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和。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诗中描绘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迫使中国志士仁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4)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日益腐败,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5)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从而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傅相书》(1894年6月)2、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2)机关报(3)纲领1905年8月《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一)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内容对应的同盟会纲领具体主张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3、三民主义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平分土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4、评价(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3)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材料一: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动,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1)孙中山接受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关注国计民生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不必管他……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的办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请回答:⒈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⒉据材料分析孙中山要解决什么社会的土地问题?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矛盾?⒊在解决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反对什么?⒋民生主义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试评价它的局限性。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相同点:不同点:内容不同: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否等同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是奋斗的目标,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2)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是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三民主义及其发展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新三民主义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3、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4、评价(1)进步意义: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2、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