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曹操“七十二疑冢”考唐以前并无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有之,自宋代起。宋王安石诗:“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邱。蝼蚁往还空陇亩,骐驎埋没几春秋。”按王安石此诗以“铜雀台”、“八九邱”和“埋没”、“骐麟”等词语暗喻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虽然不知何据,但它却是中国古籍中最早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记载。其后,南宋诗人范成大在《揽辔录》里又记载说:“过漳河,入曹操讲武城,周遭十数里。城外有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传云操冢正在古寺中。”经两宋诗人的反复记载和歌咏,曹操“七十二疑冢说”在元、明、清三朝广为人知。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流传到清代,又有了三种新的说法:一种是曹操疑冢被发掘说,第二种是曹操墓在漳河水下说,第三种则是曹操冢在许城河下说。曹操疑冢之说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查考史籍,则会发现疑冢说只是后人的附会,没有任何史实根据。曹操本人生前曾经对自己陵墓的位置和丧葬规格有所安排,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后世史籍中也有记载曹操墓大致方位的,如梁任防《述异记》载:“邺中铜驼乡魏武帝陵下,铜驼、石犬各二。”我国学者张之、乔文泉和刘心长等经长期研究曾分别指出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习文村一带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一带,基本就是曹操西陵墓葬的位置。此前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今天的考古发掘,均已基本证实了学者们研究的主要结论。所以,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并非史实,确属传说。当然,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出现和流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在中国古人中,曹操堪称是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奸雄”,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贼,曹操奸臣的形象逐步被定格.历经多少沧桑,曹操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面目直到现代才得以恢复。唐朝以前,人们对曹操的历史评价并不低。名士许劭虽目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奸雄与奸贼毕竟存在很大不同。从宋朝开始,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渐趋负面。如宋代学者叶适在其《习学记言》卷27《魏志》里指曹操为“奸贼不仁”,在宋元士大夫们的鼓吹之下,曹操奸雄的形象不仅最终定型,而且越来越深入民问,成为普通大众对曹操的刻板印象。曹操在宋元士人精英和普通民众中奸贼形象的确立,是中国儒家政治伦理道德趋向的产物。就历史背景来看,曹操被塑造成奸臣形象与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两宋直至明清,大臣篡位之事虽未出现,但柄权弄奸,媚事敌国的权臣却并不鲜见,在民族战争频发,民族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的背景下,夷夏之辨的观念空前强化。曹操在这一时期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产生,也与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的劣迹有直接联系。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3月2日)(有删节)1.对“七十二疑冢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七十二疑冢说”在唐之前并未产生,它源于宋,广为流传于元、明、清。B.“七十二疑冢说”,并不见于史籍,多是后人附会,缺乏确凿的史实根据。C.王安石在诗歌中明确指出曹操有七十二疑冢,这是关于七十二疑冢的最早记载。D.“七十二疑冢说”流传到清代,有了新内容,认为曹操墓藏在水下就有两种说法。2.从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待曹操及其行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宋朝开始,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渐趋负面,宋元时期确立了曹操奸贼的形象。B.在历史上,曹操或“能臣”或“奸贼”,褒贬不一,他成了最受争议的人物。C.曹操在历史上公然盗坟掘墓,这与“七十二疑冢说”的出现和流传有重要关联。D.曹操被冠以奸臣的帽子,遭到世人唾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合乎情理的。3.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的正面形象直到现代才得以恢复,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B.盗墓贼们的精确定位和今天的考古发掘,均证实了“七十二疑冢说”并非毫无根据。C.曹操成为公认的“奸贼”形象,与宋元以降的国势盛衰的时代密切相关。D.对曹操的负面评价,源于士大夫,逐渐走向民间,最终成为“刻板印象”。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于中丞(《聊斋志异卷九》)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查以圭拥被,令压盘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日:“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日:“我已代捕大盗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今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日:“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到,往B.