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第一次统测文科综合历史质量分析报告doc-云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0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3月4-5日云南省组织了201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全省高考学科复习成果统一测试,试题本着“指导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生活史观等新视角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新”试题为载体,依据大量新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体现了高考“材料当家”的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考查原则。第一次统测结果依据云南省教育厅抽样统计数据(共抽样人数为823份),本试卷的难度为0.53,平均分为53.03分,及格率为0.36%,最高分89分。基本符合高考试题难度为0.5----0.55的最佳控制难度,抽样数据反映了试卷考查知识的覆盖率、重难点、各部分的比例、通过率和反映出来的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着务实、科学的精神对试题进行分析,现将历史学科的测试情况分析报告如下,望根据分析报告和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有效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使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一、2010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检测卷考点分析1、历史题考查主要知识点和考查能力统计题号题型考查内容能力目标分值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12文字材料选择分封制度(精神文明)√√413图片材料选择货币更换(物质文明)√414文字材料选择西学东渐(精神文明)√∨422、教材和板块知识统计教材分类板块分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类合计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政治文明4分12分10分4分30分物质文明4分6分4分8分4分2046分精神文明8分4分8分4分24分分类合计26分34分40分100分15组合式选择对西藏的管理(政治文明)√√416文字材料选择五四运动(政治文明)√√∨417文字材料选择大国兴衰(物质文明)√√418图片材料选择台湾问题(政治文明)√√419文字材料选择17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文明)√∨√420文字材料选择对华盛顿的评价(精神文明)√√421组合材料选择重要人物的贡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422文字材料选择新经济政策(政治文明)√√423文字材料选择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精神文明)√∨437学科内综合主观题(32分)政治文明的相互影响√√√√3239跨学科综合主观题(20分)美国早期经济发展中的铁路和河运的作用√∨∨√203教材和板块知识统计的分值需要说明的是:39题(1)、(2)问涉及美国经济发展问题,所以20分全部计入世界近现代史。综合上表数据,试题从考查内容看,物质文明史考查比重加大,所占比例达46%,教材知识覆盖比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相对均衡,世界近现代史相对突出。从能力考查来看,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均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为基础,注重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在综合性试题中注重考查学生组织和应用历史学科的内容,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并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地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二.2010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检测试题特点分析历史试卷既仿效全国高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表达方式,又明显地带有新课程使用省市的高考试卷命题思路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尤其是主观试题,新课程的特点更加明显。总的来说,历史试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导向性此套试题彰显了“新材料、新情境”和新问题的试题特点,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新课标注重通史的专题形式的教学,由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化思想文明史以及人物专题等构成,通过这种通史教学向学生展示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展示人类解决各种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最终达到“学史使人明智”的境界。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大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以“新问题”为设问的方式呈现。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推广。此次省统测试题正是以文明史观、社会生活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史观引领新材料,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的“三新”试题特点,突显“材料当家”意识,使学生通过考试进一步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渗透和影响。但这类试题因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知识跨度大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所以学生基本不可能通过简单记忆就直接得分。如37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文明和文化广泛影响世界,推动世界的发展;近代中国落后,又反过来向先进学习,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明显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包容世界的心胸、接受其他文明的心态。又如国家统一是当代中国人走向强国之路的夙愿,让台湾回归祖国,反4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选择题18题就考了《告台湾同胞书》,显示了关注祖国统一的价值取向。19题考查17世纪的中国与西欧为什么形成不同的社会发展结果的原因,体现了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教训,深化改革和开放意识的作用。2.开放性第39题考查1993年诺贝尔得主福格尔的观点即“19世纪铁路对美国早期经济发展帮助不大”,试题体现了较好的开放性原则。这是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试题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学生选择哪种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论从史出”的分析论证能力。这种试题的能力要求普遍较高,学生得分情况不理想,这说明在高三教学中这一能力要引起老师们高度重视并强化这一方面的教学和训练。这种试题是对学生思想的真正尊重,比起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达到考查要求来说其灵活性和进步性是非常明显的。以问题为中心,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也是多年来已经形成的高考命题思路。