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涌现诸多伟大作家作品。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围绕着两大主题:谁之最?怎么办?具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忏悔意识。陀斯妥耶夫斯基(1821—1881)可以说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富天才、最有个性,同时也最有争议的一位作家。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医生家庭,患有癫痫病,被判死刑而入狱,在行刑时被沙皇改判苦役,思想较前期有所转变。著作丰富:《穷人》《白痴》《罪与罚》《死屋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素材来源:取自《当代》杂志长篇连载的关于一个法国青年拉谢尼耶夫的犯罪材料,此人因杀害了一个老年妇女而入狱。主要人物:拉斯科尔尼科夫,索尼娅,杜尼娅,阿廖娜·伊凡诺夫娜。第一章写“罪”;从第二章到尾声写“罚”。关于“罪”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写“罪”的动机与“罪”的准备。小说开头就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产生“罪”的念头,这个念头时隐时现。有时由于惧怕就打消了,但自己的贫困生活和触目皆是的社会不公又鼓舞了他,最后他用斧子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作者细致地描写杀人的全过程和杀人后的躲藏的残酷场面。《罪与罚》第一部街上热得可怕:加上闷人的空气,杂沓的人群,到处是石灰,脚手架,砖瓦,灰尘,以及每一个不能在乡间租别墅住的彼得堡人都十分熟悉的、夏天特有的臭味——所有这一切一齐向这个年轻人袭来,对他本来已经不正常的神经发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从城里这一带特别多的小酒馆里飘出的使人难以忍受的臭气,以及虽然在工作日也会不断遇到的那些醉汉,给这幅画面又平添了一层令人作呕的阴郁色彩。霎时间,在这年轻人清癯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极其厌恶的神情。《罪与罚》第一部顺便说一句,他长得非常俊美,有一双美丽的乌黑的眼睛和一头深褐色头发,身材在中等以上,清秀而匀称。但是很快他就仿佛陷入沉思,说得更正确些,仿佛陷入一种出神状态。他信步走去,对于身边的一切不但视而不见,甚至不愿去理会它们。由于他此刻自己也承认的那种独白的习惯,他嘴里时不时地在咕哝着什么。这会儿他自己也意识到他的思想有时候是混乱的,他的身体很弱,两天来,他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罪与罚》第一部(7)老太婆和往常一样,没有包头巾。她那稀疏的、夹着斑白发丝的淡颜色头发照例用油摸得亮亮的,编成一根老鼠尾巴,用一把断了的破牛角梳子拢着,翘在后脑勺上。因为她个子小,所以斧子一下子就打到她的天灵盖上。她叫喊了一声,可是声音很微弱,突然全身像瘫了似的蹲到地上,虽然她还来得及举起手来护住脑袋。她的一只手里还攥着“抵押品”。这时,他又使出全身力气用斧背朝她的头顶上猛击了两下。鲜血像从打翻的玻璃杯里倒出来似的一涌而出,身子仰面倒了下去。他后退一步,让她倒下,然后又立刻弯下腰去看她的脸;她已经死了,眼珠突出着,仿佛要跳出来似的,前额和整个脸皱得不像样子,由于抽搐而扭歪了。关于“罚”逃避惩罚。利用法律知识与案件侦查员周旋,一次次度过险关,逃避罪责。何为罚?杀人是不是罪?他一直未停止过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心灵的拷问折磨着他,事实上,罚已经开始。罚是救赎。索尼娅在命运的打击下仍然坚持信念让拉斯科尔尼科夫彻底缴械,向人们认罪,苦役的开始就是救赎的开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比方说,拿破仑处在我的地位,他会怎么办?如果他没有土伦,没有埃及,也没有穿过勃朗峰口,让他去开创他的事业,而代替这些丰功伟绩的,不过是一个可笑的老太婆,一个十四等文官之妻,而且为了拿走她箱子里的钱,还得把她杀死(为了事业,你明白吗?),好,要是他没有别的出路,他会下决心干这种事吗?他会因为这件事太不伟大了!……并且是有罪的,而厌恶这样做吗?唔,不瞒你说,我为这个‘问题’苦恼了很久,直到后来,当我不知怎的忽然领悟到,他不但一点也不会厌恶这样做,甚至想也不会想到这不是一件伟大的事……而且他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厌恶这样做?当时我真是惭愧极了。只要他没有别的路可走,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马上把她掐死,甚至不让她叫喊一声!……于是我也……不再踌躇……学习这位权威者的榜样……”“你又说对啦,索尼娅。这些都是胡说八道,简直是废话!瞧!我母亲几乎一无所有,这你是知道的。我妹妹偶然受到了教育,但注定要去做家庭教师而颠沛流离。她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我本来在求学,但是我没有钱在大学里继续读下去,因此不得不暂时辍学。即使能这样拖下去,十年或者十二年以后我终于能指望当上一名有一千卢布薪俸的教师或者官吏……可是到那时候,我母亲由于操劳和愁苦已经憔悴不堪了,而我仍旧无法使她得到安慰,而我的妹妹……唉,我妹妹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一个人哪能一辈子对一切漠然置之,对一切都掉头不顾,忘记自己的母亲,又恭恭敬敬地听凭自己的妹妹受人侮辱呢,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为了什么呢?为了把她们埋葬以后,再娶妻生子,然后又身无分文、家无余粮地撇下他们不管吗?唔……唔,因此我决定去把老太婆的钱拿过来,把这笔钱作为我头几年的用度,并且不再连累母亲,保证自己读完大学和大学毕业后的初步活动费用,——这一切都必须大刀阔斧地干,以便为自己开创一个崭新的事业,走上新的独立的道路……唔……唔,我要说的就是这些,唔,不用说,杀死那个老太婆,——这事我做得不对……唉,不说了吧。“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是学法律的大学生,极其穷困,铤而走险,然而良心未泯,所以精神备受煎熬。是19世纪俄国贫困知识分子的典型。既带有贫困生活所引发的对社会的愤怒,又混杂着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情绪,既有传统宗教培养出的“爱”,又对社会不公怀有无比的仇恨。完成了从罪到罚到救赎的全过程。艺术特色出色的人物心理描写。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心理、意识、潜意识的描写。复调现象。书中的人物都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处世的态度,但始终让人不知道道正确的结论是什么。巴赫金认为陀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复调型的艺术思维。后人对陀氏作品的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伟大的天才,就艺术描写力来说,只有莎士比亚能与他相媲美。-——高尔基当尼采看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后,他跟朋友说他受到很大的震撼与感动。这两个深深影响20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从未碰过面,但是对时代的不安思索却有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后人对陀氏作品的评价读《罪与罚》会有一种压抑得内心想呼喊的心境。