累计沉降值。净空收敛是采用收敛计量测测点的距离。③观测频率本贯通断观测频率见下表。隧道贯通段观测频率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距开挖或模筑后的时间)1~15天16~30天30~90天1洞内外观察开挖及支护后立即进行2地表下沉1~2次/1天1次/2天2次/7天3拱顶下沉1~2次/1天1次/2天2次/7天4二次衬砌前净空变化1~2次/1天1次/2天2次/7天5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1~2次/1天1次/2天2次/7天6仰拱沉降1~2次/1天1次/2天2次/7天5、观测项目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观测后应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软弱围岩的稳定性,本贯通断按如下标准控制。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3mm/天,拱部下沉速度大于3mm/天,应加采取措施,强初期支护系统。水平收敛速度小于是0.2mm/天,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围岩基本稳定。五、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项目部成立隧道贯通施工安全防护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贯通段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施工中安排专职安全员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施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逐级进行交底,下达安全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作业交底。3、安全检查制度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等。定期召开安全例会,会后检查落实情况。4、开挖进尺不能大于0.8m,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得大于6.0m,并要及时进行喷射砼施工。仰拱和衬砌紧跟,确保施工安全。5、加强软弱围岩量测及地表监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量测频率。测点按5m一个断面布置。监测结果每日及时上报主管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掌握软弱围岩变化情况。当围岩变形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确保施工安全。6、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深刻领会出洞的施工方法。7、加强现场管理,严格值班制度,尤其是开挖作业中必须有专人指挥,24小时值班,确保施工安全。六、应急预案1、应急原则①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②项目部定期、经常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情的事故源进行检查、处理,尽可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并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研究预案,将相关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准备就绪。2、应急机构项目部成立应急组织机构,配备充足的应急外资。3、险情报告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险情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调度及时准确的向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七、结论:通过以上技术、组织、管理措施,本黄土隧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安全顺利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