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7章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7.1混合式换热器的形式与结构;7.2影响混合式设备热质交换效果的主要因素7.3混合式设备发生热质交换的特点7.4喷淋室的热工计算7.5冷却塔的热工计算7.6其他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喷淋室蒸汽喷射泵直接接触式(混合式):冷却塔直接接触式(混合式):加湿器直接接触式(混合式):热力除氧器直接接触式(混合式):7.1混合式换热器的形式与结构冷却塔(或称冷水塔)气体洗涤塔(或称洗涤塔)喷射式热交换器混合式冷凝器共同优点是结构简单,消耗材料少,接触面大,并因直接接触而有可能使得热量的利用比较完全。1)喷淋室的类型和构造喷淋室的构造组成:前挡水板、后挡水板、喷嘴、底池、管道、防水照明灯、密闭检查门等。挡水板作用:挡住飞溅出来的水滴;使进风均匀流动。底池和四种管道相通:循环水管:6-7-9-10溢水管:14补水管:11泄水管:15喷淋室的类型卧式、立式单级、双级低速、高速带旁通的喷水室带填料层的喷水室喷淋室的类型2)冷却塔的类型与结构类型水是否与空气直接接触:干式、湿式开放式:自然对流,受风力、风向影响风筒式:自然对流,效果稳定机械通风式:受迫对流,冷却效果好,稳定可靠冷却塔的类型冷却塔的构造淋水装置(填料):将进水尽可能形成细小的水滴或水膜,增加水气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增进热质交换。分为点滴式、薄膜式及点滴薄膜式。配水系统:将热水均匀地分配到整个淋水面积上,从而使淋水装置发挥最大的冷却能力。由水槽、管嘴及溅水碟组成。有槽式、管式和池式。通风筒:冷却塔的外壳,气流的通道。7.2影响混合式设备热质交换效果的主要因素空气与水之间的焓差;空气的流动状况(ρv);水滴大小;水气比(μ);设备的结构特性冷却塔:填料的形式、面积、形状及材料等喷淋室:喷嘴排数、喷嘴密度、喷水方向、排管间距、喷嘴孔径、空气和水的初参数。7.3喷淋室热质交换的特点既有热量交换,又有质量交换;既有显热交换,又有潜热交换;喷水量总是有限的,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也不可能很长,所以空气状态和水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且空气的终状态也很难达到饱和。在焓-湿(i-d)图上,实际的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线。在实际工作中,用连接空气初、终状态点的直线来表示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7.3冷却塔热质交换的特点冷却塔内水的降温主要是由于水的蒸发换热和气水之间的接触传热。蒸发所消耗的热量Qβ总是由水传给空气。水和空气温度不等导致的接触传热Qα的热流方向可从空气流向水,也可从水流向空气。当水温高于气温时,Q=Qβ+Qα当水温等于气温时,Q=Qβ当水温低于气温时,Q=Qβ-Qα冷却极限与空气的湿球温度近似相等。7.3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1.喷淋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喷淋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η1(同时考虑空气和水的状态变化)说明:ts2与tw2的差值越大,说明热湿交换越不完善,η1越小。喷淋室的接触系数η2(只考虑空气状态变化的)喷淋室与表冷器理想过程不同:表冷器实际过程:水量有限,接触时间有限;理想过程:水量无限,接触时间无限;空气终温等于水初温;喷淋室实际过程:水量有限,接触时间有限;理想过程:水量有限,接触时间无限;空气终温不等于水初温;假想过程:水量无限,接触时间无限;特例:绝热加湿过程在这种情况下,η1已无意义,所以喷淋室的热交换效果只能用表示空气状态变化完善程度的η2来表示2.喷淋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的实验公式实验条件:离心喷嘴;喷嘴密度为13个/m2排;vρ=1.5~3.0kg/(m2s);喷嘴前水压1.0~2.5atm3.喷淋室的设计计算(双效率法)计算类型已知条件求解内容设计性计算空气量G空气初状态t1,ts1(i1...)空气终状态t2,ts2(i2...)喷淋室结构,喷水量W冷水初、终温tw1,tw2校核性计算空气量G空气初参数t1,ts1(i1...)喷淋室结构喷水量W,冷水初温tw1空气终参数t2,ts2(i2...)冷水终温tw2喷淋室计算的主要原则喷淋室的设计计算方法(1)计算用方程组引入空气的焓与湿球温度的比值α说明:1.α值取决于湿球温度本身和大气压力;2.在空调常用范围内,α查表5-4。(2)循环水量Wx的确定221whllctWGictWGihlWW)()(221lwlttcWiiG)()(221lwlttciiGW即lxGW(3)喷淋室的阻力计算1)前后挡水板的阻力2)喷嘴排管阻力3)水苗阻力喷淋室的设计计算步骤:【例7-1】1)根据经验选用喷淋室结构。2)根据空气的初参数和处理要求可得需要的喷淋室接触系数及总喷水量。3)由附录5-8查出相应的喷淋室的η1实验公式,并列出方程。4)根据热平衡方程式(5-83),将已知数代人。5)联立解方程式求出水的初温和终温。6)求喷嘴前水压。7)求冷冻水量及循环水量。8)阻力计算。