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摘要: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为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解决了前提条件,提供了政治基础。与此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惯性形成的革命情结和土改后建立的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现代化的进程。正视它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现代化;双重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其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新纪元的开端。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对现代化产生的影响,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①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速增长,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和发展,是起源于’)、’*世纪欧洲的现代化的发展动力。科学技术的特点是其发展呈现为一种爆炸性扩展,在现时代,自科学革命以来,知识得到惊人的增长,同时,适应这种知识的空前努力,已经逐渐成为全人类的要求。②而资本主义更是无孔不入,其渗透力之强,远非其他传统力量所能比拟。因此,以科技革命、知识爆炸、工业文明为主导因素,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先导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扩张力,使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或主动或被动走入其发展历程。在由现代民族国家构成的新的世界经济体中,高速发展社会的经济---文化因素对低速发展社会具有强烈的传导性,而自发的国际竞争机制又使这种传导性变成一种自觉的发展律令,从而产生一种不同一般文化传播的特殊传播效应---'现代化效应',引起强化的适应性的社会变迁。③迄今为止,现代化已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由英国开端后向西欧扩散,再由欧洲核心地区向周围地区扩散,并在20世纪下半叶起成为真正全球性变革的大浪潮。总而言之,一切社会一度都是传统社会,而现在的任何社会要么是现代社会,要么是正在成为现代社会过程中的社会。④,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强大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发展轨道被打破,出现了以大规模的社会解体和文化解体为特征,并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变乱的局面。中国社会只能顺应世界潮流,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现代经济增长、制度革新、文化复兴的各种努力引起的社会变革趋势,现代化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近代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革命化,实质上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特殊形式。现代化在+-世纪后《江淮论坛》2006年第3期半叶成为中国社会大变动潮流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异常艰难地上升为带有主导性的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2.革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活动和政策以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和神话,发生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⑤这里讲的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而是指政治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夺取统治权的武装斗争,是一种政治制度代替另一种政治制度的激烈变革。革命的发生是有条件的,现代革命是现代化因素不断扩张的产物。现代化一定程度的发展,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现代思想理论的大规模传播及在此基础上的多重社会矛盾等,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必要性并创造了可能性。纵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任何国家从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与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革命或改革,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现代化。而改革作为一种普遍的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即现存的社会制度尚未完全腐化,仍然能够容纳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当现存制度已经完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则唯有诉诸暴力革命摧毁旧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天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用炮舰政策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刺激下启动的。影响和制约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主要是民族危机和乡村危机,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后期,中国也曾试图走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道路,但没有能够获得成功。当所有的温和改良都对缓解全面社会危机无济于事,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又受制于集中于社会政治层面的全面社会危机时,为了摆脱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就成为主导的变革方式。各国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如果现代化不能幸运地以比较接近传统的方式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日本就是这方面的幸运儿),就很可能选择与传统决裂的激进革命的道路。中国就是在十九世纪后期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方式遭到重挫之后,才学习西方采取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的。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革命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冲突,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⑦当和平的改革不能完成改造生产关系的任务,暴力革命就会充当为生产力开辟道路的历史工具。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日益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革命的目的则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有着清晰的认识。1933年,毛泽东在谈到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⑧1944年8月,他又指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⑨党的七大报告论述了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关系。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⑩毛泽东认为,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国境内的实现。七大以后,他更加明确地论述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应该发展的,中国应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国家、富强的国家。这就要解放生产力,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11解放战争时期,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消灭封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就给发展工业生产、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任务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目的。12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为了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作用1.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决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任何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世界现代化的历程表明,一些非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虽然起源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但只有在自己国家产生了对现代化的追求、特别是取得国家独立之后,才能真正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才能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马克思在总结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作用时曾指出:在大不列颠本国现在的统治阶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推翻以前,或者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获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由此可见,是否获得国家独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能否独立开展和全面实现本国现代化的关键。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虽然客观上使中国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但其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把中国作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造成中国虽已有了现代化的表面现象,却缺乏现代化的结构基础。封建主义的主要代表地主阶级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下,也愈发显露出他们极端的反动性、腐朽性和落后性,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又一主要障碍。在西方列强与本国封建势力共同把持下,处于分裂动荡状态的中国社会,要有效推动现代化进程是不可能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呈现畸形、缓慢和曲折状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无论是技术层面的探索还是制度层面的探索,都一一失败了。这些挫折,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使人们在民族目标问题上形成了令人惊讶的明显一致的看法,这是千百万中国人共同的一致的看法:当时最首要的问题是民族的统一。人们把从外国列强手中收复民族权力看作是这种统一的体现。14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的各种政党都没有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15为现代化创造这个必要前提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为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扫除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打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2.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权保证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经验表明,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是非常关键的。而外源性现代化,特别是延误了的晚近现代化,在其启动阶段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大于经济因素的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国家即中央政权在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16这是因为现代化起步越迟,与现代化中心区域的差距越大,本国前现代化的传统越深厚,就越需要政府对现代化进程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中国这样的现代化迟发者,需要的是能够控制和分配其各种资源的、有效的中央政府17充当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可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中国一直不具备这一条件。晚清政府要进行重大的社会变革已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更不要说将社会变革付诸实施了,现实政治体制与实现现代化的果断行动极不适应的缺陷是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化起步缓慢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清政府的垮台和封建帝制的结束,未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北洋政府既缺乏清政府那样的来自传统世袭权威的合法性,又缺乏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基础上的现代民主权威合法性。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独裁性质政权,全国名为统一实则一盘散沙,社会支持极端薄弱,中央政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双重影响25府的权威一直无法真正树立,加上体制的腐败与阻隔,也难以有效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新民主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是一个能够将政令推及全国范围的享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有力量对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调动与配置的强有力的政权,能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政府,从而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政权保证。3.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在现代社会中,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18现代化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理性化的互动过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表明,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的过程。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力,即现代工业生产力。19工业化是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对后发国家来说,现代化就是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利用国内外的一切先进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