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一场(梁桁)——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技术难点及设计创新让世界更畅通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经理部——梁桁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4.人工岛设计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1.工程概况1.1港珠澳大桥项目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跨海通道,全长35.6km;大桥共分为珠海和澳门接线、珠澳口岸人工岛、大桥主体工程、香港连接线及香港口岸人工岛六部分;岛隧工程是控制性工程。1.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1.工程概况岛隧工程总长7440.5m,包括5664m沉管隧道,2个面积10万m2离岸人工岛及长约800m桥梁。岛隧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于2010年12月底全面开始工程建设,预计2016年底完成施工。1.2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1.工程概况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共分33节,每节长180m,宽37.95m,高11.4m,单节重约7.4万吨,最大沉放水深44m。是我国首条于外海建设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唯一深埋大回淤节段式沉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建成后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工程。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4.人工岛设计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2.1面临的挑战2.1.1开敞海域、深厚软土地基、复杂施工条件下的快速成岛根据总工期要求人工岛需一年内快速成岛,且两年内完成软土地基处理及暗埋段施工,为首节管节对接提供条件;工程海域地处白海豚核心保护区,施工的环保要求高;工程海域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航运最密集的水域,施工的安全保障难度大2.工程面临的挑战2.1面临的挑战2.1.2沉管管节预制工程量巨大,工期紧迫,预制质量要求高每个节段砼量约3415m3,钢筋约重900t,8个管段组成一个标准管节砼约2.7万m3,重约7万多吨;共33节约85万m3混凝土,数量巨大、工期紧;预制精度、质量要求高(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结构自防水);重达7万多吨巨形混凝土管节的安全下水。2.工程面临的挑战2.1面临的挑战2.1.3超长深埋、厚软土地基下的沉管基础刚度协调及不均匀沉降控制沉管隧道长约6km,下卧有软土地基,沿线地层、土性纵向、横向差异大;隧道深埋,面临巨大的、长期的,缓慢加载且不利于控制的回淤荷载;世界范围内首次利用两个人工岛进行桥隧转换,岛隧结合部处的隧道荷载存在有台阶式的跳跃变化。2.工程面临的挑战2.1面临的挑战2.1.4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的深埋沉管2.工程面临的挑战釜山厄勒港珠澳深埋沉管与浅埋沉管的主要区别项目常规沉管(浅埋)深埋沉管(港珠澳)回填及覆土厚度约2m左右2m+21m(淤积层)加载过程施工完成,管顶荷载施加完成施工完成,管节荷载完成约1/6,后期回淤荷载逐渐增加管底应力约40-50kPa160kPa2.工程面临的挑战2.1面临的挑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纵向设计的主要问题——接头抗剪安全度偏低隧道名称管节宽度/m节段长/m管节高/m管底荷载kPa节段接头面积/m2面积/荷载比e-5港珠澳37.9522.511.41607.525.5釜山26.4622.59.9744.94.3916.4厄勒38.7228.643.08.4022.9节段接头抗剪安全度对比管节接头抗剪安全度对比隧道名称管节宽度/m节段长/m管节高/m管底荷载kPa管节接头面积/m2面积/荷载比e-2港珠澳37.9522.511.41606.143.8釜山26.4622.59.9744.94.369.7厄勒38.7228.643.05.6013.02.工程面临的挑战接头抗剪安全度偏低的风险当大荷载条件与不利的地基不均匀耦合作用时,可能造成接头抗剪结构破坏,进而引起接头防水条件恶化,甚至漏水,将直接影响到隧道使用、结构耐久性等。2.工程面临的挑战2.2岛隧工程的工作总体思路以精细化勘察为基础;以科研为支撑;以专用设备开发为保障;以标准化管理及风险预控管理为手段;设计与施工互动,总部与工区密切配合。针对总工期紧、外海孤岛施工及通航安全等不利条件,确定:“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信息化”设计施工原则。以“人工岛快速成岛、沉管预制、专用设备制造”为三条关键线路。2.工程面临的挑战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4.人工岛设计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国内首次按国际标准组织岛隧区地质勘察,获得准确精细的地质资料:设备、现场作业均执行国际标准;设计全过程介入现场外业工作,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手段强调获取扰动少的现场原位数据,为设计提供可信、真实的地质参数。3.勘察创新3.1精细化勘察带波浪补偿的海上钻探系统本次勘察的技术创新包括:自行研发、制造并使用带波浪补偿的海上钻探系统;自行研发、制造并使用海上钻探平台系统;国内首次在水运工程中引进并使用海底坐床式静力触探系统,以及采用CPTU数据对工程地质进行评估;勘察成果获得了连续的地层地质参数、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及数据库,为设计提供了客观可信的基础数据。3.勘察创新3.2技术创新海上钻探平台系统3.2技术创新海底坐床式静力触探系统三维地质数据库3.勘察创新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4.人工岛设计创新4.人工岛设计创新4.1人工岛设计超载预压采用插入式大直径钢圆筒截断软土的深层圆弧滑动面,形成稳定安全的岛壁结构,外侧辅以抛石斜坡堤解决越浪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抛石斜坡堤下采用挤密砂桩处理软基;大圆筒结构及其之间副格均插入不透水层,使之同时作为岛上隧道干施工的基坑围护结构;利用整岛止水条件,采用降水大超载比预压进行岛内软基处理,改善了软基处理的效果。