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车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杜甫像杜甫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为百姓呼喊的杰作《兵车行》。杜甫兵车行解题“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因二者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兵车行》是一首歌行体诗。车行”,兵车就是士兵和战车,这个题目直接就说明了这是一篇叙写战争的诗歌。“行”是“行军”的意思。但杜甫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生可分四个阶段:——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这一时期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望岳》,充满豪情壮志,但他还未接触到更多的社会现实。——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或称《杜少陵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写照。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由于两次战事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如此摧肝裂肺的征兵情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就是诗人见到这样情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而写的。《兵车行》是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记录了统治者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听朗读,整体把握-感情基调思考:萦绕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开头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接着用“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最后,作者发出悲天悯人的感慨,读是要注意体会。读全诗,感受整体情韵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杜甫朗读课文整体感悟这首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1、送别场面2、征夫控诉3、悲惨生活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读首尾,体会深深伤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首尾画面悲痛悲凄人哭鬼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是一幅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震撼人心的惨别图。第一段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第一段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这幅惨别图的?方法提示:抓关键字词修辞的角度各种感觉描写方法(如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视听结合:“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表明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出发。场景描写生离死别图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走”字,刻画出了眷属们在亲人出征时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的情景。“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体现了送行者眷恋、绝望、愤恨、悲痛的复杂情感。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古战场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场面描写“辚辚”“萧萧”:听觉形象出征士兵可见出征士兵之多士兵家属“走相送”“牵”“顿”“拦”“哭”(细节描写)可见分别时的痛苦、悲伤、绝望的气氛渲染了凄惨哪些字词、句子强烈体现了场面的凄惨?凄惨“弓箭”“在腰”:视觉形象“不见咸阳桥”(视觉、夸张)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凄凄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鬼哭图)造成人哭、鬼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旨: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苦难根源诗眼:点行频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首尾画面悲痛悲凄诵读要点:语速语气重音读主体,品味层层悲愤造成人哭、鬼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旨: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苦难根源诗眼:点行频兵车行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行人所诉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戍边时间之长牺牲人数之多家乡经济凋敝远征生活艰难官府催逼急迫重男心态改变悲愤研读二、三段,讨论思考:“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方法提示:抓关键字词修辞的角度各种感觉描写方法(如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行人所诉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戍边时间之长牺牲人数之多家乡经济凋敝远征生活艰难官府催逼急迫重男心态改变悲愤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头发渐白的人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年龄的跨度中可以看出壮士们无期限地超期服役,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赏析赏析在封建社会里,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可是现在不同了,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这样的反语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所发出的愤怒的控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杜甫研读二、三段,讨论思考:“点行频”到底给人民带来了哪些巨大的苦难?心理创伤(心理活动)田地荒芜(夸张手法)长期服役(对比手法)苛捐杂税的威逼(反问手法)小结全文:文章的开头作者以自己亲眼所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催人泪下的“惨别图”,结尾想象青海古战场白骨纵横,鬼哭凄厉的恐怖场面,而文章的中间又借“行人”之口,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心理造成的严重摧残,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控诉了统治者的残忍和罪恶,抒发了对统治者满腔的怨愤之情!1、重墨铺染文章前半部分为读者描绘了两副图画:悲怆震撼的出征图、震人心弦的送别图。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2、通过设问,引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前文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现实。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得以淋漓尽致的揭露。3、多处使用照应全诗内容多处相互照应,如:“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揭露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