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的性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的性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事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3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性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2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4、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2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4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26、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27、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29、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3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31、.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3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5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4、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3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36、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37、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3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3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4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41、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A、经验主义B、先验论C、绝对主义D、教条主义642、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庸俗唯物主义除外)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3、天才论是()A、唯物主义反映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不可知主义怀疑论D、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4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同机械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5、西方近代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A、波浪和赫胥黎B、培根和洛克C、费尔巴哈D、康德和休谟46、坚持反映论,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独有的观点B、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先验论的观点47、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造物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把握D、借助了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4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49、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指出人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同一的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50、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正确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C、唯心主义坚持的错误观点7D、正确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5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52、“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A、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B、理性认识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单独存在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理性认识中包含有感性认识的成分5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4、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这种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55、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B、唯物主义的C、即可以是唯心主义的,也可以是唯物主义的D、二元论的56、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实践到认识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从认识到实践D、从具体到抽象57、不可知论的怀疑论,在人的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人为地找到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从反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A、如何驳倒唯心主义先验论B、如何判定认识与对象、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C、如何判定人的认识是是否具有至上性D、如何判定人的认识的无限性58、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A、属于人的认识能力B、它不参与人的认识活动C、对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压制起着重要的抑制和调节作用D、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只起负面作用59、想象(包括直觉、幻想)等非逻辑思维活动,它()8A、可以脱离逻辑思维活动单独进行B、必须以一定的逻辑思维活动为基础C、想象、灵感可以给理性思维提供积极运作的可能性D、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60、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是()A、确定的B、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61、主体和客体统一的基础是(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