陀氏的作品在今天世界各国久传不衰,原因在于它展现了人欲横流的世上,人们受苦死亡、到处奔突的生活,传达了那种瞬息万变、惶惶不安的社会气氛,那种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地的普遍愿望。同时在艺术上,陀氏强化了主体意识,使幻梦般的变化、难以捉摸、要死要活的紧张转折都成了描写对象,从而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钱中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最伟大小说家之一。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生活的不幸使他养成了沉思默想的个性。大学未读完就回到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一生都未停止精神及社会出路的探索,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品有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一个地主的早晨》。《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杰出代表作之一。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写安娜与渥伦斯基之间的爱情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画面。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列文;渥伦斯基;卡列宁。小说扉页《圣经·新约》: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小说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的出场描写渥伦斯基跟着乘务员向客车走去,在车厢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给一位正走下车来的夫人让路。凭着社交界中人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夫人的风姿,渥伦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的整个姿态上所显露出来的优美文雅的风度,而是因为在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安娜的出场描写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着他的脸,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基已经注意到有一股压抑着的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弯曲了的隐隐约约的微笑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安娜在舞会上基蒂满脸涨红,把她的裙裾从克里温的膝上拉开,于是,微微有点晕眩地向周围望着,寻找安娜。安娜并不是穿的淡紫色衣服,如基蒂希望的,而是穿着黑色的、敞胸的天鹅绒衣裳,她那看去好像老象牙雕成的胸部和肩膊,和那长着细嫩小手的圆圈的臂膀全露在外面。衣裳上镶满威尼斯的花边。在她头上,在她那乌黑的头发——全是她自己的,没有搀一点儿假——中间,有一个小小的三色紫罗兰花环,在白色花边之间的黑缎带上也有着同样的花。她的发式并不惹人注目。引人注目的,只是常常披散在颈上和鬓边的她那小小的执拗的发鬈,那增添了她的妩媚。在她那美好的、结实的脖颈上围着一串珍珠。安娜在舞会上基蒂每天看见安娜;她爱慕她,而且常想像她穿淡紫色衣服的模样,但是现在看见她穿着黑色衣裳,她才感觉到她从前并没有看出她的全部魅力。她现在用一种完全新的、使她感到意外的眼光看她。现在她才了解安娜可以不穿淡紫色衣服,她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总是盖过服装,她的衣服在她身上决不会惹人注目。她那镶着华丽花边的黑色衣服在她身上就并不醒目;这不过是一个框架罢了,令人注目的是她本人——单纯、自然、优美、同时又快活又有生气。安娜在舞会上安娜微笑起来,而她的微笑也传到了他的脸上。她渐渐变得沉思了,而他也变得严肃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把基蒂的眼光引到安娜的脸上。她那穿着朴素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脖颈是迷人的,她的松乱的鬈发是迷人的,她的小脚小手的优雅轻快的动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但是在她的迷人之中有些可怕和残酷的东西。安娜的清醒“我的爱情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的却越来越减退,这就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她继续想下去。“而这是无法补救的。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越来越完完全全地献身于我。但是他却越来越想疏远我。我们没有结合以前,倒真是很接近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可挽回地疏远起来;这是无法改变的。他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我自己也说我嫉妒得太没有道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我不是嫉妒,而是不满足。但是……”安娜下了最后的决心“是的,我苦恼万分,赋予我理智就是为了使我能够摆脱;因此我一定要摆脱。如果再也没有可看的,而且一切看起来都让人生厌的话,那么为什么不把蜡烛熄了呢?但是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个乘务员顺着栏杆跑过去?为什么下面那辆车厢里的那些年轻人在大声喊叫?为什么他们又说又笑?这全是虚伪的,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安娜人物形象是一个坚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身上总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正直、坦率、勇敢,心灵高尚,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性格与命运是悲剧性的。列文人物形象是一个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的形象。在生活中走自己的路,根据自己的信念去行动,追求合乎自己理想的生活。对俄国社会深感不满与不安,把建立宗法制社会作为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最后失败,领悟到人要不断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爱人如己”,上帝就会在他的心中。艺术成就出色的人物心理描写。1、注重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2、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3、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结构独特,谋篇布局缜密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