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质点动力学模块大港三中运动学静力学(相互作用)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动量思想质点动力学总体逻辑结构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2内容标准4逻辑线索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理念1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4逻辑线索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理念2内容标准二内容标准质点动力学内容标准通过史实,认识物理实验重要性质点模型通过实验探究运动学规律公式法图象法运动学滑动摩擦静摩擦弹性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实验探究a与F、m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单位制相互作用与动力学规律物理实验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2内容标准4逻辑线索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理念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时间关系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三内容结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高中物理必修1质点动力学3速度4实验:测速度5加速度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2速度时间3位移时间4速度位移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a与F、M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立体整合—学情分析立体整合—质点动力学方法运用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找到合外力F合)由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使人类从本质角度理解运动或控制物体的运动运动分析(找到a)由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立体整合—高中物理宏观低速运动高中物理曲线运动平抛圆周万有引力电场磁场电磁感应机械振动机械波选修3-1rTmrmrvmmarMmGn22222makxF-回maFF安rvmmaqvBn2切向方向:改变速度的大小径向方向:改变速度的方向maFnnmaF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竖直:自由落体运动0xxmaFmgmaFyymaEq机车启动:maf-F牵加速上升:mamg-FN竖直圆周:RVmmamgn2T-F斜面加速:mamgmgcossin-F磁场圆周:RmRVmmaqvBn22弹簧振子:makxF-回单摆:mamgFsin-回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2内容标准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理念4逻辑线索四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经典力学时空观空间时间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物体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位置X变化量位移ΔX时刻t变化量时间Δt速度V变化量速度变化量ΔV位置随时间变化率速度随时间变化率运动学力学平均速度Δx/Δt瞬时速度加速度a=ΔV/Δt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力学时空下运动学规律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图象法和数学工具运动学中两个基本关系atVVt02021attVX速度时间:位移时间:速度位移:aXVVt2022自由落体运动应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科学方法渗透四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平均速度:ixvtavt,,,,0已知任意三个物理量,可直接求解其他两个物理量简洁美20tVVtx第三章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矢量)的运算法则重力弹力摩擦力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四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力运动对力和运动认知的发展历程(经典力学)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笛卡尔牛顿第一定律本质联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联系惯性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牛顿第三定律系统若不受外力,动量守恒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四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修正四质点动力学整体逻辑联系atVVt02021attVX速度时间:位移时间:速度位移:aXVVt2022平均速度:20tVVtx运动学力的合成:力的分解:静力学aF合F合=ma质点动力学第一类问题第二类问题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2内容标准4逻辑线索6三大建议3内容结构及立体整合5编写理念物理学史五教材编写的特点编写理念注重培养科学探究思想数学工具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图象法重视实验实验探究探究意识科学方法精髓物理模型实体过程情境极限法微元法位置位移时刻时间变化量变化率处理数据认识图象图象处理化曲为直信息技术矢量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教材分析4逻辑线索5编写理念1课程目标6三大建议3内容标准2内容标准说建议——本模块的教学建议六教学建议初、高中物理的区别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简单复杂具体抽象定性定量标量矢量现象本质状态过程六教学建议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加强实验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探究合作教学建议说建议——本模块的评价建议六评价建议评价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功能学生学习促进者学生潜能开发者学习评价指导者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的作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习过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点滴成长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学生成长档案——见证成长的足迹说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重视教科书等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懂了物理(学会),一个物理老师,你让学生喜欢上了物理(乐学),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会学),你就达成了三维目标。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欢迎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2011.4天津滨海新区大港2011.4预祝全国第二届“和谐杯”说教材大赛圆满成功!五编写理念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感悟研究方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新教科书的思路是:研究一种实际运动: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测量在一系列时刻t的一系列速度v——作出v-t图。——发现v-t图为斜直线——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五编写理念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实验共同特点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探究实验共同特点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物理科学方法精髓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数学表达模型用实验检验模型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实体模型——质点●围绕着既定的目标将最本质的东西进行有效的抽象、概括。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过程模型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过程模型理想实验的魅力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2.教材编写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极限思想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2.教材编写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微元法”—无限分割化变为恒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体会科学探究的历程,了解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历史。理解科学方法对人类对认识自然规律的推动作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探究单纯的逻辑推理和对有限事实的归纳,都不会导致新的发现;科学发现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猜想、假设与直觉。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数学工具的应用参考系和坐标系——规范化运用数学工具●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并明确抽象出了“坐标”的概念。物理量变化量变化率位置X位移△X速度V速度V速度变化量△V加速度a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数学工具的应用加深对变化量、变化率的认识矢量——循序渐进知识不怕“高”,只怕“陡”一座500米高的山峰,只要山路平坦,终究可以攀上峰顶;而一个5米高的峭壁,就能把人阻挡在峭壁之下。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数学工具的应用新教科书关于矢量的教学线索(①P13)“时间和位移”:让学生以位移为例“思考与讨论”,领悟矢量相加的方法,正文不出现结论,练习题也不作要求。(①P62)“力的合成”:实验探究二力合成的方法,得出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①P65)“力的分解”:概括矢量相加法则;总结出矢量的科学定义(①P76)“牛顿第二定律”:例题中灵活处理矢量问题(正交分解)(①P13)“时间和位移”:第一次出现矢量。只要求知道矢量有方向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数学工具的应用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对图象的“体验”历程用图象表示速度——科学方法●尝试用某条曲线来“拟合”这些测量点。操作步骤相似,思路、逻辑线索不同,情感方面的教育也不同。用手拉纸带,避免涉及运动规律。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加深对图象的认识和处理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化曲为直”的思想实验: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F一定)五编写理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传感器测速度——信息技术A同时发出超声波和红外线,B根据接收二者的时差测出A、B的距离。五新教材内容结构及编写理念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实验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港三中导学助学模式导学助学模式是以“学练稿”为载体,以“学生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激活了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日益加强,成绩稳步提高。编写体例教学建议—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如图311、(07济南市)、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31所示.则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B、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D、图线延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地的重力2(2007四川卷)甲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4.8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电阻R2的阻值。该同学的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V,电阻R2=Ω。物理学史物理模型极限法、微元法科学素养解题规范性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