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题破山寺后禅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题:写。这是一首题壁诗。(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破山寺:佛寺名。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解题常建简介常建(708-765),生卒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后隐居西山。一生仕途坎坷,沉沦失意,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寺,以排解心中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所作。吟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节奏韵脚▲▲▲▲2/1/22/2/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早上的太阳僧人的房舍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指人的尘世之心使。。欢悦使。。。空只幽深的地方山中的景色尾联:各种声音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首联: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颔联: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阴覆盖着的僧人的居所。颈联: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翻译诗句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和“古寺”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意思是: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就掩映在那花木丛中,写出了寺院的清幽和深远。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既是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忘却尘俗的隐逸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万籁俱寂”中,唯有钟磬音悠扬不尽,以动衬静,渲染山寺幽寂宁静的氛围,意境悠远深长。“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作者是用钟磬声来衬托破山寺后禅院的宁静,是以动衬静;同时也反映作者追求内心的宁静。有一个成语出自此句,是什么成语?成语: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中心思想关键词环境作者(情感)首联清晨古寺静颔联曲幽深幽静幽雅寂喜爱寄情山水颈联悦空雅归隐田野尾联寂音寂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