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3章-学习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学习理论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内容提要第一节西方学习理论的几大体系认为经验,特别是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主义的特征是:经验主义感觉主义还原主义联想主义机械主义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一)联结理论:经验主义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最初来源,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只有按照心某种先天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解释,才有意义。学习的认知理论:理性主义(二)采取现象学的观点,研究人对环境事物的主观经验。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对外部世界的知觉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世界决定的。人们生活在自己知觉的主观世界之中。这种主观世界是一种现象的实在,而不是物质的实在。要点:我们各人是按照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去行动的。人本主义学习观:现象论(三)建立一定的认知地图。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是间接的,以观念、意识为中介。重视学习的内部过程与条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S-R联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重视学习的,无观念、意识的中介。外部条件与过程,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学习是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联结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二、三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学习观点第二节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1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2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啥叫刺激?桑代克迷笼示意图第二节联结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1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2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啥叫刺激?三条学习主律3准备率:学生开始学习时的准备状态。学生有准备,则进行学习活动时候就感到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进行学习就会感到失望,学生没有准备而强行进入学习就会感到烦恼练习率:是指学会了反应,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后,会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否则联结就会减弱。没有奖励的联结是无效的,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联结。效果率:是指一种行为如果更随着一种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否则减少。当前行为的后果,对于行为起着关键作用。(二)对桑代克联结说的评价1.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2.他的学习律,对了解的进程是有意义的。3.依据了实验事实,反映了学习活动的部分实际。4.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轻视主观能动作用。5.生物学化的倾向。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学习理论偶然发现的重大理论广告美女,姚明、刘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各种刻板印象;做人不要太cnn;钱币。幼儿园小朋友的小红星。华生的小阿尔波特。提问与举手发言。经典性条件作用是怎么发生的?几个重要概念无条件刺激US与无条件反应UR、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CS与条件反应CR、条件反射中性刺激NS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时间特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阶段:习得阶段、消退阶段、自发恢复阶段泛化和分化思考:课堂中的厌烦情绪是怎样形成的?怎么消除?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说经典实验斯金纳箱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跟随,则该操作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跟随,则该操作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弱,甚至消退。基本概念和原理两类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强化惩罚惩罚的消极作用条件性恐惧和逃避,习得无助,攻击和模仿等。反射:((S)-R——S)行为塑造消退和维持先行刺激:线索学习的三要素:刺激(线索)-反应-强化强化的种类:内驱力行为: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理)反馈何时能起到强化的作用:“缺”强化的程序连续强化:easycomeeasygo!部分强化固定比率与可变比率固定时间间隔与可变时间间隔即时强化与延时强化消退爆发部分强化抗消退能力比较强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一级强化:直接获得满足,如食物、睡眠等二级强化:通过条件反射习得的强化物,如代币、金钱、社会强化等。应用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的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能够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照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自定学习步骤,自主进行学习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1程序教学:步步高学习机,诺亚舟学习机2.行为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是两种条件反射理论。涉及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接近学习,交互抑制,观察模仿学习等。如:(1)代币奖励(2)行为塑造(3)全身松弛(4)系统脱敏系统脱敏训练举例有了焦虑等级,然后就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步骤进行脱敏训练。焦虑情境焦虑等级在心理老师的办公室里对老师发言。20在教室里对心理老师发言。25在教室里对1个朋友发言。30在教室里对2个朋友发言。40在教室里对5个朋友发言。50在教室里对10个朋友发言。60在教室里对20个朋友发言。75在一间有同学参加的屋子里对20位朋友发言。80对20位不认识的学生发言。90对20位认识的学生在教室里发言。100对教学的启示避免惩罚有时需要忽视不当行为在实施惩罚前先警告一下行为塑造(代币制、签订协议、选择合适的强化物、行为记录表等。)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关键的关系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操作行为和其结果(强化与惩罚)之间学生的行为不自觉的,行为是由无条件刺激或条件刺激引发的自觉的,行为发生后,其结果导致了行为发生的概率的变化事件发生顺序条件发射建立前:NSUSUR条件反射建立后:CSCR操作行为:强化,行为增加操作行为:惩罚,行为减少举例教师总是先挥手,再说“请安静”。说“请安静”之后,引发学生的无条件反射安静和挥挥手引发的安静很类似强化:当学生安静,表扬,安静的概率增加惩罚:当学生吵闹时,减少休息时间,学生吵闹的概率下降当强化的结果不依赖于有机体的反应时,有机体学会的是“反应是无用的”观念,这将导致习得性失助感。1.概念与实验习得性失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指一种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状态。习得性失助感(三)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2.LH效应分析动机缺失认知缺失情绪缺失人类的习得性无助无解字谜集中营的人观察他人的无助经验,也能产生习得性无助如果你看到一个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不断尝试一项重要的测验,结果总是失败,此时你会如何反应?有人遭遇失败会彻底丧失斗志,而有的人会越挫越勇,why?对失败的解释方式:乐观的解释方式VS悲观的解释方式有人害怕失败,有人害怕成功!3.LH与应付紧张、神经症性抑郁LH状态与神经症性的抑郁表现相同,故LH可作为对抑郁症产生的心理机制的解释之一。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〇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方式)。〇要使当事人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班都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什么是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班都拉把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的基本涵义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班都拉,1965)。2.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观察学习也称为示范作用过程。3.观察学习的榜样不限于现实社会个体,也包括各种负载着有关行为规则信息的环境刺激观察学习的形式儿童观察学习的不同形式随着个体的认知发展而在不同程度上起作用。在尚未掌握语言等符号能力的早期阶段,儿童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周围现实个体如父母、兄弟姐妹、游戏伙伴等的具体行为表现中获得观察学习。随着儿童运动技能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活动范围的扩大,电影、电视等形象化的符号表征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示范刺激,从而大大扩展了他们观察学习的范围。特别是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示范作用代替或者补充着行为的及形象的示范作用,为个体掌握包含在语言系统如小说、散文、科学文献、格言、操作说明书等之中的各种行为技能和行为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方式。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储存的形式: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心理复述3、动作再现过程:从记忆向行为的转化动作的自我调节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动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三类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思考:1.什么样的榜样容易成为被观察的对象?2.观察者的特点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一、学习的完形说(一)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成S-R联结。(二)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观念为中介。第三节认知理论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基本观点学习通过顿悟过程而实现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Gestalt)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要以意识为中介四、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语言文字及其他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一)有意义学习的实质1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2学生具有同化新知的有关观念具有潜在意义的材料3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4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心理意义的获得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条件2表征学习:符号与符号所代表事物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等值关系。概念学习:掌握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命题学习:获得由句子表达的、有若干概念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有意义学习类型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的,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的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进行认知加工,如对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重新排列,转换等。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也就是“讲解式教学”,这种学习适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区别:接受是内化,发现是探索+内化认知结构同化论什么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有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教材有观念的关系。研究认知结构在于识别和控制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变量。三种变量:1、固定点(anchorage)2、新旧概念的区别程度3、旧观念是否稳定清晰认知同化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得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同化。1.先行组织者的定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设计目的: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先行组织者—一种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三)(1)组织者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要高于学习材料,且与学习材料有关联;(2)组织者的呈现不必详细,以学生熟悉的语言和观念来呈现;(3)注意唤起学生头脑中与组织者有关的知识经验~。2.先行组织者的呈现要求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概述: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