此次统测的历史试卷非常到位的体现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选择题(客观题),对学生调度、运用、重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的历史思维考查力度较大,十二道选择题,没有一道题是考查学生简单再认再现知识的低层次能力,使得客观题整体难度偏大。所以,开放性试题是一种较好的考查学生能力的试题形式,应该引起老师们的关注。3.重点性考查历史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是多年来高考已经形成的文综学科命题思路,此次统测,也始终遵循这样的命题思路,不论是客观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主观题考查的问题,都是老教材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要概念,这对复习应考导向非常明确。本套试题没有出现“偏、怪、难”试题,试题结构平稳,主要考查主干和重点知识。如选择题中文史常识考查了第12题的封侯现象消失的时间,民族团结考查了第15题中国古代历朝对西藏的制度管理问题,商品经济发展问题考查了第13题的货币更替问题,大国兴衰考查了第17题新中国建国后1952---1983年国民经济发展原因的考察,第23题考查了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主观题考查了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史观。综观全部试题均出在学生比较5熟悉的知识点上,仅仅是依托材料创设了新情境进行新的思维角度的考查。整份试卷给人感觉较平稳熟悉,但拿高分很不容易。所以较好的实现了主干知识是教学重点的导向性。4.关注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隐性介入考查热点问题与重点问题,是高考文综历史学科命题思路,但关键是如何巧妙的、自然的联系。此次统测的历史试题比较自然地考查了这种联系,既关注现实热点与历史的联系,又不显过渡牵强和张扬。如第15题考查古代历朝中央政府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就体现了当今关注民族问题、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映了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现实,侧面反映了对新疆等民族分裂势力制造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又如选择题16题考查了五四运动(100周年)问题,第17题考查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建国60周年)、第19题考查了东西文明交流(热点)、美国铁路建设(热点,中国高速铁路)等,第37题考查政治文明的相互影响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共存的当今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美国铁路对经济的作用即体现了当代人对经济发展因素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它涵盖着社会生活问题的关注等,表达了人类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又如第23题马克.布洛赫的观点“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一题,向学生灌输了“学史使人明智”的途径就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智慧的汲取,过去所犯教训的规避。试题总是不经意间就在价值取向上对学生进行了熏陶。5.试卷的选材及表达方式新课程特点明显此次统测的历史试卷,从设计思路、选材到题型样式,更多的是和新课改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比较吻合,尤其是主观题第37题(历史学科综合题),主题好,选材也不错,设计思路和表达方式完全是新课程样式。最近几年全国高考(老教材)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思路和题型样式,新课程的因素有增加的趋势,老教材向新教材过渡虽然有一个过程,但一定要在教学和复习中适应这种过渡。6.考查内容全面6此次统测的历史试卷,全面考查五本教材的内容,试题突出重点,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史学观点、人物评价、学习方法等内容。①试卷的难度从抽样统计数据看,此次统测历史试卷较难的试题主要集中在客观题部分,又以第15小题得分率为最低,其次为第18小题、第22小题,主观题相对来说难度稍低一些,但要得到满分52分的可能性不大。全卷难度0.53,偏难。②试卷的不足1.试卷从命题思路到题型样式完全按新课程来设计,对使用老教材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广大师生来说,这个弯转的有点过急,一时难以适应,故这次统测成绩没有预期那么好,也属正常现象。从老教材到新教材,不论从教学还是考试,有一个过渡适应过程,不能操之过急。2.试卷的客观题难、中、易的梯度不够明显,试题偏难,影响试题的区分度和信度。3.试卷考查内容重点和分值分布不大合理。根据试卷分值设置统计,本试卷中中国古代史占16分,中国近代史占22分,中国现代史占12分,世界近代史占42分,世界现代史占8分,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占50%,这样分配基本合理,但世界史的50分中,近代史就占去42分,现代史仅占8分,这明显分配不合理。此套历史统测试卷,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上仍然是一份比较优秀的试卷。三、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一)客观题情况分析历史试卷共设计12道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2小题: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是秦朝“废分封、行县制”,通过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准确有效信息来做出正确判断,得出正确答案C。此题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没有封国封爵”、“儒家学者失去饭碗”即可判断出此类事情只能发生在秦朝。错选答案的学生,主要是无法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用信息,或者是无法建立起材料与课本知识即秦朝“废分封、行县制”之间的联7系,其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皆不达标。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3.03分,难度为0.76.第13小题:考查学生释读历史图片,辨析中国古代货币及经济知识运用能力,考查能力要求较高。要准确回答此问题,首先要清图5是秦朝的金属货币“秦半两”,图6是北宋开始流通的纸币叫“交子”;其次,要准确理解四个选项每一个选项的本质含义;再次,据所学史实,北宋出现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与“交易成本”、“流通范围”、“商业信用”没有直接关系,故本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D。之所以出现其它错误选项,首先是不清楚北宋开始使用纸币的原因,二是不能准确的理解ABC三个选项的含义,故只能胡乱猜一选项。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3.49分,难度为0.87.第14小题:引入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考查汉、魏、唐、明清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设问和表达方式较新,但考查的能力要求并不高,仅是要求对上述提到的文化现象的准确记忆,学生只要清楚《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作品,而“西学东渐”这种文化现象则是发生在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故这两个不相干的事情,不能放到一块去研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择其它答案的学生,大都属于相关史实不熟悉,或者根本记不得有关史实,故无法正确回答。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3.08分,难度为0.77.第15小题:此题意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材料的能力和准确掌握元朝统治时期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相关史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