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现的1理论依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人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导人们偏离了科学发展观。比如,有人误认为马克思主义讲发展,只见物,不见人;只讲经济发展,不讲人的全面发展,不讲社会的全面发展;还有人误认为马克思主义讲发展,只是孤立地讲生产力的发展,不讲全面生产和发展,等等。这就需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走出理论上的误区,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开始就注重研究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面揭示了社会结构体系的内在联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揭示社会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领域发展在内的,全方位的,协调统一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内在规律。又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化学、历史学分别探究了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规律,考虑到各个具体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和相互统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这些重要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一)认为发展只是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全面发展,在理论上的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现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进行了宏观描述,得出了一个重要的范畴,叫做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马克思说:建立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经济社会形式。这个经济社会形式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指明,每一个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都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之上的,它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巩固、发展的政治、思想、文化条件。一定的经济社会形态表现着人类社会的一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辨证统一;表现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辨证统一;表现一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表现一定的物质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辩证统一;表现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不同种类的社会,以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相区别,社会发展就是不同经济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具体化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阐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理论,可以把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叫社会存在,或物质生活;另一部分叫社会意识,或精神生活。再具体划分,可以把依属于社会存在、物质生活,介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中介部分,如政治、文化及其相应的体制、制度等也划出来了,这样,又可以把人类社会划成三大部分:从人类社会生活角度,可以划为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从社会文明角度,可以划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社会构架角度,可以划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分两个部分:一是政治上层建筑;二是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从社会各个领域分类角度,可以划为经济、政治和文化。按照历史决定论的论点,社会存在及其相应的体制和制度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决定政治生活及其精神生活;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及其精神2文明;经济决定政治及其文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首先强调社会存在、物质生活,物质、经济、生产力是决定性的东西,归根结底是生产力,但是反过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精神对物质起制约和反作用力,文化、政治,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及其相应的体制、制度反过来对经济、物质文明、物质生活又起制约和反作用力。经济社会形态理论首先强调的是,强调物质、经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同时又强调社会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强调决定论基础上的社会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那么按照这个理论,科学发展现实际上是主张重点论基础上的协调、均衡、全面、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经济发展是基础和前提,但经济发展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的程度、水平、阶段的逐步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其他事业发展的实际比例将发生变化。忽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经济是难以搞上去的,即使搞上去了,最终也合落下来,并可能付出沉重代价。(二)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是只讲物质生产力的理论;讲生产只讲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讲物质生产只讲生产力,这是又一个理论上的误区,是没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框架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生产理论和狭义的生产理论。广义的生产理论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包括人类全部生产和生活乃至人类的繁衍和社会延续的理论,即全面生产的理论。狭义的生产理论是单指关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理论,即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在广义和狭义上论述过生产理论。过去人们对狭义的生产理论阐述的比较多,对广义的全面生产理论有所偏废。应该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第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马克思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第二,人的生产,即人的生育,人口的生产。单纯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可以使生产者和通过生产被养活的人生存下去,但是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生存无法解决人类种族繁衍的问题,必须有人的自身的生产。第三,精神生产。精神生产主要是指思想、观念、意识、宗教、法、道德、理论等的生产。精神生产是马克思全面生产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第四,社会关系的生产。生产社会关系最初突出表现生产出家庭,后来生产出国家、生产出更为复杂的社会。以上四个不同种类的生产相互渗透、相互关联,构成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可以划清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同经济是唯一决定论的庸俗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区别。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是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问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稻的空话。在现实生活中,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如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法律、哲学、政治理论、宗教观念等,'在社会发展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学习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必须辩征地考察和认识一切社会因3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陷入把经济因素看成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的庸俗唯物论的泥潭中去。(三)在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也是一个突出的理论误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科学发观问题,必须弄清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又是什么。这就必须认真理解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现只见物,不见人,只重视物,不重视人,是人的缺位理论,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为根据,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里论。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在对社会历史进行科学分析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规律本身就是人本身历史发展的规律,追求人本身的发展是人全部历史活动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际。正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关于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在批判自由资本主义弊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18世纪到19世纪期间,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界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经济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是物对人的统治,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人成为资本、财富、金钱的奴隶,资本占有劳动,分工限制人,机器支配人,人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人不能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强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存和发展的悲惨处境与非人道的境地,希望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新社会,最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未来社会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的结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在描述未来理想社会状态时指出,在未来的新社会,不是物对人的统治,而是物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服务,人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不是资本占有劳动,而是劳动占有资本,劳动者能获得平等发展,不是机器支配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驾驭机器,人能获得自由发展,消灭了旧式分工,人能获得完整的发展。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是马克思所预见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以人为本,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强调政治文明建没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享受,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向前发展。4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现。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以实现物质财富的增长为目的的经济发展现,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战后经济的掘起和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也一度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示范,然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促使人们从经济发展等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简单化思维中走出来,从增长热中冷静下来。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于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的物质产品。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手段,社会主体、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的、健康的、足够的社会保障和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发展现强调经济因素之外的社会因素作用,把发展内内涵由经济推向各方面,特别是正确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使之成为人类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意味着经济就可以代表社会的一切,一定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现,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单方面的增长,还应包括卫生、教育、环境、道德、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就是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作者:胡振平/黄…文章来源:社会科学点击数:352更新时间:2007-7-1716:18:07党的十六大明确认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把它正式写入了党章。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