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记者对新闻人物进行的专门访问,这种报道形式以记者与被访者的谈话为主,有机地穿插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现场场景,已达到表现和深化主题的目的。1人物专访专访强调的是“专”,即记者事先怀有一个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到现场去,针对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访问,在内容上,突出专题性,即让采访对象回答特定的问题,无论写人、记事还是记言,都不必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侧面;另外,“专”还体现在访问时特定的新闻背景或特定的新闻价值,即要回答读者为什么现在来专访这个人。2专访的内容一般是访问活动的实录,即主要内容应该以被访者的原谈话为主,再穿插有关的现场情况、背景材料等连接成文。3人物专访的分类因人而访:其报道内容就是被采访对象本人,进行人物专访时,一定要强调此时采访此人的新闻性和现实针对性。两种模式:人生片段式人物传记式4人物专访的分类因事而访:以记事为主的人物专访,往往通过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参与者或见证者来报道新闻事件的内幕情况、事实真相等。在因事而访中,“事”处于中心位置,人是配角。两种模式:人生片段式人物传记式5人物专访的分类因论而访:记者带着受众关心的问题请有关人士作出解答和解释的专访,虽然也是对人的访问,但落脚点是传达被访者的见解、意见、观点、评议等。6人物专访的表现形式问答体这是专访最主要的体例,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特征的叙述方式。其特点在于采访实录经过整理后发表,以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的方式再现访谈内容。优点:实录性、可信性和可读性都比较强。缺点:一般篇幅较长,如果对话不精彩,会大大削弱感染力。因此运用回答体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背景的穿插、和现场的再现。7人物专访的表现形式散文体摆脱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使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表现被访者的形象、性格等。优点:报道精炼,信息量大,记者写作的空间很大。缺点:真实感和交流感显得较弱,“访”体现不够充分。8案例——《南方周末》“地产总理”任志强3月2日,在位于北京南礼士路的华远大厦董事长办公室里,头顶已现花白的任志强从满桌的资料和文件中抬起了头,双眉紧锁毫无表情地冲记者点点头,就算是采访的开始。2月的最后一天,任志强写了《给小潘的第二封回信》(小潘指潘石屹),然后把文章交给秘书上传到他的博客上。任志强平时并不怎么打理自己的博客,不过但凡有他在别处发表的文章或观点,秘书觉得可以拿来回答网友疑问的,便会帮他上传到博客上。9案例——《南方周末》“地产总理”任志强这篇回信长5076字,任志强说,他写这篇东西只花了2小时。“这么长的文章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但专门给博客写还是第一次,这次是因为小潘特地打电话来让我写一篇。”这篇东西是任志强货真价实“写”出来的。他一直拒绝使用电脑,再长的文章都是提笔而就,然后交给公司打字员录入。任志强称自己手写的速度比打字员录入还快,他觉得用电脑会阻碍他的思维的连贯。这封信,以及之前任志强给小潘的第一封回信——《小潘的无知》立即成为新一轮的舆论热点。10人物专访的写作主题式结构将人物专访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相对独立,在同一主题里,相关材料集中使用,然后再进入下一个主题。11人物专访的写作时间框架结构往往从现在的状态开始,追溯过去、重回现在、再到未来,以时间把访问得来的素材联系起来。这种结构的故事性较强,适合于人物传记的报道模式。此外,这类型的报道写作,一般还有人物背景的介绍置前。12人物专访的写作——关于开头、主体、结尾开头通常不能劈头就是谈话,需要安排一个开头自然地引出访谈内容。比如:介绍采访对象的概况介绍其某一突出成就由受众关心的某一话题引起直接引用对方精彩的话语总之,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尽量新颖、具有吸引力。13人物专访的写作——关于开头、主体、结尾主体部分可对采访对象的语言做必要的选择和谨慎的加工,同时应添加一些采访现场的内容,像下面这些句子就为专访增添了不少生动性和真实感:她微微叹了口气稍稍沉思之后告诉我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双眉紧锁毫无表情地冲记者点点头14人物专访的写作——关于开头、主体、结尾结尾通常有下列方式以记者的抒情或评论做结尾以采访对象的希望和要求做结尾以采访对象的情况补充做结尾以一个难忘的小镜头小瞬间做结尾15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就是把要采访的内容简单扼要的列出来。通常来说,采访提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采访的目的2.采访的对象3.采访的方式(时间、地点)4.采访问题5.预估可能会碰到的问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