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卡的主要内容以及附件信息。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核电厂、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3.2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3.3应急处置emergency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3.4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推演论证、应急预案评审和批准实施8个步骤。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编制工作组中可按实际情况邀请周边相关企业、单位或社区代表参加。4.3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历史事故与隐患、地质气象水文、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及应急人员能力素质等有关资料。4.4风险评估开展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撰写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A),主要内容包括: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型;b)分析各种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事故具体类别及级别;c)评估现有事故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措施存在的差距,提出应急资源的需求分析。4.5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以及周边单位和政府部门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分析应急资源性能可能受事故影响的情况,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得出的应急资源需求,并提出补充应急资源、完善应急保障的措施,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大纲见附录B。4.6应急预案编制依据事故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结果,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确立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结合组织管理体系及部门业务职能划分,科学设定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依据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区域范围,结合应急处置权限及能力,清晰界定本单位的响应分级标准,制定相应层级的应急处置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方面的内容,落实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应急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的特点,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科学,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应急预案编制格式要求见附录C。4.7推演论证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程序,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可采取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拟生产安全事故应对过程,逐步分析讨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4.8应急预案评审4.8.1评审形式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评审或论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应急预案论证可通过推演的方式开展。4.8.2评审内容应急预案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基于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结果,从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评审。4.8.3评审程序应急预案评审程序包括以下步骤:a)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编制说明、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其他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b)组织评审。评审采取会审形式,会议由参加评审的专家共同推选出的组长主持,按照议程组织评审;表决时,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会议专家人数的四分之三同意方为通过;评审会议应形成评审意见(经评审组组长签字),附参加评审会议的专家签字表。表决的投票情况,应当以书面材料记录在案,并作为评审意见的附件。c)修改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表决不通过的,生产经营单位应重新组织专家评审。4.9批准实施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5应急预案体系5.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科学合理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并注意与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其他类别应急预案相衔接。5.2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5.3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专项应急预案重点强调专业性,应根据可能的事故类别和特点,明确相应的专业指挥机构、响应程序及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当专项应急预案与综合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相近时,可不编写专项应急预案,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入综合应急预案。5.4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指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重点规范基层的先期处置,应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制定现场处置方案。5.5应急处置卡为便于应急预案的使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按照使用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应急处置卡、基层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两种类型。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应急处置卡用以展示企业不同层级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以及有关负责人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基层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用以展示现场处置方案中该岗位应急处置的步骤要点。应急处置卡要便于携带。6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6.1总则6.1.1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6.1.2应急预案体系简述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分级情况,明确与地方政府等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可用图示)。6.1.3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处置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部门)或人员(可用图示),明确构成单位(部门)的应急处置职责。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应急组织机构可设置相应的工作小组,各小组具体构成及职责任务建议作为附件。6.3预警及信息报告6.3.1预警对于可以预警的生产安全事故,明确预警分级条件,预警信息发布、预警行动以及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的程序及内容。6.3.2信息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事故险情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a)信息接收与通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通报程序和责任人。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6.4应急响应6.4.1响应分级结合事故可能危及人员的数量、影响范围以及单位处置层级等因素综合划定本单位应急响应级别,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一般不超过Ⅳ级。a)Ⅰ级:事故后果超出本单位处置能力,需要外部力量介入方可处置。b)Ⅱ级:事故后果超出基层单位处置能力,需要本单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c)Ⅲ级:事故后果仅限于本单位的局部区域,基层单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即可处置。6.4.2响应程序确定应急响应程序(应配上响应流程方框图),主要包括:a)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的程序和方式。可由有关领导作出应急响应启动的决策并宣布,或者依据事故信息是否达到应急响应启动的条件自动触发启动。若未达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应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实时跟踪事态发展。b)应急响应内容明确应急响应启动后的程序性工作,包括紧急会商、信息上报、应急资源协调、后勤保障、信息公开等工作。6.4.3应急处置明确事故现场的警戒疏散、医疗救治、现场监测、技术支持、工程抢险、环境保护及人员防护等工作要求。6.4.4扩大应急明确当事态无法控制情况下,向外部力量请求支援的程序及要求。6.4.5响应终止明确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6.5后期处置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应急处置评估等内容。6.6应急保障6.6.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可为本单位提供应急保障的相关单位及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以及备用方案。同时,制定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6.6.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相关的应急人力资源,包括应急专家、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等。6.6.3物资装备保障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更新及补充时限、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建立档案。6.6.4其他保障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注:6.6节的相关内容,应尽可能在应急预案的附件中体现。6.7预案管理主要明确以下内容:a)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宣传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b)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类型和频次等要求;c)明确应急预案评估的期限、修订的程序;d)明确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7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7.1适用范围说明专项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与综合应急预案的关系。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组织机构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7.3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应急处置指导原则,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8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8.1事故风险描述主要包括:a)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e)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8.2应急工作职责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明确应急组织分工和职责。8.3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结合现场实际,明确事故报警、自救互救、初期处置、警戒疏散、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b)现场初期处置措施。针对可能的事故风险,制定人员救援、工艺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等方面的初期处置措施,以及现场恢复、现场证据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基层单位可依据初期处置措施,针对事故现场处置工作需要,灵活制定现场工作方案。8.4注意事项主要包括:a)个人防护方面的注意事项;b)现场先期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c)自救和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d)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9应急处置卡的主要内容9.1岗位名称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的名称(含组成)或重点岗位的名称。9.2行动程序及内容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功能组或重点岗位人员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中所采取的行动步骤及措施。9.3联系电话列出应急工作中主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9.4其他事项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10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