刺史无术术:办法C.乃阴嘱吏目阴:暗地里D.易肩而行易:更换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亦隐忍而不敢言③公曰:“此真盗也。”②必有妇人倚门而迎④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公在高邮破案时,“出示谕”是他的一种计谋,目的是迫使盗贼设法向城外转移赃物以便抓捕。B.于公破案,处处留心,善于从细节入手。他为宰时,破获邻邑盗财害命案,就是很好的证明。C.“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揭示了当时的法律不够健全,盗贼猖獗的原因。D.全文主要由两个破案的故事组成,集中塑造了于中丞成这个精明能干、思维缜密的能吏形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3分)译文:(2)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4分)译文:(3)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3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枕上作陆游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注】郑虔,唐代人;李广,汉代人。8.“五更风雨四山秋”是景物描写,结合全诗,谈谈它的作用。(4分)9.诗的第三联引入“郑虔、李广”,这有什么用意?(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见贤思齐焉,。(《论语》)(2),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3)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5)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6)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8)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三、(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人间史铁生“瘫痪后你是怎么……譬如说,你是——?”记者一时不知怎么说好,双手像是比划着一个圆球。我懂了他的意思,说:“那时我只想快点死。”“哪里哪里,你太谦虚。”他微笑着,望着我。可我那时是真想死,不记得怎么谦虚过。“你是不是觉得不能再为人民……所以才……?”我摇摇头,想起了我那时写过的一首诗:轻推小窗看春色,漏入人间一斜阳……“那你为什么没有……?”记者像是有些失望了。我说,我是命运的宠儿。他奇怪地瞪着我.“您看我这手摇车,是十几个老同学凑钱给我买的……看这弹簧床,是个街坊给我做的……这棉裤,是邻居朱奶奶做的……还有这毛衣——那个女孩子也在我们街道生产组千过……生产组的门窄,手摇车进不去,一个小伙子天天背我……”记者飞快地记着。“最好说件具体的.”他说。我想了一会,找出了那张粮票(很破,中间贴了一条白纸).“前些年,您知道它对一个陕北的农民来说等于什么吗?”我说,“也许等于一辆汽车,也许等于一所别墅;当然,要看和谁比.不过,它比汽车和别墅可重要多了;为了舍不得这么张小纸片,有时会耽误了一条人命。”记者看看那粮票,说:“是陕西省通用的?”“是。可他不懂.我寄还给他,说这在北京不能用。他又给我寄了回来,说这是他卖了留着过年周的十斤好黄米才得来的,凭什么不能用?!噢,他是我插队时的房东老汉,喂牛的……”有些事我不想对记者说.其实,队里早不让他喂牛了;有一回,他偷吃了喂牛的黑豆……“他说,这十斤粮票,我看病时用得着。”“看病?用粮票?!”记者问。看来他没插过队.“比送什么都管用,他以为北京也是那样。后来我才知道,他儿子的病是怎么耽误的。我没见过他的儿子,那时他只带个小孙女一块过。”我和记者都沉默着,看着那张汗污的粮票。“现在怎么样?”记者问我,“你们还有联系吗?”“现在有现在的难处,要是把满街贴广告的力气用来多生产点像样的缝纫机就好了。”记者没明白。“前些日子他寄钱来。想给他孙女买台缝纫机,他自己想要把二胡。可惜,我只帮他买到了二胡。他说,缝纫机一定得买最好的,要不他孙女该生气了。简直算得上是忘本了吧?”记者笑了,吹去笔记本上的烟灰:“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你是怎么战胜了……?譬如说……”“还有医院的大夫,常来家看我……还有生产组的大妈们,冬天总在火炉上烤热两块砖,给我垫在脚下……还有……唉!我说不好,也说不完。”一九八二年11.“他的意思”具体的内容是什么?(4分)12.上文实录了作者怎样的一段生活经历?请加以概括。(6分)13.文中,“记者”最后还在要求“回到正题上来”。“正题”指什么?“我”的谈话是不是围绕“正题”展开的?请简要分析。(7分)14.上文在写法上独出心裁,通篇“对话”。请赏析这种写法的好处。(8分)[来源:学|科|网]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所谓股市改革导致5000亿国有资产流失的说法,纯属迷天大谎,无稽之谈。B.美国政府希望中国更多参与阿富汗事务,说是为了中国利益,真是遗笑大方。C.据最新统计,国内手机用户业已突破7亿大关,使用手机聊天已经尉然成风。D.中国救援队为了帮助受灾的海地人民渡过难关,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救援工作。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阔别多年的老同学一见面就无比亲热,大家谈笑自若,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B.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自古以来已经少有,而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C.北京市万人空巷,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往天安门广场,都想亲眼目睹阅兵式的盛况。D.听说这次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想:自己的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英特尔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联手共同开发的新一代芯片近日即将问世,可使用户在无线宽频通信等方面更方便。B.2010年,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中国上海参加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C.自安阳曹操高陵重大考古发现发布后,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