喷淋室的校核计算如果水初温偏高一些(不是比计算值偏高很多),但是将水量加大一些,也可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即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地改变喷水温度并相应地改变喷水系数,确实可以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例7-2】AdZiihdQmd)''(四、冷却塔的热工计算(焓差法)Merkel方程:tdW)c(Wdtctdt)-(W-dW)Wc(tdQ热平衡方程:水侧:空气侧:GdidQKcWdtGdictdWcWdttdW)c(WdtGdi)1()(2112ttKGcWii对全塔积分:综合各式可得KcWdtAdZiihmd/)''(分离变量并积分:WAZhdZWAhiidtKcmdzmdtt012''12''ttiidtKcN冷却数:WAZhNmd'特性数:WAZhNmd'两段公式7-31简化查特性曲线图冷却数N表示水温从t1降到t2所需的特征数数值,代表冷却负荷的大小。N与外部空气参数有关,而与冷却塔的构造和型式无关。在气水比相同时,N越大,表示要求散发的热量越多,所需淋水装置的体积越大。特性数N’中hmd反映了淋水装置的散热能力,反映了冷却塔所具有的冷却能力。N’与淋水装置的构造尺寸、散热性能及水、气流量有关。12''ttiidtKcNWAZhNmd'分析:冷却塔计算方法与步骤冷却数的确定(近似积分法)特性数的确定换热系数与传质系数计算气水比的确定,冷却塔的工作点P确定通风阻力计算【例7-3】五、其他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加湿器的热工计算空气的加湿处理:等温加湿;等焓加湿;升温加湿;冷却加湿。等焓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喷淋室、板面蒸发加湿器、透膜式加湿器8.0)(01835.0)(GAddAddhNssmd喷射泵的热工计算喷射器:是使压力、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相互混合并在混合过程中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分类:汽-水热交换、水-水热交换、汽-汽热交换。工作原理:喷管、扩压管优点:在提高被引射流体的压力的过程中不直接消耗机械能,结构简单,与各种系统连接方便。应用:室外热水管网热水供热系统图7-6蒸汽喷射系统示意图(利用膨胀水箱定压)1—蒸汽锅炉2—分汽缸3—蒸汽喷射器4—热用户5—给水箱6—给水泵7—除污器8—膨胀水箱蒸汽锅炉房采用蒸汽喷射装置形式由分汽缸来的高压蒸汽进入蒸汽喷射器,抽引热水网路回水并进行加热:在喷射器进汽管处应该装设止回阀;右图采用高位水箱定压方式:汽系统定压作用;将蒸汽加热后冷凝下来的多余水量,通过凝水管溢流回锅炉房的给水箱。在喷射器进出口安装压力表和温度表。蒸汽喷射器可以设置在蒸汽锅炉房内,也可在用户入口或热力站。图7-7蒸汽喷射系统示意图(利用压力调节器定压)1—蒸汽锅炉2—分汽缸3—蒸汽喷射器4—热用户5—给水箱6—给水泵7—除污器8—回收凝结水的压力调节器9—补水的压力调节器利用压力调节器定压的方式水-水喷射式热交换器的特性方程0)1(GuGgghiuuii)1(032330202)()()(APPwGGwGwGhhp)/,(/3ppgAAufPP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水喷射器设计计算步骤[例7-4]确定水喷射器的喷射系数u;确定水喷射器的最佳截面比和最佳压降比;据最佳压降比求热网需要提供的最小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Pp;确定喷管出口截面积和直径Ap和dp;确定圆筒形混合室的截面积和直径A3和d3;混合室长度Lh;喷管出口截面与混合室入口截面间的距离Lc;确定扩压管出口截面积和直径Ag和dg;确定扩压管长度Lk。本章小结熟悉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形式和结构;理解混合式热质交换的特点掌握混合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喷淋室和冷却塔);作业:P220:1、3、81.表冷器在干工况下换热扩大系数为。在湿工况下换热扩大系数为。2.表冷器的接触系数随冷却器排数的增大而(),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而()(1)增大(2)减小(3)不变(4)不一定3.对于湿工况下的表冷器,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采用()方法(1)对数平均温差法(2)效能-传热单元数法(3)双效率法(4)对数平均温差法或效能-传热单元数法思考题:4.表冷器的接触系数和喷淋室接触系数物理意义相同吗?计算公式是否一致?5.喷淋室处理空气时,假想情况、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的含义是什么?6.喷淋室和表冷器中接触系数主要取决于()(1)空气的状态(2)水的状态(3)空气和水的状态(4)与空气和水的状态变化无关7.对于空气加热器在进行热工计算时,应采用()方法(1)对数平均温差法(2)效能-传热单元数法(3)双效率法(4)对数平均温差法或效能-传热单元数法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