4.人工岛设计创新4.1人工岛设计超载预压整岛基槽挖泥至-16.0m;下沉钢圆筒及副格仓;钢圆筒下沉深度约25.0m,插入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层,底标高约为-37.0m~-43.0m。钢圆筒直径22.0m,壁厚16mm,筒顶标高+3.5m,筒高40.5m~46.5m,重约500t,圆筒之间净距为2.0m,采用副格仓相连,底标高-26.5m。-16.0m钢圆筒钢圆筒西小岛典型断面施工过程4.人工岛设计创新圆筒内插板处理,井点降水回填预压;-16.0m袋装砂袋装砂西小岛典型断面施工过程4.人工岛设计创新西小岛合龙后,岛内回填砂至-5.0m,降水至-6.0m,插塑料排水板;回填砂至+5.0m,降水至-16.0m;满载预压120天;海侧可同步施工挤密砂桩(置换率为27.6%)和护坡结构;-16.0m中粗砂-5.0m+5.0m西小岛典型断面施工过程挤密砂桩挤密砂桩4.人工岛设计创新4.1人工岛设计快速成岛+止水和围护结构一体采用该方案,实现了:快速成岛,五个月完成两个人工岛成岛,施工效率提高了近十倍;止水和围护结构一体;改善了岛内软基处理的同时,为隧道基础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岛内、岛外同步施工。快速成岛止水和围护结构一体PVD+大超载比预压同步施工4.人工岛设计创新4.2技术创新世界范围内创新采用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开创了外海快速成岛新技术;开创了外海大型基坑围护结构以及外海基坑止水的新技术;国内首次采用挤密砂桩技术作为抛石斜坡堤的软基加固方案;采用降水大超载比预压进行岛内软基处理,开创了外海环保节约型的软基处理新方法;4.人工岛设计创新板单元制作圆筒拼装圆筒对接圆筒装驳圆筒运输圆筒振沉4.人工岛设计创新4.2技术创新采用8台600Kw液压振动锤同步联动振沉系统进行振沉作业,开发的同步锤组总激振力达到约4000t;2011年5月15日开始西岛首个钢圆筒振沉,215天完成了东西人工岛120个钢圆筒振沉施工,垂直度达到1/200。4.人工岛设计创新4.2技术创新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4.人工岛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1沉管预制厂设计综合考虑工期要求及预制质量控制,本工程沉管采用工厂法预制。沉管预制厂选址在桂山牛头岛。5.1沉管预制厂设计沉管预制厂位于桂山岛,距离隧道轴线约7海里。预制厂主要包括:预制车间(约2万m2)混凝土生产区浅坞区(包括跨度105m的浅坞门)深坞区(包括跨度61m的深坞门)设置两条流水线同时生产,每两个月生产两个管节。混凝土生产区预制车间浅坞区深坞及舾装区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顶推完成关闭滑移坞门灌水、起浮、移位排水、舾装管节出坞5.3.1沉管预制厂设计匹配前段浇筑下段管段连续浇筑连续顶推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2.1平面布置创新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创新性的提出了预制车间与浅坞一字布置,浅坞与深坞并排布置的工厂平面布局格式。利用现成的采石坑,扩大深坞尺度,将管节存放和舾装创新性地移至坞内,避免了存放区防波堤的建设,大规模的减少了建厂费用建成后的沉管预制厂全景进行现场开挖中的沉管预制厂全景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2.2预制车间创新“T”形厂房布置格局,两侧为钢筋加工区,中间为钢筋绑扎台座及砼浇筑坑,创造出流水式的生产模式;钢筋加工区和生产线区标高错落,成功解决厂内外物流水平运输的困难,同时有效减少土石方爆破开挖量、拦水坝工程量和深浅坞灌排水量。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2.3浅坞钢闸门结构和止水技术创新创新性采用了一种新型自稳式三角形结构钢闸门。不仅在构造本身上有利于自稳,而且利用倾斜的迎水面巧妙地化解了12.7m水头差形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倾覆力矩,同时将其部分转换为有利于稳定的垂直力。同时也一定程度减少了大跨度带来的弯矩问题。钢闸门侧止水和底止采用背贴式波纹形止水带分别与钢闸门和闸墩止水底座贴紧,形成连续侧止水面。采用该结构后,跨度达105m,需要抵御12.7m水头的浅坞钢闸门结构自重仅约800t。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浅坞钢闸门现场拼装照片浅坞钢闸门止水带安装蓄水中的浅坞钢闸门(迎水面)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2.4深坞坞门结构和止水技术创新创新性地采用钢筋砼+钢结构组合浮坞门结构,降低浮坞门结构重心高度提高坞门的浮游稳定性;将坞内蓄水水压转换为坞门配重,化解坞门抗倾和起浮对坞门自重两个截然相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浮坞门和坞口底板联合设计,解决坞门抗滑稳定问题;在坞口底板上设置橡胶垫,消除浮坞门反复坐底时由于底板应力集中可能导致的破坏;坞口止水采用三维空间设计,确保坞口侧止水和底止水连续过渡,提高止水的可靠性。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预制中的浮坞门浮运中的浮坞门坐底与坞口处的浮坞门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5.2技术创新5.沉管预制厂设计、技术创新及科研2012年9月10日,桂山沉管预制厂深浅坞蓄水试验,深浅坞蓄水至设计水位+15.35m,试验结果证明整个深浅坞止水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至2013年6月底,预制厂已经按期累计完成6个管节的预制、起浮、横移,并实现了E1/E2管节的出坞、浮运和安装,整厂运行安全、高效和可靠。Contents目录3.勘察创新1、岛隧工程概况2.工程面临的挑战1、岛隧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4.人工岛设计创新6.隧道基础设计创新7.沉管设计创新8.结束语5.沉管预制厂设计创新6.1隧道基础设计6.1.1设计思路采用常规的、成熟的施工工艺来解决复杂的沉管隧道基础。对于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较小的的区段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对于地质较差、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